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五年级(下)课时练习语文考卷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除了………… …………

1.我的卷须式吸盘_________能帮助我攀缘,_____能吸去墙上的水分。

2.这世间,___________有很多丑陋的现象存在_______________有很多温情。

3.___________有时候,我很伤心,_____________总的来说,我还是爱你的。

 

2、汉字演变的顺序是(     

A.金文→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C.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D.行文→金文→隶书→甲骨文→小篆→楷书

3、下面有关谐音的歇后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B.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C.梁山伯的军师——无(勿)用 D.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________这一题材来安排材料,写了科学家对火星上水的来源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又阐述了火星留不住水的原因是本身的致命缺陷——____________

5、下面四组词语中的生字书写没有错误的是(   )。

A. 裸露  茂蜜 沉浸 致意 琼楼玉宇 成千盈百

B. 聚焦  潜藏 溶岩 濒危 清晰可辨 卓有成效

C. 炫耀  桅杆 威胁 掌管 化险为夷 静影沉壁

D. 享誉  轮廓 笼罩 咳嗽 殊死拼搏 金碧辉煌

E. 叮嘱  恬静 雕像 絮语 日夜谦程 燃眉之急

F. 怒吼  铭记 脚趾 深涧 翘首遥望 清幽矿远

6、评书剧场学“写生”:下面这段文字是评书《景阳冈》的一个片断,请你仔细阅读,解决问题。

……那边看,立着个大牌子,上写着:“三碗不过冈”……

酒家出来留神看:(旁白)什么动静?啊!这个大个咋长这么长!他看武松身子高大一丈二,膀子扎开有力量,铜盆脸,脑袋瓜子赛瓦缸。两眼一瞪响铃铛。胳膊一伸房上的檩,把拳头一攥象铁夯,巴掌一伸簸箕大,手指头拨拨楞楞棒槌长……

(1)用一句话概括总结酒家眼中武松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画像:下面是玲玲对小表妹晶晶的片断描写,请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将这个片断补充完整。

我的小表妹晶晶不到两岁,胖墩墩的。______的小脸蛋上,有一双______的大眼睛。羊角似的小辫子成天在头上晃来晃去……最逗人喜爱的是她那______的小嘴巴,可爱极了。

7、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并选词填空

______)机(______)算       摩(______)擦(______       兴致(______)(______

出(______)划(______       心(______)胆(______       养(______)处(______

(1)学校要举行运动会,同学们一个个都鼓足劲儿,想要一展风采,(______)。

(2)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称为温室的花朵,(______)。

8、组词并填空。

立: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一棵老松树________在校门口。

2)这些金字塔________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3)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巍然________,傲对碧空。

4)全体师生在操场上________,准备进行升旗仪式。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商人(jiā jiá)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xiān xiǎn)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sǎn sàn)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á huā)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活动

____

 沿河做生意

___

______

____

_____

老人

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由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威尼斯的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根据自己对威尼斯的了解,为它写一句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摔跤》节选

“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xiàn 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dǎng dāng),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g)。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bǎn bān)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dāng dōng)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在文中画去错误的读音。

【2】在摔跤方式上,小嘎子为什么选择“随便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摔跤过程中,文中写了小嘎子的一系列动作,读读短文,把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根据提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

(2)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__

(3)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用脚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描写中,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快乐阅读。

心灵的不安

“一件首饰,无论多么珍稀,多么昂贵,它永远只是一件物品,它不能也没有资格去代替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平安。”我合上书本,脑海里反复回荡着这句话,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那是一枚菱形的胸针,银色的表面贴着一些人工制造的亮晶晶的小颗粒。现在想来,它是多么的粗糙和简单,但在八年前,从未接触过首饰的我,对它的感觉却是一见钟情。

它是邻居女孩上官宏衣服外套上的一枚胸针。玲珑剔透的小“珠宝”衬着玫瑰红的衣服,犹如晨曦中流淌在纯净花瓣上的露珠,胸针的光彩和魅力牵引着我的羡慕和渴望。

一天傍晚,妈妈让我去上官宏家借东西。我走进去,门半开着,人却没在家。

就在我转身要出去的一刹那,突然看见上官宏挂在晾衣架上那件外套上的胸针在在熠熠闪光。鬼使神差,我一步一步走近外套,从容不迫地取下胸针,迅速揣进口袋里。真的,我一点也不惊慌,我沉稳地、若无其事地走出上官宏家,简直不可思议,这个轻车熟路老练至极的小偷是我吗?我没有深问,也不敢深问。那一刻,我只认识这枚胸针,连我自己也不认识了。

一回到家,所有紧绷的神经才慢慢放松下来,我匆匆地扒下几口饭,早早地钻进被窝。借着暗淡的月光,我小心翼翼地把胸针戴在内衣上,准备细细地欣赏。此时妈妈的脚步由远及近朝我房间走来。我双眼紧闭,佯装入睡。妈妈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测量我的体温。我一动不动,双手压着胸针,生怕被妈妈看见。过了一会儿,妈妈疑惑地走开了,我感受着怦怦的心跳,终于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不错,胸针现在属于我了,但它从此只能在黑黑漆漆的夜晚,呆在最里面的内衣上,呆在我一个人的目光下,它已经失去了一枚胸针的意义,变成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与其说它是一件精美的饰品,不如说它更像一种煎熬我心灵的刑具,我用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良知的痛苦换取了它,实在是金丸打雀——得不偿失。直到现在,我对那些女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饰品一直都很疏远。那枚当初被我视为宝贝的胸针已经算不得什么重要物品,然而此事给我的融动仍旧刻骨铭心,它时时提醒我:为了心灵的宁静,灵魂的平安,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清白的人。

1请用“   ”画出文中的歇后语,并再写出一句。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成语并照样子再写出几个成语。

一见钟情——情深似海——海阔天空——空口无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的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玲珑剔透的小“珠宝”衬着玫瑰红的衣服,犹如晨曦中流淌在纯净花瓣上的露珠。__________

(2)这么容易的事情,你怎么就做不好?  _____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__________

 

4请你用“﹏﹏”画出描写作者心灵不安的语句,并概括出作者当时的心理。

 

 

5你怎样理解“为了心灵的宁静,灵魂的平安,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清白的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范进中举(节选)

片段一: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邻居道:“范相公①,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范进道:“你夺我的鸡怎的?你又不买。”

片段二: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②!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③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注释:①相公:古代对读书人的敬称。②噫:读音。文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③踹:读音chuài。踩,踏。

1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这两段文字对范进的描写主要是______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2范进知道自己中举消息前“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知道消息后“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运用的写法是________;从范进两次“拍手”“笑”,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中举后心情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命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叫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头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的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比,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跟石头一般。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沉迷其间,无法自拔。对我,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的享受。

就这样,我从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了订许多份书报杂志,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写书看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其乐无穷。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三尺宽六尺长的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拓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日趋恶化:___________________

(2)饥不择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溜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写书人的艰苦路程”在文中体现在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文章第3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

A.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衬父亲的冷漠。

B.以母亲到处为“我”借书来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C.以母亲到处借书都供不上“我”看,衬托“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情景。

D.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衬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

【5】写出一句关于书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4、花脸

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亲友塞到手心里的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但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

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上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渗胶的彩粉画上唱戏的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儿,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这花脸是依脸型轧的,眼睛处挖两个孔,可以从里边往外看,但鼻子和嘴的地方不通气,一戴上,好闷,还有股臭胶和纸浆的味儿;说出话来,声音变得低而粗,却有大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儿,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我从挂满在一条横竿上的几十种花花绿绿的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要是把它戴在脸上,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孩儿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说着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大刀给我。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条红缨子。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舅舅付了钱,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舅舅给我讲了关公的许多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当他告诉我这把青龙偃月刀重80斤时,我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舅舅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妈妈在我睡着后轻轻摘下放到我枕边的。第二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儿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

我越发神气,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

                                     (本文作者冯骥才,有改动)

1(整体感知)文章既写了“我”和花脸的故事,又写了“我”的心情,你能认真阅读全文,补充下面的表格吗?

“我”和花脸的故事

____

得到花脸

____

“我”的心情

____

高兴

____

 

 

2(体会感情)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根据理解填一填,选一选。

(1)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妈妈在我睡着后轻轻摘下放到我枕边的。第二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从加点的部分可以体会到“我”_________

(2)除上面的句子以外,短文中还有很多的语句表达出“我”对花脸的喜爱之情,下面不能比较鲜明地表达“我”对花脸喜爱的句子是_____

A.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

B.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

C.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D.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

3(分析内容)联系全文思考:文中的“我”为什么这么喜欢那个花脸?

因为这个花脸好大,好特别,有股___________;因为戴上这个花脸,一路上_______

4(评价人物)结合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说说文中的人物各有怎样的特点。

如,卖花脸的小贩:精明热情。

“我”:_________________

舅舅: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运用)状状同学读了这篇短文之后,想自己动手,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孙悟空的“花脸”面具,请参考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完成下面的“花脸面具制作指南”。

材料准备:硬纸板、剪刀、______________等。

制作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人脸的形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方法:用橡皮筋将制作好的“花脸”面具套在头上,两眼从两个圆孔中露出来即可。

15、阅读与理解

对比阅读。

【文段一】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节选)

【文段二】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②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③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手一童子,手执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空城计》(节选)

【1】这两段文字均选自________(作者名)的古典历史小说《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见了如此模样______________ 父亲何故便退兵?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文段二】中画出司马懿认为应该退兵的理由。

【4】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人物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 鲁肃:_____________ 司马懿:______________

【5】读文段中的三处画线句子,品人物之“笑”。

①诸葛亮着说______ ②懿而不信_______ ③(孔明)容可掬_______

A.怀疑且轻蔑的笑 B.幽默宽厚的笑 

C.诱敌中计后得意的笑  D.镇定自若的笑

【6】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文段二】故事有关的两句是( )

A.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16、阅读

莫干山的蝉鸣

到莫干山避暑,这儿的蝉鸣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晚饭以后,夜幕降临,一片寂静,只听见凉风吹过满山竹林,哗哗作响。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满山的蝉儿“吱啦”一下呜叫起来,整齐得仿佛有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于是,夜空中就只充盈着这“吱啦啦、吱啦啦”的合唱曲了。粗听,一成不变,平淡乏味;细品,却也五花八门,饶有兴趣。有些,“叽里喳、叽里喳”;一会儿,这边山头的蝉儿嗓门提高了三度,似乎有心要形成二部和声;一会儿,那边山头不知哪只蝉儿在伙伴们的烘托下突然领唱起来,颇有争当一流男高音的气概。如此这般此起彼伏,倒也让人生出一番仿佛置身于音乐大厅的陶醉来。

突然——又是一个突然,停了,漫山遍野的蝉儿一齐闭了嘴,又像是有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

【1】细读短文,从第二自然段里找出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括号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请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中能够承上启下的句子。

【3】短文怎样描写蝉鸣声的“五花八门”?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17、忆  读  书

冰  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7岁时开始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cuī cù(   )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咬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性格。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yàn fán(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zī wèi(   )。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fán suǒ(   )的《封神榜》,还有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动神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冰心童年时,对《三国演义》有__________________;对《水浒传》_________;对《红楼梦》_________;觉得《西游记》是_________;《封神榜》是_________。

5.回答问题。

  从短文中可知童年冰心对哪一类书籍感兴趣?你的读书兴趣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换一种方式试试

“换一种方式试试”,这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做的一种选择。

美国有一个孩子,读书成绩很差,同学们看不起他,邻居们都认为他将来肯定一事无成。他也发愤努力过,可是毫无起色。但孩子的父亲却不责怪他,并尝试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

有一天,父亲带他外出,途经一个小站时,父亲下车买东西,时间长了,汽车开走了。他很害怕。但到终点站一看,父亲却在不远处微笑着等着他。他急切地问父亲,怎么会先到终点的。父亲说,是骑马来的。接着,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到达目的地的方式不止一种。换一种方式,结果可能会更好。”

后来,这个孩子迷上了魔术,并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魔术师。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然而,“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势所束缚。比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从小就应当上好的幼儿园,念重点小学……今后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有个好前途。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每个孩子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很差,但他在体育、文艺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然后要有勇气,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

大卫·科波菲尔说得好:“成功好比是远方的一个车站,为了到达目的地,大家都在赶车,没有上车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车。殊不知,换一种方式,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这样做了,他造就了一位世界著名魔术师。

成才如此,其他事情呢,也可以如此!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情况没有丝毫的好转。__________

(2)含蓄深远,耐人寻味。__________

(3)比别人优秀的地方,超过别人的地方。___________

(4)捆绑,指受到约束限制。________

2引号的作用有: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讽刺和嘲讽;④表示特殊含义。本文中“换一种方式试试”这里引号作用选_______,而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选_______

3按短文内容填空。

(1)大卫·科波菲尔小时候_______差,但是______天赋高。父亲并不责怪他,并尝试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在父亲的支持下,他____________,最终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魔术师。

(2)“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束缚。不是每个孩子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真正__________,然后要有_______,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

4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我们不要单纯地受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和大多数人选择同样的道路。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尝试去换一种道路,或许能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B.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这条行不通,换另一条就一定可以成功

C.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每一条都要去试试

5你认为你的特长是什么?想要成功,你需要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节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

【1】选段通过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失去爱子后内心巨大的悲痛。

【2】“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时,毛主席主要思考的是_____

A.战士们都是血肉之躯,父母所生。 B.如果不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会破坏两国的友谊。

C.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 D.岸英是自己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对儿子的深深眷恋 B.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C.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 D.对儿子逝世的极度悲痛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1、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永不停息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高度,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改写成陈述句:

2巧克力、压缩饼干冻得像鹅卵石一样坚硬,难以人口。

写一个比喻句:

3.事业与我同在,亲人与我同在,祖国人民与我同在。

写一个排比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天地。

题目:我不再__________

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在慢慢长大,改掉了很多缺点,比如“懒惰”“自卑”“娇气”“淘气”等。请围绕其中一个方面选择一个事例,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这个事例写清楚写具体,要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数在500字左右。注意: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