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_____

(2)形容对情况非常了解,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______

(3)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___

(4)惹人厌烦、不喜欢。______

(5)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________

2、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__开花,我________高兴。

2. _______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________

会死的。

3.________须劳动,________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我会解释句子中带点的词语。

(1)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也不是读书废寝忘食的人,当三阳春飘来一阵阵炒菜的香味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把词语补充完全,然后填空。

目不转________   赏心________   应接不________   ________潦乱

这四个词都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其中________________表示东西多得看不过来:_________________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看得认真专心: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因眼晴看见复杂粉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5、查字典填空。

“旦”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旦”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早晨;②天,日;③传统戏曲里扮演妇女的角色。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通宵达 ____  B.元____   C.花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咏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古诗,诗中劝诫人们要及早努力奋斗,莫要到年老时再后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忆你读过的诗歌,与本诗最后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有哪些?请写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长恨春归无觅处,

【注】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被贬任江州司马。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②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_______的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觅: ___________                                     芳菲: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前两句蕴含了物候现象,这是因为_____引起的。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中也有两句与此原因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诗人登山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诗中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释词语:

值:__________ 屐齿:   小扣: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_______________

3名句:“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文在线。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那天,父亲看到我自己创造的青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也终于窥破了当初父亲故意打破那青花的心机;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我没再问父亲,我想:这也许是父亲要给我的祖传西文配方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慰______  心机______

2父亲这次为什么脸上露出了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要给我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拉哈布.萨卡尔昂着头,大步地走着。他没带遮阳伞,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拉哈布恪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他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从任何人和事。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却从不指望得到旁人的任何恩惠,追求的只是一辈子活得有尊严。

拉哈布正走着,一个黄包车夫来到他身边。车夫摇着铃铛问道:“先生,您需要车吗? ”拉哈布转过头去,发现那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目光里似乎包含着(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只有那些没有人性的家伙才会以人力车代步。”拉哈布心里想。他用那粗布缝制的甘地服的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道:“不,不,我不需要。”一面继续走自己的路。黄包车夫拉着车子走在他后面,一路不停地摇铃。突然间,拉哈布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        

拉哈布于是问到:“去希布塔拉,你要多少钱?”

“6便士。”黄包车夫的脸上流露出(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

“好吧,你跟我来!”拉哈布继续步行。

“请上车,先生。”

“跟我走吧!”拉哈布加快了脚步。

拉黄包车的人跟在他后面小跑。时不时地,拉哈布回头对车夫说:“跟着我!”

到了希布塔拉,拉哈布从衣兜里掏出6便士递给黄包车夫,说:“拿去吧!”

“可您根本没坐车呀。”

“我从不坐黄包车。我认为那是一种犯罪。”

“啊?可您一开始就该告诉我!”车夫的脸上露出一种(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请。他擦了脸上的汗,拉着车走开了。

“把这钱拿去吧,它是你应得的!”

“可我不是乞巧!”黄包车夫拉着车,消失在街的拐弯处。拉哈布尴尬地站在路边,仿佛明白了什么。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_ _”。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4分别写出拉哈布和黄包车夫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1)“好吧,你跟我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我不是乞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处写拉哈布“仿佛明白了什么”,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在线。(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使他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子的故事,在不断地提醒人们: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你已知未知之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殊荣______   提醒______

2已知未知之中。这句中的两个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说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用“_____”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填空。

( )的冲锋号     ( )的喊杀声     ( )的光芒

【3】把董存瑞炸暗堡时的动作的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请你联系课文写出当时的情况怎样紧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怎么做的?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1】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①万籁俱寂:________

②恼羞成怒:________

【2】“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偷偷地”一词告诉我们:________

【3】从哪些地可以看出这是日军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用“________”画出有关句子。

14、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鰍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1】给选文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

【2】从选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父亲神态的词:___________。从“不慌不忙”这个词可以看出父亲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李大钊神态和言行的描写,你觉得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李大钊面对如此紧张的局面还能坦然自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人们把蒜瓣放在醋里封起来。(改写为字句)

 

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修改病句)

 

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用关联词语连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题目:榜样

提示:在你的身边一定有许多先进的人物,他(她)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写一篇作文。要先想好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再通过具体的事例,有条理地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