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人与其诗句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杜甫——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D.苏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游完天游峰,我们赶往下一个景点——九曲溪。游九曲溪,当然要乘竹筏了。在竹筏上,我立刻被九曲溪的风光所震撼。
②一大早,我们去了武夷山的第一高峰——天游峰。天游峰上云雾弥漫,有著名的雪花泉景观,落差170多米,远看十分壮观,近看飘逸潇洒。
③溪水清亮,两岸青山耸立,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倒映在溪水里,如梦似幻,扑朔迷离。
④武夷山是个充满奇趣的好地方,那里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我们一家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一番。
⑤后来,我们还参观了岩茶博物馆,观赏了漫山遍野的茶树。离开武夷山时,我的心似乎还在那丹山碧水中徜徉……
A.④②①③⑤
B.④③②①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在爬天都峰前“我”和老爷爷有一段对话: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下面是关于这段对话的几种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前两句的“也”要重读,要读出惊讶、怀疑的语气。
B.前两句表明了这一老一小自己内心的思想起伏,暗含着对对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赞叹之情。
C.第三句表明两人以对方的勇气为动力,使自己下定决心爬天都峰。
D.两人互不信任对方,互相质疑,有打赌的性质。
4、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鲜嫩的竹笋 攀上棚架
B.独特的风光 绘成风景
C.美丽的夜晚 打开天窗
D.绮丽的朝霞 抖落花瓣
5、下列词语描写外貌的一组是( )
A.膀大腰圆 眉清目秀
B.铁面无私 喜出望外
C.鸦雀无声 提心吊胆
6、下列词语都是同一类的一组是…………………………………………( )
A.白茫茫 绿悠悠 红彤彤 金灿灿 B.着急 愉快 表情 生气
C.因特网 磁悬浮列车 电脑 飞船 D.喝彩 吵嚷 眼帘 删除
7、下列各句缩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抽屉里珍藏着小木船。)
B.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铁链叫人发颤!)
C.风猛烈地摇撼着白桦树。(摇撼着白桦树。)
D.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老麻雀落在猎狗面前。)
8、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爽”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爽”字在字典里的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
(2)“垂”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垂”字共有( )笔。“垂”字在字典里的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应取第( )种解释。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字应取第( )种解释。
9、我爱阅读。
古诗阅读。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指的是( )
A.不讲道理,刁钻泼辣,
B.顽皮,淘气
【3】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画面,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读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两句诗,说说你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指纹的奥妙》,完成练习。
人的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①人的遗传特性,②指纹人人皆有,③ 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策其似的,叫其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线.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指纹也有明显不同。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 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的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但是 因为 所以)
【2】指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加点字“这一特征”指的是________,加点字“它”指的是________。
【4】本文从指纹的________和指纹的________来揭开指纹的奥妙的。
【5】文中列举了指纹的哪三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未来指纹还有哪些用途?请大胆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据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ニ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晴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文中的”此生”指____,“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效”的意思是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
【2】要怎样朗读魏校长所说“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
A. 魏校长受到感染,要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 魏校长吃惊,要读出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3】本文除了写“此生”的回答外,为什么还具体写了其他同学的回答?这是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童年的馒头
⑴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5里外的村小上学,6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⑵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3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⑶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⑷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①……
⑸我回家时,呆呆地看看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了笑,没吭声。
⑹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3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⑺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5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⑻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②……
⑼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⑽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苦涩( ) 晌午( ) 挣工分( ) 典礼( )
【2】按文章内容填空。
我在( )那天,把学校发的三个馒头( ),母亲用事先( )应付了二丫娘,使我( )。
【3】“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从这“一星”,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划波浪线的句子,娘真的不喜欢吃麦粑吗?娘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明明没有拿回馒头,为什么娘对二丫娘说“我”拿回了馒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两个省略号,①表示(_______),②表示(______)
A、表示话题转换 B、表示声音延长 C、表示注释说明 D、表示事项列举
13、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节选)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老师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后来呢?后来我上动物园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可是老虎在笼子里不是打瞌睡,就是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从没见过它们豁过什么虎跳。
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
【1】用一句话总结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A.疑惑 B.紧张 C.羞愧 D.期待 E.后悔 F.备受煎熬
(1)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
(2)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
(3)我总算演到了躺下来死掉。( )
(4)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连接不断。( )
(5)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
(6)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呢?( )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老师没教“我”豁虎跳,所以表演不成功。
B.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我”要是学会了豁虎跳,表演就能成功。
C.“我”演出时太紧张了,表演太笨拙,所演的老虎太窝囊,才让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
D.大家哄堂大笑是因为“我”的表演很有趣,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因此不能说“我”的表演不成功。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的好朋友,在表演结束后,你会对“我”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3】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______”
15、口语交际。
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一个低年级的同学在墙上乱写乱画,你准备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2.每演完一个节目,大家都会猛烈地鼓掌。
3.爷爷经常回忆过去那令人辛酸的往事。
17、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中的三处错误。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欢迎不小沙这样的顾客,所以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不喜欢的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去年暑假,游览了庐山爸爸带我,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变化无常,为庐山增强了几分神秘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喜欢哪个季节?这个季节好在哪里?你在这个季节做过什么趣事?请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