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六年级(上)课时练习语文考卷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___流星 一望无___    ___音绕梁        ___临下

汹涌澎___  全神___    心惊___     ___钉截铁

热血沸___  巧夺天___    聚精会___      粉身___

描写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把词语填写完整。

例:白茫茫

______)(______)   湿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俗语、名句。

(1)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腊月上旬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他写的文章常受人称费,那是因为他肯下功夫,正所谓“______________”。

(3)陈林生长在乡村,对花鸟树木十分了解,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

(4)《迢迢牵牛星》描写织女饱受相思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_____,我们还读过______写的《鲁滨逊漂流记》。

4、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完成句子。

威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咤风云

别出心_______ 技高一______ _____巧成拙

_________有味 全神______

(1)这位老人在战争年代曾经是一位__________的人物。

(2)这__________的设计让我们眼前一亮。

5、查字典

“尽”的意思有:①完;②死亡;③达到极点;④全部使出;⑤全部,所有的。

文中“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一句中的“尽”应选第_____种解释,读音是_____,在“尽管”这个词中“尽”读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本词上片写了山村的__________(时间),我们听到了鸟惊、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下片我们看到星星、__________、茅店、__________等景物,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

4.同路转溪桥忽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极为相似。

 

7、日积月累。(读古诗,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3】解释下面的词语。

乡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为什么“儿童相见不相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诗中“磅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诗句中加点词“腾细浪”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有目的地阅读下面文章,并回答问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很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都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所以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家长5: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提高生活技能等,并且促进孩子的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并形成“劳动最光荣”的劳动审美观,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文本二)

2019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小学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用,瞎耽误工夫

无所谓或讨厌

13%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3%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不清楚

3%

79%

18%

 

【1】当前不少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文本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看法以及文本一、二内容,给家长、学校写几句倡议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确立中心?仿照例子,试将你想到的题目填写在下图中。

______________      我的书包       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文段描写的是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隆重庄严场面。

【2】在文段中,加点的“一齐”一词共出现了五次,从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的____________之情,以及____________的心情。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句中使用了两个“只听见”,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这里泛指____________,表示相同意思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等。

11、(一)鲁迅先生记(萧 红)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抓着。

我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 凋谢)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异 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 视察)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生怕 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选自《萧红文集》)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3分)

(2)用波浪线勾画出介绍万年青的句子,并体会万年青有怎样的个性特点。(3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句子的含义。(3分)

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4)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正面描写中的什么刻画?并说说它的作用。(3分)

   

(5)作者在文中写了三个怀念鲁迅先生的情景,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5分)

   

   

 

(6)文题是鲁迅先生记,却以大量笔墨从侧面去写万年青,这是为什么?(3分)

    (二)我的

12、语文读文答题。

如何给地球降温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C,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1°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结合关键语句想一想:文章讲了哪几种给地球降温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的离奇计划为什么不可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①自然段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②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课文——《灯光》(节选)。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1】仿照“黑魃魃”的形式写几个与夜晚有关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郝副营长动作的词,并写出其作用。

                       

【3】郝副营长在看书,上的一幅插图,这幅图的画面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看着这幅图,他可能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

【4】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场景实现了吗?请你写一段话,告慰郝副营长的英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读选文,根据山中朋友的特点填一填。

( )叽叽喳喳   ( )气势雄浑 (   )身影洁白

)吟诵小诗)水平如镜 (   ) 身躯挺拔

2选文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_____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请你也用这种方式,和山里的朋友打招呼。

你好,漂亮的蝴蝶!   

你好,    !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改写下面的句子)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情境续写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感情。

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操场上,__________

16、这个小姑娘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缩句)

_____

17、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整个大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红不但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干活,所以在学校也主动为同学服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河上的帆了,一张张白帆,像一朵朵白花,开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又像一片片白云,飘在蓝蓝的天上。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很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转个弯,也许会看到更美好的风景,这是生活教会作者的。在你的生活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感悟,请选取你生活中曾经成功或失败的一次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