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 ),熟读深思子自知。

A.他年名宦恐不免 B.旧书不厌百回读 C.今日栖迟那可追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勉(qiáng)       发(yú)

B.过(yǐng)     发硎(jiāng)

C.裂(guī)          (liè)

D.写(téng)       玲珑透(tī)

3、李军同学在训练中,不听他人劝告一意孤行,吃了不少苦头。见此情景,你会用下列哪一句名言来劝告他?(   

A.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D.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季都是美的。夏天最美是夜晚。“即使是____________,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__________________,这情景着实迷人。”秋天最美是黄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人墨客的爱国情,有的埋藏在至死不渝的盼望里:“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有的隐含在一语双关的警示中:“_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有的借助事物来表达对少年中国的赞美:“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当勤勉,“我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

5、根据释义写词语。

①急迫得不能再等待。________

②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________

③完全跟过去一样。________

④比喻错误的道路。________

⑤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物。________

6、联系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妈妈( )自己多吃一点苦,( )要给我买《青年近卫军》。

2.爸爸( )对我的诗不屑一顾,( )还批评了我几句。

3.( )不能花钱买很多玩意儿,( )爸爸理解我对它们恋恋不舍的心情。

4.( )我从小( )受到母亲的鼓励,( )受到父亲的提醒,

( )在人生道的路上才不会误入歧途,始终平衡自己。

5.( )没有太阳,( )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7、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先将对应的诗句连线再填空。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明月松间照 不拘一格降人才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清泉石上流

④我劝天公重抖擞 家祭无忘告乃翁

_____句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_____句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2)故今日之责任,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中国说》

(3)兰兰读书总是不用心,往往半途而废,你可以用“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来劝说她。

(4)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请你推荐一个本册课文之外的民间故事 《________》。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我的诗写得很糟糕,( )母亲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 )母亲一直在鼓励着我,( )我一直在写作。

(3)我们的成长( )需要来自母亲的慈爱,( )需要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

(4)( )父母对我的评价是那么的不同,( )他们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岛上人,都是画中人。

  岛上人,又都是画师。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湿漉漉的潮印上寻觅记忆,当我搂着浪花跳舞,当我乘着(   )马——小船儿在波流上疾跑的时候……我也便在画中了。

  我永远永远看不腻这幅画。

  我要快快长知识、增智慧,用灵巧的手,蘸着朝霞般的色彩,为画面添上崭新崭新的几笔……

  我相信,这幅画会(   )来愈美。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谈谈你对画“________”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写出了与大海是________的。这一自然段照应了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画面添上崭新崭新的几笔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练习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根据空气达到饱和的具体条件不同,通常把雾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就形成了雾。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蒸气,雾就渐渐消散了。

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所含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雾呢?答案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陕西就曾通过播撒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察,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现场下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持续约3小时。降雪后有效区域能见度由原来不足20米增加到了300米左右。

【1】短文第⑤段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作比较

【2】关于雾的形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温越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就越少

B.因夜晚气温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形成雾

C.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雾就形成了

D.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少

【3】大雾对以下哪个方面的影响文中没有提及?( )

A.交通

B.农业生产

C.通讯

D.人体健康

【4】短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③段加点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家有个大花园(节选)(14分)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

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1)这一段描写的植物有: 描写的动物有: 。(6分)

(2)这些动、植物在我家大花园里是怎样生长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

 

(3)你童年的生活是怎样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吧?(4分)

 

 

12、课内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诗 ______的蓑毛 ______的脚 ______的长喙

【2】描写白鹭外形的句子中,作者用到了描写颜色的词,请摘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白鹭”,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到白鹤、朱鹭和苍鹭呢?

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作者是_______你还知道他写过的其他作品是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轩。

祖母的启蒙

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

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④“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第②段中加点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____。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3】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出来。

(1)作者刚懂事时候,祖母为其讲述孝德故事,启发作者的心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儿园、三年困难时期,祖母夸作者懂得谦让,让作者倍感心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中哪些事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详写件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文明用餐》,根据题目回答问题。

文明用餐

材料一:认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家庭聚集性。它一般寄居在人体的胃部或十二指肠部,有时也出现在人的口腔、唾液中。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共同就餐、经常在外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国人热衷合餐制的原因

①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发病率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合餐制则是罪魁祸首之一。

②细究起来,面子是首要问题。很多人觉得,聚餐时大家在一起,你来我往,共品佳肴显得亲切。特别是长辈或者领导,用自己的筷子给你夹菜,显得亲切,没有架子。如果这时拒绝,就显得不合群。

③其次要归结于长期养成的习惯。据史料记载,我国唐宋以来开始合餐制,自此亲朋好友在一起围桌就餐。抗击非典疫情时,社会上就有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不过,由于大家都嫌麻烦,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④最后是餐具问题。很多餐馆或嫌麻烦,或出于工作疏漏,没有及时给食客提供公筷公勺。为了图省事,很多食客就以自己的餐具给别人夹菜,而此时唾液中的很多病菌伴随而至。因此,餐具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

材料三:公筷公勺彰显文明新风

2020年6月1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学防疫、避免病毒交叉感染需要重视细节,而日常用餐环节不容忽视。有疾控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使用公筷与否对用餐后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菌落总数最大相差250倍。主动使用公筷公勺、践行分餐制,养成文明就餐良好习惯,能够有效避免“病从口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自觉践行,相信舌尖上的“新食尚”,也能促进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如何推进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1.用餐时,应用公筷公勺取菜(汤),放置在自用餐具内,再以私筷私勺进行食用。

2.使用公筷公勺应该注意公共卫生,使用后立即放还至原位,以便其他宾客使用。

3.公筷取菜宜适量,不可将多取的菜放回盛器。

4.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或撤盘,应使用公筷公勺。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刻的(       

A.革兰氏阳性螺旋菌

B.革兰氏阴性螺旋菌

C.革兰氏阳性杆菌

D.革兰氏阴性杆菌

【2】以下关于幽门螺杆菌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和家庭聚集性

B.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C.幽门螺杆菌一般寄居在人体各部位

D.经常在外就餐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3】“既然大家都知道合餐的弊病,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这句话加到材料二中,你觉得加在(       )最合适。

A.第①自然段段首

B.第①自然段段末

C.第②自然段段末

D.第②自然段段首

【4】下列不是国人热衷合餐制的原因的一项是(       

A.面子问题,觉得大家一起吃饭很亲切

B.长期养成的习惯

C.餐馆的工作疏漏,没及时给食客提供公筷公勺

D.大家都嫌麻烦,不想多洗餐具

【5】材料一中画线句子中的“一般”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6】很多人没有使用过公筷,如果你是餐厅服务员,你将如何劝说客人愿意使用公筷并引导客人正确使用公筷,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钢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读了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3】选文第2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的构段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起________的作用。

【4】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来到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石榴

①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②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③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④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⑤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⑥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⑦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⑧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籽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⑨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在这时开起了花来”中的“这时”指的是_______(季节);“夏季的心脏”指的是________

【2】在夏天,很多花都不再争妍斗艳石榴却开起花来,这表现了石榴( )的性格。

A.独树一帜,超凡脱俗

B.为秋天的果实而不惧炎热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本文在写法上与课文《白鹭》有类似的地方,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中作者拿白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①自然段中,作者把_____________与石榴树开花作对比,说明了石榴树可爱的特点。第②自然段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与石榴树的枝干和叶片作对比,说明石榴树的枝叶美,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兼用不同修辞手法的反问句,体会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课文,回答问题。

(1)同学们是怎么发现李兰带的不是纯净水,而是凉白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怕李兰要面子,没有告诉她真相,你认为母亲是虚伪的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说:“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这是什么意思?李兰后来对“穷”有了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       )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       ),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1】从“预言、预测、预算、预判”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

【2】这段话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一句中的“约”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一个粗瓷大碗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烈士用过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挎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戏称“丢”了,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呢!”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chéng shèng)了满满一大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的。部队虽然还有一点儿粮食,但(dé  děi)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又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呢?赵一曼趁人不防,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dǎo  dào)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②炊事员老李看到了,méi )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③小通讯员急得只叫:“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赵一曼笑着说:“是呀,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带序号①②③的画“____”的句子选择正确的人物描写方法,并填空。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①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赵一曼,带序号①②③的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是对通讯员和炊事员老李的描写,但同样能让我们感受到赵一曼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3】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赵一曼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赵一曼(_______)的高尚情操。

A.无私奉献        B.勤劳刻苦       C.以身作则         D.舍己为人

【4】“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这句话应该用(  )的语气朗读。

A.责备

B.惋惜

C.无可奈何

D.敬佩

【5】短文最后一句话:赵一曼笑着说:“是呀,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反映了她的内心。此时,她心里的想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句子,想成语。(6分)

(1)漫步秋天的校园:

(2)你在报纸上看到神州八号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消息:

 

(3)我终于了万里长城,想到了成语:

 

(4)中秋节到了,我想到了成语:

 

(5)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我想到的成语有:

 

(6)看到母亲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的白发,我想到的成语有:

 

 

22、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在写故事中成长(20分)

你身边的一草一木是不是也时不时地会引起你的一番感怀?从它们身上是不是也看到一种精神一种品质让你不由自主地讴歌?请根据平时的观察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