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

(3)两袖清风美誉的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借石灰来表现不怕牺牲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________,白色的花________,紫红色的花____________,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________

 

2、课文回顾。

1.《七律长征》中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对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概括描写,也有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开国大典》中,既有对参与活动的群众的整体描写,也有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节描写。这些都是点面结合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这句话中的“这种境界”指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_______

(2)“战土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中的“热血沸腾”体现出战士们的喜悦心情。 __________

(3)“起初是全场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句中用“只听见”来衬托广场上的静。 _______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中的“放肆”一词写出了水势的可怕。________

3、文人.文化

(1)《桥》是一篇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它的特点是:________,文章结尾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

(2)《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________,课文中: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________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填空。

(1)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韵味无穷,令人百读不厌。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绿树村边合,_____”;“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读着这优美的诗词,使我们受益匪浅。

(2)“锺子期死,_____,终身不复鼓琴,_____。”从中都可以看出伯牙和锺子期情谊深厚。

(3)古语有云:“______________,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这句话说明劳动人民的经验最丰富。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与理解。

(甲)

[唐]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⑤烟柳满皇( )。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②才思:才华和能力。③天街:京城街道。④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⑤绝胜:远远胜过。

1从“不久归”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甲诗的标题的一项是(  )

A.晚春 B.新春 C.早春 D.立春

2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括号里的字应为“ ”,读作“ ”。(  )

A.gōng B. C.chéng D.jīng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景。甲诗中,“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能“解”,而且还有“才思”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将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是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景色。

4请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啼”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这首诗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以某一个________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________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8、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________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________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________”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城市的标识(节选)

张抗抗

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树,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的标识。

后来你看见了一排树,整整一条街的两侧,宽大茂密的树叶,如一条长廊遮挡了阳光,马路被灰黑色的图案覆盖了,那是树叶的光影。你明白你是在南京,但也许是上海。全程遍布蔚为壮观的法国梧桐,就像一排排绿色的盘扣,将城市偌大的袍子扣紧了。

你看见了,街中央有一座绿色的小岛,垂挂着浅褐色的流苏样密密的枝条,构成一片完整的森林:那是榕树——你在福州或是广州。你看见婀娜苗条的椰树——你是在海口。你看见街边重重叠叠挺拔苍劲的油松——那是在长春。你看见一种树冠修整成一个圆球的矮树,那样的玲珑精致,那是你从未见过的圆冠榆——那是新疆喀什市特有的标识。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

【1】树不仅是城市的_______ ,更将是城市的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旨是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崇尚。

B.不要因现代文明而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C.要爱护树木,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D.城市与城市之间唯一的区别是树。

【3】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4】作者列举我国城市所具有的树木的品种的目的是(       

A.突出树木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在任何城市都能生长

B.说明树木的生存范围广

C.显示出我国不同城市的不同风貌,流露出骄傲自豪之情

D.突出树是每座城市不可置换的标识

【5】作者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像多胞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请归纳出树对城市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小气中见大气

刚到荷兰的时候,导游就对我们说,荷兰人很“小气”。开始我们都不以为然,荷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怎么会小气呢?后来随着深入地了解,我们才真正见识了荷兰人的“小气”。

有一天我们去荷兰的白村——索恩参观,当天的温度高达三十六七度,我们一行人热得汗流浃背,这时看到路边有家咖啡馆,我们就想选到空调房里,喝点冷饮凉快凉快,没想到进去以后,屋里很是闷热,根本没有开空调。我们就问服务生怎么不开空调,服务生说,我们整个索恩都没有空调,不光是我们这家咖啡馆,所有的建筑都没有空调设施。

喝完冷饮出来,我们就沿街观察起这里的建筑,果真是所有的房屋都没有空调设备。于是,我们就问随行的荷兰导游,为什么这个旅游区不安空调呢?导游说,不光是这个旅游景点没有空凋,荷兰很多的城镇都没有空调,包括你们今晚要入住的酒店也没有空调,所以希望你们理解。晚上我们入住在荷兰音尔蒙德附近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果然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都没有,房间闷热无比,整个晚上我们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于是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向导游提出了抗议。

导游看着我们说,你们难道不知道吗?地球生病了,而让地球生病的却是我们人类,如果我们人类再不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子孙将无法在健康的地球上生存。她继续说到,我们荷兰人几乎连电扇都不会用,即使用,也是随用随关,只要人不在房间,就马上关掉电扇,即使免费用电的宾馆也同样如此。

我本人是个非常喜欢泡热水澡的人,平时在家里洗澡,总要把水温调得高高的,觉得那样洗澡才舒服。导游告诉大家,荷兰的热水温度是固定的,永远固定在45度,政府认为这样做比较环保。听了导游说的话,心里有点别扭,荷兰人也太小气了吧,洗个澡还不让人洗舒服了。到了宾馆以后,我先到浴室巡视一番,看洗澡设备的刻度果真是在45度,再往上调就调不动了。可是也不能不洗澡啊,无奈之下只好用这个温度的热水洗澡。开始觉得温吐吐的不太舒服,可是洗了几天以后也就习惯了。

我们还发现,在一些自助餐厅,很多当地的荷兰人都是用自己用过的盘子去继续盛莱,开始我们还觉得很别扭,觉得拿一个用过的盘子去盛莱不太干净。就问导游为什么他们不换一个干净的盘子盛莱?导游告诉我们,在荷兰,政府倡导大家“每次吃饭只用一个盘”的行动。因为洗洁精还有清洁剂这些东西对水和空气的污染是最大的,在荷兰很多污水都可以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回收再利用,但是混合了洗洁精和清洁剂的水却需要很复杂的程序才可以净化再利用,所以,荷兰倡导大家吃饭只用一个盘子,并尽量少用盘子。

听过导游的一番话之后,我们幡然醒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单靠一个人、一个国家去爱护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大家共同去维护这个家,地球才不会生病,我们也才能在健康的环境中生活。

小气的荷兰人,其实很大气。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幡然醒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标题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说明荷兰人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

【4】荷兰人吃饭只用一个盘子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小气的荷兰人,其实很大气”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联系短文内容,设计一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练习

半碟冷菠菜

①我注意到那个刚刚走进餐厅的一脸病容的老妇人。她好像刚从另外一个世界走进来,一脸的彷徨无助。

②原本就因为人手不足忙得有些心浮气(躁 燥)的女孩,走过来问她要点些什么,她茫然地望着女孩说:“简单就好。我吃点青菜。”女孩耐着性子机械(xiè  jiè)般地说了几种菜,她点了菠菜。然后两人又讨论了许久,老妇人又点了一碗四神汤,女孩松了口气,转身向厨房念了两声,快速奔向别的桌子。

③这个城市越来越容不下节奏太慢的老人了,尤其是在那些有年轻人当服务生的地方,比如快餐店或是超市。年轻的消费者通常都很清楚地点了东西,付了钱就迅速离开柜台,动作干净利落。老人总是问东问西、举棋不定,掏钱的动作又很慢,对方找了零钱还会抓不稳掉一地,如果再给一张小小的贴纸,恐怕会要了老人半条命。老人走进超市或快餐店,听到服务生嘴里咕咕哝哝地说着一些像机器人说的话时,会以为自己踏上了火星。

④四神汤和菠菜端上来了,老妇人还是一脸茫然,她嫌菠菜太多了吃不完,感到相当困扰。于是她向邻桌的中年男子求助:“我把菠菜分你一半好吗?你看我都还没动筷子。”老妇人还举起筷子证明“清白”,中年男子笑着摇头说他也点了青菜:“谢谢你。你自己吃吧。”被拒绝后的老妇人还是想寻找相助的“贵人”,她转而拜托另一桌的年轻人,四个刚下课的中学生也笑笑说不要,好像怕被老人传染到什么似的。

⑤我想到吴念真写的那个已经被改编成儿童剧的故事《八岁,一个人去旅行》。故事中,八岁的阿钦被爸爸要求从九份搭火车去宜兰,在车上他遇到一个卖完菜要回家的陌生老婆婆。其实阿钦不太敢看脸上抹了白粉的老婆婆,但是当老婆婆昏睡过去后,阿钦以为她死了,吓得大喊“救人啊”。救醒后,全车的人都以为阿钦是老婆婆的乖孙,阿钦也就扮演起老婆婆的孙子了。

⑥我望着自己满桌的菜想着,如果老婆婆来求我,我就欣(xīn  xīng)然接受。果然,她站起来走向了我,我说:“好的,正好我没点青菜。谢谢你。”她如释重负般给了我半碟菠菜,还向我鞠躬说:“谢谢你啊。”老妇人终于安心地回到座位上慢慢地喝着大(慨 概)已经凉了的四神汤。我的桌上摆着猪肉、鲭鱼、嫩豆腐、萝卜汤,还有一碗大份卤肉饭。因为中午来不及吃饭就去工作,此刻只能午餐和晚餐一起解决。

⑦我吃着老妇人送给我的半碟菠菜,想着她的惜物和善意,对现代人而言反而是无法理解的事了。老妇人喝了汤吃了青菜,似乎有了点食欲,于是又加点了一碗卤肉饭。她去柜台结账时,女孩要她摸个彩,她摸出一张食品兑换券,是一个卤蛋。为了这个卤蛋她们又讨论了很久,老妇人望着我思考着。 

⑧“她是不是又想问我,可不可以和她分半个蛋?”我摸着已经胀起来的肚子有点担心地想着。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2】结合全文,说说课文第①小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举棋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①—⑥小节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写“我”回忆了《八岁,一个人去旅行》 ,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增加文章生动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过渡段,承上启下

C.为下文“我”接受老妇人的菠菜作铺垫

D.说明“我”看的书多,知识渊博

【6】赏析下面的句子。

(1)老人走进超市或快餐店,听到服务生嘴里咕咕哝哝地说着一些像机器人说的话时,会以为自己踏上了火星。(从修辞角度)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生动形象地__________________                                                                            

(2)她如释重负般给了我半碟菠菜,还向我鞠躬说:“谢谢你啊。”老妇人终于安心地回到座位上慢慢地喝着大概已经凉了的四神汤。(从描写角度)

这句话通过对老妇人动作、___________的描写,刻画了_____

【7】老人送菜时作者描写了中年男子、中学生以及“我”的不同反应,这是一种_______的写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选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目前,我国的老龄化正迅速、大规模、高龄化地到来,老年人问题成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年人中差不多有三成的老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孤独、失落等等。因老年人固有的生活模式,其个性和行为方式已定型,容易看不惯变革中的一些现象,对后辈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常常不理解,以致喋喋不休或怨叹不已,影响了家庭和睦和身体健康。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 )( )顺序写的。

【2】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中国画是指( )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词语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①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②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表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③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④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⑤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来的书,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⑥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2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给上面的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

2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

鲁迅______想得到《山海经》,谓之盼书:抄写令他______;他读过的书______;他收藏书时,将其捆扎得______

3“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读过的书可以将大海填满。

B.她特别喜欢读关于大海的书籍。

C.他读过的书非常多。

4用“_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5读着文中画横线的两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么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中,她立即引起鲁迅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她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认识鲁迅后,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牌、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上,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目无亲       ①抬起          ②全            ③推选       ④举动

一见如       ①原来的       ②原因        ③朋友       ④故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上,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地奔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会场上响起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

16、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仿写句子)

常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不会相差这么远。(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亲人,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病句之前要先读句子,分析句子的病因,病因主要有前后矛盾、语意重复、语序颠倒、搭配不当、归类不当等。本题的亲人包括父母,因此是语意重复,要把亲人去掉。

4.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扩句。(至少扩两处)

桑娜站起来。

浪花高。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把字句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练笔。

高尔基说:“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布雷默说:“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巴尔德斯说:“快乐应该是美德的伴侣”。文中《被尊重的快乐》让我们感受到快乐无处不在,一个学期过去了,你也许也经历了不少快乐的事,选择件写下来,注意抓住细节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