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万( )( )新 万不( )( ) ( )( )不同
( )灯( )彩 ( )( )分文 两( )三( )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的气象。
(2)我们应该坦诚相见,不要玩弄___________的奸诈计谋。
(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饮食风俗虽然__________,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是相同的。
2、根据语境写诗句。
(1)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这真如《钱塘湖春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经常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趁年轻好好学习。
(3)孟郊在《游子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3、查字典,填空
“薄”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在“薄雾”一词中,“薄”读_____。
用“薄”字的不同意思组词:①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可组词______。②微;少;弱,可组词______;③不厚道;不庄重,可组词_______。
4、把词语补充完整。
1.( )之不( )
2.( )( )夜游
3.( )天( )地
4.责无( )( )
5.出( )不( )
6.( )名其( )
5、补全下列成语
毫无(_______) 同归(_______) (_______)烟海 (_______)大火
水滴(_______) 不翼(_______) (_______)神速 (_______)不舍
气壮(_______) 一声(_______) (_______)如也 (_______)夺秒
临危(_______) 理直(_______) (_______)斯理 (_______)称快
大义(_______) 踉踉(_______) (_______)纸上 (_______)起舞
6、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7、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①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景色,可以感受到( )
A.轻松、愉悦的环境 B.壮丽、雄伟的场面
C.紧张的战争气氛,苍凉悲壮的情感
【3】解释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反映了戍边战士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B.表达了诗人对从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C.全诗的基调是由低沉而转向高昂的。
D.诗的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无家可归的同情
9、课内阅读: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作者是丹麦作家 _________。
【2】文中有两个幸福,这两个幸福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学期你读了_________本课外书,其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是《_________》,这本书主要讲了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生命的补丁
①不久前,女儿的一双磨砂皮鞋晒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女儿难过得哭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太理解,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锈红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的是粗针大线的细麻绳,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一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审美品位,我连声夸道:师傅手艺真棒。
②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勾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特地还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更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老婆说:都是那个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启发。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③老婆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发: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残疾、病痛等等。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1】如果将文题“生命的补丁”中的定语部分“生命的”删去,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①②段,文中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①②段所写的两件事之间的共同点可用文中的句子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结尾段的画线内容,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精品短文,脉络清晰
不老泉(节选)
八月的头一个星期高踞夏季的顶端,这也是漫长一年的顶端,就像摩天轮停止转动时最高点的那个座位。在此之前,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日子从温和的春天爬上来,而之后呢,会落入凉爽的秋季。在八月的这个星期,不管是苍白无力的清晨、阳光刺目的中午,还是重彩斑驳的黄昏,都是那样炎热,凝滞,静得出奇。夜里常常会出现闪电,但只见电光疾闪,却不闻雷鸣,更无甘霖。在这种怪诞而令人窒息的天气里,人们往往会干出些日后懊悔的事来。
不久前,就在这个星期的某一天,发生了三件事。这三件事乍看起来没什么联系。
清晨,梅·塔克骑马前往林间村旁边的林子。她每过十年就要到那里去一趟,跟她的两个儿子迈尔斯和杰西见面。
中午,林子主人的女儿温妮・福斯特终于忍不住了,决定设法离家出走。
黄昏,福斯特家门前来了一位陌生人。他是来找人的,但没说找谁。
你也会觉得这三件事毫不相干吧?但许多事往往就会出人意料地交集在一起,而那片林子就是这三件事交集的中心,就像轮子的轮轴。所有的轮子都有轮轴,摩天轮有轮轴,太阳则是昼夜不息的时光的轮轴。这些轮轴都是固定好的,最好别乱动,否则一切就会散架了。但是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等到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节选自(美)娜塔莉·巴比特的《不老泉》
【1】选文节选自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品《不老泉》,选文是这部作品的序幕。“序幕”即全书的________(A开篇 B中间 C结尾)(填序号)。细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可以发现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是________。
【2】文中第1自然段中“怪诞而令人窒息的天气”指的是什么天气?在文中用“_____”划出。
【3】细读短文,可知文中提到了三件事,请你用精炼的一句话分别概括: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zhēn zhēng)放在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shuān shān)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jì xì)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攥(cuàn zuàn)住丝带。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xiān qiān)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 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shi shí)“啪”的一声,聚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抓住‘天电’了!”
【1】填空。
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工具是一只拴了________的风筝,线是用________做的,下端结上了一段________,在它们的接头处还有一把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________。
【3】读完本段内容,你最大的感受是: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读音。
风筝(zhēn zhēng)________ 栓(shuān shān)________
系(jì xì)________ 攥(cuàn zuàn)________
纤(xiān qiān)维________ 钥匙(shi shí)________
13、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请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2】“我”理解的“碰壁”是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说的“碰壁”是____________。
【3】文段主要采用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4】请写一句鲁迅的名言: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到了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 )快来看( )找到他俩了( )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大家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1】在文中的“( )”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 ”画出文段中对萨契尔太太动作、神态的描写,写下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文段中对村里人的刻画较为传神,用“﹏﹏﹏”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体会。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 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扩句:小明爱钓鱼。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绿色公园。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分析加点词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突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乐园。
1.小刚对我说:“明天,我找你,我们去看电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人是一个非常令人崇敬和敬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感叹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疑问句)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反问句)
21、习作。
童年是一本书,记录下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童年是一幅画,绘出了生活中的万般色彩。童年,值得我们回味的太多,值得珍藏的太多。
要求:①以“ 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习作;②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