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自贡市初二上学期三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帝王专制史”到“民主政治史”的分界点是(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其含义是

A.土地归农民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集体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3、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既有人身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更多的是旗袍和中山装;街道边既有传统中餐饭馆、酒楼,也可以看到咖啡馆、西餐厅;有人称呼“先生”“女士”,也有人称“老爷”。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C.西方风俗已成主流

D.社会生活新旧并呈

4、被称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的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构建开放性经济体制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主办国际盛会

5、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现农业化

C.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 进行三大改造

7、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革命期间首先发动的反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 )

A.武昌

B.天津

C.南京

D.南昌

8、书籍和杂志是思想的载体之一。下列书籍和杂志说明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思考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中国向何处去” B.“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C.“民主、共和” D.“社会主义能否救中国”

9、时间的延展性为历史对象的存在、变化、发展提供条件。因而,把握历史的时序性特点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③黄埔军校的建立④消灭吴佩孚军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10、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在中国,他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这一位先进的知识分子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大钊

11、在1923年工人大罢工失败以后,陈独秀便认识到:“散漫的各个斗争是不济于事的,必须是各阶级各部分争自由争民权的各种势力,在一个统一的目标之下集中起来,才有充分反抗军阀的力量。”为此而进行的是(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

12、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初一份震惊中外的报告,这样评价主要是因为报告中“改革”(     

“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运动的报告》

A.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础

B.保障了解放战争胜利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

13、50年前,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方法,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此方法得益于(     

A.青霉素的研发

B.麻醉剂的发明

C.青蒿素的发现

D.红霉素的发现

14、纽约华埠立有林则徐铜像,铜像基座上题有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是(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抗击倭寇

D.七下西洋

15、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16、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     

A.毛泽东

B.朱德

C.刘伯承

D.邓小平

17、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开始于(     

A.①

B.②

C.③

D.④

1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他曾化名钟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你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三民主义

19、如图是郑州的地标建筑之一,这建筑是为了纪念

A.黄花岗起义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黄埔军校建立

20、“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喝令李白改诗句,川陕通途人民开!”这两句诗是对“一五计划”发展成就的赞颂。诗句赞颂的是

①川藏公路

②鹰厦铁路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宝成铁路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7年建成的 ______,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连接了长江两岸。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2、1992年,邓小平的 _________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3、新中国成立后,国防、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3)1986年,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纲要是  

(4)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的战略是

 

24、陈独秀在______(地名)创办了《青年杂志》;中共一大选举______为中央局书记。

25、开始:______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6、(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7、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世界逐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小丽同学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后,整理了下列表格。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丽完成该表格

时间

人物

国别

主要发明

1764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69年

瓦特

英国

 

1825年

 

英国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

留声机、电灯、电影放映机等

19世纪80年代

卡尔本茨

德国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28、________的指挥下进行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9、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图中的人物是_____ ,他被誉为“_____”。

(2)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是_____。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上来,实行_____的伟大决策。

(3)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深圳、__________和厦门。

(4)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他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的伟大构想。

(5)在_____会议上他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_____会议上把他的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30、写出对应的人名和荣誉称号

(1)铁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邓稼先

(3)县委书记的好榜样——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于1851年1月在哪里发动起义?领导的军队称为什么?

(2)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答以下问题:

(1)习近平阐述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哪条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什么?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哪一理念?

(3)哪一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共十九大决定将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实现中国梦不仅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33、请列举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

(3)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运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因此,中国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宣告于世是一点都不才怪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题,极大地震撼了国人。广大青年学生壮怀激昂,奔走呼号;工人阶级首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大中城市商人罢市;一些官员对学生的同情与声援;社会知识精英和大量知识分子,许多地区农民、广大女学生积极参加。

——摘编自李东明《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三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卢沟桥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全中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宗教,职业,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起来了。

——摘编自李华兴、杨宏雨《卢沟桥事变:历史的转折点》

(1)据材料一,指出标志中国民族群体觉醒的历史事件及引发这次群体意义觉醒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中国的民族觉醒群体变化的特点。

(3)举一例说明材料三中中国人民不分党派抗日救国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民族觉醒三阶段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