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互相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
A.自由的思想
B.博爱的思想
C.平等的思想
D.互助的思想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的代国歌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社会主义好》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4、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
A.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
B.洋务、自强、留学生
C.林则徐、鸦片、《南京条约》
D.新文化、北洋军阀、民主
5、下图是1989年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7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这一事件
A.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
B.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要求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6、下表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现象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时间 |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 计划管理的商品 | 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 |
1985年 | 120种 | 188种 | 70种 |
1987年 | 60种 | 23种 | 36种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B.改革范围由沿海到内地
C.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退出
7、下列关于黄花岗起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911年4月,黄兴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发动了
B. 革命党人与清军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了
C. 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D. 这次起义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8、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D.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9、“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
A. 1840年 B. 1889年 C. 1900年 D. 1901年
10、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是指中国( )
A.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2013年《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当年中国的“十大流行语”,“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等赫然在列。“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
①道路自信 ②国家富强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如下旧闻发表于
A.1964年
B.1966年
C.1970年
D.1971年
13、民主革命时期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地是( )
A. 遵义 B. 上海 C. 南昌 D. 南京
14、周恩来总理曾把某一历史时期形象比作“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一历史时期指的是
A.抗日战争时期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殊死的决斗”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6、小明参加中央电视台“幸运52”时,需要回答下列这道题: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著,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请问这部文学名著是( )
A、《一千零一夜》 B、《荷马史诗》
C、《俄底浦斯王》 D、查理•马特改革
17、“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下列活动能体现“富有”观点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
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C.湖北织布局的创办
D.北洋海军的创建
18、高频词语往往是历史的印证。下图中①阶段统计到的高频 词语是“改良”“维新”。这说明该时期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中国开始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
C.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D.中国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
19、下列事件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恢复发展经济
B.解放生产力
C.巩固新生政权
D.抵抗外来侵略
20、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铁路时代
2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战役名称。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3)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 。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维新变法的序幕——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
(5)抗击洋枪队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6)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北洋军阀——
23、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
24、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_____________(战争)。近代以来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人是_____。
(2)列举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_____。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_____为国务院总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2013年,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26、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体制:201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7、百团大战指挥者:____。
28、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9、《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币要文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李宗仁指挥的___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
31、列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要代表人物各一位。
32、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3、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出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史实说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就。
(2)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共经过实践探索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3)国共再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促成国共再次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再合作”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纵观国共两党关系的起伏对中国局势影响,你有何启示?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到(19世纪)90年代止,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20多个。
材料二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1)请举例写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名称。(列举一例)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目的和作用。
(2)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著名杂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