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
4.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
6.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轻于鸿毛。
2、读拼音,写字词。
1.一个姓wèi(____)的老人到处sōu(____)集qiū yǐn(_____)喂鸟。
2.他不小心将yán(____)水jiàn(____)落在台jiē(____)上。
3、课文回顾。
(1)《北京的春节》一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句就开始了,紧接着详细描写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腊八粥》以____________为线索,写了八儿______粥——______粥——猜粥——_______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3)《寒食》最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个“___________”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显出了封建等级的森严
(4)叠词的使用是《迢迢牵牛星》中的一大特点,请你写出诗中含有叠词的任意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看到小明不学习时,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说他。
4、《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5、填生肖;组成语。
_____目寸光 对_____弹琴 _____背熊腰 守株待_____
画_____点睛 打草惊_____ 指鹿为_____ 亡_____补牢
尖嘴_____腮 _____犬不宁 狐朋_____友 牧_____奴戏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1】解释加点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___________。 传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诗人在_______ (地点),遇到了__________(谁),请他向家人______________(干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______,丝绦是指________
【2】本诗中运用了的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3】诗人把_________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又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8、阅读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马诗》是唐朝诗人______写的,他与_________称为唐代三李,有_________之称。
【2】《马诗》前两句属于__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写出一种_______的气氛。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一句描写的的景物有哪三个?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句中,“何当”的意思是:_______ “清秋”指的是:_______
【5】《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
【6】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_______表现了_______
9、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sì shì],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sì shì]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zhuǎn zhuàn]。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①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②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tìáo dìào]里看不分明了。
注释:①濯(zhuó):洗。 ②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2.文中写了3个笑容,分别是何时、何地、何人的?
3.“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4.第4和6两段是作者回忆了过去的两件事,能不能颠倒它们?为什么?
5.你认为文章中哪个句子写得好?用“ ”画出来,并说说好在了哪里
6.这篇散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1】在文中找出三个带“名”的词语,再根据意思填到相应的括号里。
名声( ) 美好的名声( ) 名气和钱财( )
【2】“盛名”是名声很大,在居里夫人的一生中,盛名主要体现在哪儿?用“ ”画出文中有关的句子。
【3】用“ ”画出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的句子。
【4】你认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 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1】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八儿此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说出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节日:__________习俗:_________
12、按课文《浪花》填空。
浪花
我坐在沙滩(shā tān)上玩耍(wán shuǎ)。浪花看见了,迈(mài)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搔痒(sāo yǎnɡ)了我的小脚丫(yā)。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他才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ké),青青的小虾。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_____________。
【1】短文有________段。
【2】根据课文,补充完整。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________。
13、阅读下列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 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摘下,他把较细的竹杆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 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坏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我又闻到花香了。”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迫。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趣味无限。
⑦而父亲赶紧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的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第⑦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类文阅读。
在山里头走啊走,走进山的深处,拐了一个弯,就看见半山坡上,坐落着一排 (整齐 端正)的窑洞,一面国旗在风中飘扬。不用说,这一定是学校了。
这是一所希望小学,是山外的人们支援 (建造 建筑)的。山里的孩子们可以念书了。走到跟前,看到孩子们都在上课,神情特别 (专注 刻苦)。读课文时,他们用带陕(shǎn xiá)北口音的普通话,跟随老师读着,声音在山里面回响。
有个孩子的课桌下,蹲着一条黑狗,静静的,不敢乱动。这是这里的特殊情况,是老师允许的。因为这个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远,放了学,他要一个人回家,到了家,天就黑了。带着狗,路上可以和他做伴,也可以为他壮(zuànɡ zhuànɡ)胆。
深山里的希望小学,是深山里的希望。
【1】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音节。
【2】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允许——(______) 特别——(______)
【4】为什么说“深山里的希望小学,是深山里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字句、“被”字句改写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维吾尔姑娘很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该写句子。
(1)这里真安静啊!(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声传出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一定也遇到了许多“人生的开关”,当初的你是如何选择的呢?结果如何呢?请写下你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要求:叙事清晰完整,语句通顺,有自己的感悟,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