1、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当人们面临困境,仍不愿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时,常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
(2)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
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书写规则在路牌上标注拼音,认识地名。
3、看拼音,写词语。
贝多芬是著名的gāng qín(_____)家,他不仅演奏技巧chún shú(_____),还很善良。当听到盲姑娘duàn duàn xù xù(_______)地弹奏,即使他们很穷,只能住在máo wū(_____),但贝多芬并不介意,借着qīng yōu(_____)的月光,为他们弹奏了《月光曲》。
4、看拼音写词语。
(1)美国树起加收关税的qí zhì______,妄想zhì cái______中国,坚强bù qū______的中国人民,马上xuān bù______发动反击。
(2)面对疫情的反复lái xí______,防kòng______工作不可dān______搁,务必按照规定严格zhí xíng______。
5、积累运用。
(1)古人写诗常常“借月抒怀”,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你也来写一写吧: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放暑假了,妈妈跟我约法三章。她说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_________,我只有和往年一样首先参加奥赛培训才能选择其他培训活动。这不是______________吗?(填歇后语)
6、古诗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 。
, 。
【1】默写古诗。
【2】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这首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你给这幅画起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把乌云比作________,用_______形容雨点,写出了暴雨来临时的景色。
【4】诗人通过写云翻、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7、课内片段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补充文中词句。
【2】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
【3】词中描写的是_________季的景象。你是从“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4】“路转溪桥忽见”一句让你想起《游山西村》里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8、(1)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
【1】将上面的两首诗补充完整。
【2】第(1)首诗中“快走”的意思是_____,我可以由此推断出“走马观花”中“走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第(1)首诗前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咬”字,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像_____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________紧紧地攀附着岩层断面。
【5】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几句表达人生志向的诗句,并且说说你的志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山村传圣火
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唯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 稀少)品种。当晚霞在西山梁上一消失,村庄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
在伏龙山脚下的分水塘村中,陈家五间宅子西侧那一间多年未修的柴草屋里。每天晚上都漏出丝丝缕缕的灯光,直到黎明。伴着灯光的是陈家老大陈参一,也就是陈望道。晕黄的一片柏油灯光,照着这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照着他面前这张用铺板搭成的“书桌”以及桌上的一叠中外文书籍。灯光,自然更集中于狼毫小楷笔锋所至的那一页稿纸,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在他手下一行行慢慢地延伸,延伸着夜的深沉。气温越来越低,他拎起脚跟边的火笼,拿一枝竹片拨了拨越来越(黯然 黯淡)的炭火,然后将手搁在上面烘着。这也是他休息的时刻,趁着这机会,他总是像检查有无疏漏似的,翻阅堆在一边的那一叠厚厚的稿纸,第一页,赫然出现了这样五个方方正正的楷书,映得微弱的灯光倏地一亮:共产党宣言!
这是一部一问世便(震颤 震荡)了旧世界的巨著。他知道这项使命实在太重大太神圣:同样是纸上的文章,传播的却是照亮中华民族心灵的一把圣火,呼唤的是春暖华夏的一声惊雷;使用的同是一支狼毫笔,但一钩一画都是撕破整个旧世界黑幕的一道道闪电,于无声处聆听的却是埋葬旧世界的丧钟!
陈望道谨慎地选择了自己的故乡作为完成这项使命的地点。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呕心沥血 苦口婆心)地翻译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终于面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
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肖像。
这是在华夏土地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种革命的武器,交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手里。
这也是第一次,以最通俗易懂最精练有力的中国语言文字,号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渴望着光明与解放的劳苦大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曾感慨地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1】用“/”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项使命实在“太重大太神圣”是因为( )
A.这项使命将会使陈望道很快出名,成为名人。
B.这项使命将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意义非常重大。
C.这项使命的难度巨大,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
【5】第五~八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标题“山村传圣火”中的“圣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自己很想吃螃蟹。这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的一块块大石头,是可以找得到螃蟹的。可是,在溪水还寒冷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④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⑤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⑥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用双手捞起了鳞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蜻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⑦母亲思付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怎样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③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泪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迅速( ) 糊涂( ) 懦弱( )
【2】阅读短文第①③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母亲找螃蟹的原因?( )
A.母亲想满足“我”的愿望。
B.“我”久病初愈,想吃螃蟹。
C.春天的溪流里有很多螃蟹。
D.偏远山村买不到螃蟹。
【3】第⑦段的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
A.为后文母亲抓回母蟹作铺垫。
B.说明螃蟹非常难抓。
C.说明母亲是一个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人。
D.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矛盾,说明了母亲的善良。
【4】短文以蜻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根据短文内容,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我”想吃蛴蟹→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
【5】“母亲思付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联系上下文,猜猜母亲当时在想什么。写一写。
______
11、阅读理解。
《匆匆》节选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手法,写出了自然的循环往复,意在同“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作________,从而表达自己内心感受。
【2】这段话一共有四个问句,其中一句是“核心问题”,请用“ ”画出来。
【3】关于这四个问句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问”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接问,一是连续问。
B.作者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清楚明了。
C.朗读这四个问句,尤其是后三句时,要缓慢,停顿间隔稍长。
D.用连串问句表达情感,畅快、直接,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1】选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很有特色,照着它的样子仿写一个句子。
五位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带着_________,带着___________壮烈跳崖。
【3】为什么把五位战士称为“五位壮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描写班长动作的词,抄在下面横线上。再写一写,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掌声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sì shì)的,不(再 在)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连 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jiāo jiào)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正确的音节和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句话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写?体现了英子什么样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
【3】英子前后有怎样的情感变化?将表示英子情感变化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英子的情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一共写到了几次掌声?分别代表着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
【5】英子为什么“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好的故事(选段)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 )了眼睛,向后一( ),( )在椅背上;( )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1】本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一生可以用诸葛亮的话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3】“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昏沉的夜”则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态和___________________态两个方面来写“美的人和美的事”。用这种修辞再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练习。
1.我们的人被他打死了四十九个呢!(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队奏起狂欢的音乐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上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缩句)
2. 平生还走过这么野的路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1、习作
要求: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事情使你感到难忘或使你高兴、自豪、痛心、委屈、气愤……请任选一件写下来。 注意:(1)自己命题。(2)要表达出真实的感情。(3)要做到有具体内容,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