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认为,脑袋长在自己肩上,文章要靠自己作,苏联红军的经验要学习,但这种学习不是盲目的,要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能体现毛泽东这一认识的实践活动是( )
A.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合作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并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
A.张之洞
B.詹天佑
C.张謇
D.左宗棠
4、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
B.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确立了三民主义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5、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强学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
6、某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三月二十一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两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废除科举
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7、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 B.保卫大武汉 C.皖南事变 D.淮海战役
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D.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9、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0、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中共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跃升至世界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1、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相同
B.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一致
C.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相同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一致
12、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3、关天培以身殉职时,双目紧闭,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这一历史场景出现在 ( )
A. 定海之战 B. 虎门之战
C. 镇江之战 D. 吴淞之战
14、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5、下图为2022年1月25日满载货物即将从泸州港出发,驶向终点站德国杜伊斯堡的铁路班列。这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微表现。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的事件是( )
A.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我国开放了沿长江城市
C.我国建立了经济特区
D.我国建立了海南自贸区
16、我国的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似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一定的外交自主权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根据国情制定的正确决策
17、1903年,北京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刘一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陈二说:“我参加过义和团。” 张三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李四说:“我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上班。”他们中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A.刘一
B.陈二
C.张三
D.李四
18、如图所示为“澳门回归20年经济和民生变化图”。图中所示的变化能用来说明( )
A.“一国两制”维护澳门繁荣稳定
B.中葡两国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C.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立
19、某校同学排练的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为:第一幕:巴黎和会;第二幕:街头演讲;第三幕:学生罢课;第四幕:工人罢工。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0、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A.10个主席团轮流处理城邦事务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
C.农民可以担任祭祀的职责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21、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代表作品是《_____》
2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1)1946年,蒋介石公然违背“____________”,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____________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____________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4)1949年1月,________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3、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4、改革开放是在________会议上提出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_。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3)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4)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6、在屈辱的近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事业步履蹒跚地发展着,根据提示写出有关内容.
(1)影片《 》是我国在国际电影节上第一部获奖影片.
(2)郭沫若创造历史剧《 》表达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愤怒和对光明自由的渴望,
(3) 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制碱行业的垄断.
(4)步入近代,新的 工具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国防、科技上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就。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 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
28、填空题。
(1)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开端。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规定不分男 女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后期,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洪仁开写成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
(3)1875年,左宗棠采用______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______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4)义和团的口号是______。
(5)1912年,孙中山在______宜誓就职,宣告______临时政府成立。
(6)1912年改组国民党的是______。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______宜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7)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是______和______。
29、_______________(会议)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_____(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0、1915年,以____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以______________和科学为口号,掀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1、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畅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绘蓝图: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为实现中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遵循什么战略布局?
32、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桩桩侵华的罪行,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成为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1)中国迈入近代史开始于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2)1860年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造成了这次人类文明史上浩劫的罪魁祸首是哪两个国家?20世纪初,西方列强又发动了哪一次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哪一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哪一战役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5)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世界舞台上出现了哪些“中国声音”?是由谁代表中国政府发出的?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进入崭新的阶段,请列举这个阶段我国外交成就三例。
(4)进入21世纪,我国举办了哪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列举三个)。
(5)纵观新中国的外交,你有何感悟?
34、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下图人物牺牲后,光绪皇帝垂泪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壮节公”谥号。
(2)上图人物是谁?他是在什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挽联中提及的海军是哪支海军?
材料三: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骤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3)材料二中涉及的条约名称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哪些宝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