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2)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3)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范仲淹《江上渔者》
(4)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5)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辨字组词
咨(_______) 浴(_______) 挥(_______) 支(_______) 芒(_______)
羡(_______) 俗(_______) 晖(_______) 技(_______) 氓(_______)
遐(_______) 沾(_______) 魏(_______) 维(_______) 锋(_______)
瑕(_______) 贴(_______) 巍(_______) 唯(_______) 蜂(_______)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唾(_____)锤(_____)
拥(_____)佣(_____)
悔(_____)侮(_____)
样(_____)佯(_____)
4、《两小儿辨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句子回答)
5、古诗文积累填空。
美轮美奂的古韵情让我们在古典文化中漫步: “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是唐代诗人_______写的,诗句描写了________节的场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有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因思念而哽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提醒我们珍惜光阴,珍惜青春年华。
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菊花
[唐]元稹
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篱③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___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态。
【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菊花__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_______的赞美。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从文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
【2】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诗人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首送别诗。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试着默写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故人:____
辞:____
烟花:____
下:____
唯:____
【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送别的时间:____;故人的去向:______。
【3】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________,非常________。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________。
【1】将上面的短文,补充完整。
【2】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
【3】父亲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训练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__ 瞬间——_______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________ 比喻为_______的宴席。把 ______比喻为______ _的快餐。
【6】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这篇文章展现了作者与奶奶间浓浓的亲情,请运用“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分析文章是怎样表达这一情感的。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②“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③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④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⑤“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⑥“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⑦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
⑧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⑨“怎么呢?”
⑩“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⑪“干吗变成星星呀?”
⑫“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⑬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⑭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⑮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选文有删改)
【1】(内容概括)作者分别回忆了哪几件事来表达自身情感的?请把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2】(写作手法)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我”想表达什么?这里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阅读文章第②段和第⑬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 | 情感 | 景物 | 景物特点 |
第②段 | 表达“我”对奶奶怀抱的依赖和内心的舒适。 | 光影 | ①_______ |
第⑬段 | 表达“我”对夏夜庭院的喜爱和对奶奶的怀念 | ②_______ | 美丽、有趣 |
12、阅读片段或美文,完成练习。
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小小的我急于模仿,可一笔一画却是歪歪扭扭的,我为此特别沮丧。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字如其人,每个人的字都不同,所以,书哲,你不能一味地模仿,还要仔细观察字的结构……”说罢,亲切地摸摸我的头,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在您的熏陶下,我的书写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大气。
运动会上,您就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挥动手臂大声地呐喊助威。原本白皙的脸庞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一头长发随风舞动。当运动员冲向终点时,您会快步奔上去,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脸上洋溢出孩子般的幸福与骄傲。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
白皙——(______)沮丧——(_______)温柔——(_______)
【2】老师认为写字_______,还要_______。
【3】我写的字很有进步,一开始是_______,后来是_______。
【4】对选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我”学习很认真、专注。
B.抓住“我”写的字端庄整齐的特点,流露出“我”激动与开心之情。
C.“摸摸”、“握”、“捏”等动词刻画出老师写字姿势好。
D.这句话写出老师对“我”的关爱,反映出老师的耐心与细心,不愧是诲人不倦!
【5】用一句话归纳选文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养花
老舍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 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 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 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 ,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一”画出“如此循环”具体所指的内容。
这里的“脑力劳动”指_________ ,“体力劳动”指______ 。
【2】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在文中用“——”画出来。
【3】这篇文章写了养花的乐趣,其中也告诉了我们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华佗学医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为了(解除 消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 辛苦),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师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伺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伺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
3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已经(磨练 锻炼)了3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他带华佗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华佗高兴极了,从此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阅读 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3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突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
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了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埋怨 责怪)华佗不懂医道。
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们治病去了。
【1】从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解除 消除)________痛苦 历尽________(艰辛 辛苦)
(磨练 锻炼)________了 (阅读 攻读)________起
(埋怨 责怪)________华佗
【2】用曲线在文中划出最能反映华佗认真学医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列一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短文中为什么采用前一种写法。
华佗一面耐心地伺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
华佗耐心地伺候病人,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佗能学得一手好医术,靠的是( )
A. 立志与拜师 B. 拜师和勤奋 C. 实践和读书 D. 立志和勤奋
15、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王林的妹妹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缩句)
(2)李老师对张兰说:“我让你帮我拿的书放到哪里去了?”(改为转述句)
(3)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双重否定句)
(4)以“流水”为话题写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仿写句子。
(1)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_______,即使_______,也能_______
(2)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攀岩前行;
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大风车。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低头唉声叹气。振作精神发奋努力。(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2)孙胺对田忌说:“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获胜。”( 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穿过微云。(请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不爱护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试着写一写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开始发试卷了。久久没有听到老师念我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美好的,我们用耳朵感受着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愉悦,用眼睛感受着万花筒的世界,用心灵感受着真挚的情感……请写出你的兴趣或爱好。要求:写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什么喜欢,它对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在写的时候注意把情感和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题目自拟,字数4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