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读几遍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2、《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中贯串全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句子中字词的意思,并翻译最后一句话。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志:__________________)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____________)
(3)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谬: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关联词语(3分)
(1)( )你已经答应和我一块去公园,( )不要再犹豫了。
(2)( )注意营养和调理,身体健康( )没问题。
(3)( )世事怎么变幻,人们崇尚美好的本性( )不会改变。
5、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______)使它们不能再生,(______)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地球的资源(_____)谁的恩赐,(______)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3)孩子们没有鞋穿,(______)冬夏(______)光着脚跑来跑去
(4)这些题目都很难,(______)老师解说了半天,我(______)一知半解。
6、阅读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是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写的。
【2】画线句中“移舟”指的是_________,该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按要求作答。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毛泽东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注释】
①[龙华喋血不眠夜]指 1931年2月7 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秘密杀害包括“左联”五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白莽、冯铿在内的革命青年共二十三人之事。喋血,血流遍地。
②(犹制小诗赋管弦)犹制小诗,指鲁迅作《七律·无题》诗。犹,仍然。赋管弦,指配上音乐歌唱,这里指吟诵诗歌。
③[鉴湖越台名士乡]鉴湖,在浙江绍兴城西南两公里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为山阴(今绍兴)人,曾在附近建快阁作为饮酒赋诗之处。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也是山阴人,自号鉴湖女侠。越台,即越王台,在会稽(今绍兴)境内,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招贤士而建。本句是说,鲁迅的故乡绍兴是古今名贤荟萃之地。
④[剑南歌接秋风吟]剑南歌,指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所收诗作。秋风吟,指秋瑾作的诗《秋风曲》和她被清政府杀害前书写的唯一供词“秋凤秋雨愁煞人”,以及鲁迅 1934 年作的《秋夜有感》和 1935 年写的《亥年残秋偶作》。接,连续,这里有“从……到……”之意。
⑤[一例氤氲(yīn yūn)入诗囊〕氤氲,形容烟雾或云气很盛,这里比喻陆游、秋瑾与鲁迅的诗篇富有诗味和爱国热忱。诗囊,装诗稿的袋子。
【1】“一例氤氲入诗囊”这个诗句中“一例”的意思是什么( )
A.一律、一样
B.例子、举例
C.一缕、一丝
D.一条、一束
【2】“犹制小诗赋管弦”这个诗句中的“犹”字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
A.突出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B.说明鲁迅很有文学创作的才华。
C.突出鲁迅顽强抗争的战斗精神。
D.说明鲁迅善于创作不朽的作品。
【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和你查到的资料简要分析。
______
【4】小林在阅读《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其二)这首诗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诗歌题目写的是纪念鲁迅,为什么在诗里还要提到秋瑾和陆游呢?请你联系文本信息,帮助小林解答这个疑问,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
8、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1.这两首诗都用了( )的手法,第一首明写( ),实质要表达自己( )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 ),赞扬了它们( )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 );“尔”的意思是( )。
3.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本学期在百花园中学过一首陈毅的《青松》,请你把它写下来。
9、课外短文。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是的。”我说。“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
【1】阅读本文,概述第一个邮递员的工作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为什么作者觉得有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塑造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一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会引发哪些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峡之秋
①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显现的。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犹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光,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作者是按 顺序来描写三峡在 (季节)的景色变化的。请你在文中圈出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2】阅读③~⑤自然段,说说文中的加点字分别指代什么。
“它”指:________ “这”指:__________
“它们”指:______
【3】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的原因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语句。
【4】描写三峡的夜时,作者先写___、___、___等景物,再重点写____,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三峡夜晚的朦胧。
【5】“这一天,正是中秋。”这句话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我联想到李白在《____》中描写三峡的两句诗:_______,轻舟已过万重山。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到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的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细心、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害怕、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居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顺便来瞅瞅老师(chǒu qiū) 留下抹不去的记忆(mǒ mā)
【2】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3】从文中找出下例词语的近义词。
拘谨_________ 诧异__________
【4】文中表示“看”的词还有 、 、 ,除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3个(一个字的) 、 、 。
【5】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用文中的句子答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对“收礼”有自己什么的看法,请写出来。
(至少要从收什么样的礼和怎样收礼两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
在地球的某个纬度,战争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速度传播着死亡和文明沦丧的信息。在呛人的硝烟和( )的爆炸声中,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巴格达,依然彻夜亮着灯火,让我们忽然间滋生出一种辛酸的感动!人类应该永远记住这样的夜晚,记住人心在动荡的岁月中是怎样艰难而执着地渴望着和平。
战争让生命变得脆弱,如风中尘埃,一转眼便消失不见。而非典型肺炎的( )和香港艺人张国荣的命丧黄泉,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我们不由得要问:此生为何?
一些人无声无息地倒下,没有鲜花,没有墓碑,甚至没有人记得。生命仓促得如同一句匆匆的歌词,刚刚开了个头就煞了尾……
而人类的繁衍依然在硝烟和疫病中生生不息;而生之意志依然在绝望中曲折而坚忍地向上攀升。
而在和平的风中忙碌的人们依然平凡而不懈地完成着人生的功课。
我们常常慨叹现实的不公,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忍耐和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从不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件事;我们不屑于富人的“暴富”,觉得那不过是机遇凑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日复一日地埋怨没有赶上好时候,却从不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身边的人总能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成功。
如果没有战争,也许我们仍对自己的一无所有( ),然后在愤愤不平中可悲地老去。是战争让我们醒悟——有了生命,一切便有了可能。想想炮火下的伊拉克,想想硝烟里的巴格达,想想那些在火光中爬满恐惧和绝望的面孔,然后再想想我们,想想和平的阳光和自由的空气就会发觉,其实我们已是如此富有。
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因为战争,懒惰和( )变得可耻,而我们也终于明白:活着不需要理由,赚取幸福,就从现在开始……
1.在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
A.不绝于耳 不约而同
津津乐道 无动于衷
B.震耳欲聋 不期而至
怨天尤人 不思进取
C.惊天动地 不约而同
花天酒地 不以为然
D.发人深省 不期而至
自怨自艾 不闻不问
2.模仿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____”上仿写句子,要求话题相同,上下文衔接自然。
3.“战争摧残了生命,战争也让更多人看清了生命。”这句话应放在第_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_自然段之间。
4.第2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第7自然段中“其实我们已是如此富有”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短文阅读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整体感知)(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
(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 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2】(梳理内容)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及资料袋,理解句子的意思。
(1)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
这一句使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强调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3)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资料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结合资料袋,我知道作者引用诗句是想说明地球上的人类不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理解)阅读第④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围绕“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作者先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比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取得的成就还大,同样消耗的资源总量也多得多。再说如不加以控制,后果难以想象。
B.“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作者用强烈的反问表达担忧之情。围绕这个观点,作者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对地球的破坏同样巨大。
C.围绕“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一观点,作者先说人类的威胁来自人类本身,再说人类取得的成就和破坏同样巨大,最后用设问的方法表达担忧。
【5】(观点表达)读第⑥~⑦段,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说说你对“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灯光(节选)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 )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zháo zhuó)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zhōng zhòng)了。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 )
A.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的时刻。
B.后续部队在进攻中受阻,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刻。
C.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情况极其危险。
【4】填一填。
这点微弱的光是__________(谁)点燃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想一想,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大观
1.凡卡 嘴,拿脏手背 眼睛, 了一下。(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使句子更加具体)
2.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没有用。(改为反问句)
3.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缩句)
4.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 一颗星星落下来 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16、1.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玲珑娇小。(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兴趣”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厚墩墩的云彩遮盖住了太阳。(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点儿跳跃。(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一走进公园,就看到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节人》一文中,同学们、老师们玩竹节人时入迷的样子你还记得吗?请你仿照课文中的描写,写一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彩的童年 冬日的早晨 饱经风霜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几个字中选择一个字,仿照例句写一写。
忙 悔 盼
(例)甜:我的作文在校刊上刊登了,老师表扬了我,我的心里甜丝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21、小练笔。(5分)
今天是星期天。小区停电一天。早饭后我拿着全家人的衣服准备去阳台上洗。这时妈妈走过来说:“不用你洗,你去学习吧!”这时,你会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