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初二上学期三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义和团运动抗击的对象是(     

A.英法联军

B.日本侵略者

C.沙俄侵略者

D.八国联军

2、1927年毛泽东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诗赞扬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3、率清军摧毁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的清军将领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冯子材

 

4、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条道路”指的是(     

A.阶级斗争之路

B.学习日本之路

C.借鉴苏联经验之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御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他所说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民运动 D.义和团运动

7、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下列不属于这个群体的人物是(   )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叶志超   D. 徐邦道

8、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步。在思想脉络上,它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下列对该特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上承“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下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B.上承维新变法思想,下启民主革命思想

C.上承三民主义思想,下启民主、科学思想

D.上承民主、科学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9、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0、“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材料中所谈的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1、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

A.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12、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双十协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虎门销烟

1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增强了我国国防能力,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A.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B.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C. 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5、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道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改革开放

 

16、对下属图片理解错误的是

A.都属于交通方面的变化

B.都与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有关

C.互联网——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D.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1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①英国

②美国

③法国

④俄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8、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发展”是指(   )

A.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B. 进化论思想   C. 马克思主义   D. 毛泽东思想

 

1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目标是( )

A. 创办《青年杂志》   B. 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

C. 提倡民主和科学   D. 传播马克思主义

20、“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是___________

 

2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最先践行的是安徽凤阳___________

24、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鲁迅的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5、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问题大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6、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________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7、1927年4月,_______________成立,它代表____________的利益。

28、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________

29、三大改造是对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改造成为__________

30、中国近代化进程开始于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请写出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的内容。

32、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政局有很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名称。

(2)分裂:1927年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

(3)合作: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分裂:请写出1948年——1949年国共之间进行主力决战的三次重大战役名称。

(5)感悟: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历史的影响中,你能总结出什么道理?

3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召开的?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