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要求填空。
1.我知道这些习俗的寓意。过年的时候吃年糕:______________。古代建筑上雕刻着蝙蝠:________________。
2.“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词牌,例如“沁园春”,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综合运用。
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1)这句话中的关联词语表示___(递进 转折)关系,说明打动“我”的不是歌唱的内容,而是___。
(2)歌唱可以用“热烈激昂”来形容,也可以用___、___等词语来形容。
(3)“肃然起敬”的意思是___。像这样含有“然”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等。
3、读句子,根据情境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虚心使人进步,______使人落后。
(2)得病后,她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连最_______的伙伴也渐渐疏远了她。
(3)中队长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没有一个同学_______。
(4)大家对他是那样信任,从来没有一个人_______过他的能力。
4、“你看长江大桥像彩虹降落。”这是一个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我也来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
5、在横线上写出对联所歌咏的作家的名字。
①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________
②千古诗人,蓬菜文章建安骨;一身做骨,青莲居土谪仙人。________
③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________
④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________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1】对《十五夜望月》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唐代王建的绝句,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
B.首句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C.第二句中表明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桂花。意境很悠远,耐人寻思。
D.诗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了自己的思念之切。
【2】品读《十五夜望月》一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话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意境显得悠远,耐人寻思。
C.“今夜月明人尽望”这一句明点望月,而且推已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D.“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它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
7、诗歌鉴赏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①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①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1】根据诗歌内容,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首诗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联和其他几句诗的关系是什么呢?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1】作品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
【2】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选择答案,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
A.这篇作品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及旅居在外的喜悦之情。
B.这篇作品通过景物烘托,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哀愁。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爱无言
这则故事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来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仁,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liáo liāo)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之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她就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仁放在一起□像小山□一点点地增多□自己没舍得吃一粒□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的衣着是最褴褛(lǒu lǚ)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忤悔了。
一次,一个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半晌(shǎng xiǎng)无语。
【1】从“√”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词或读音。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形容又多又密。(______) (2)形容路途遥远。(______)
【3】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题目叫“母爱无言”,细读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这种“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母亲的书
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也读不完的。//第一部分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晚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色彩缤纷的丝线,用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的图案和颜色,仿佛都是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皇历。她在床头小几的抽屉里、厨房碗橱的抽屉里,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来说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崽、修理牛栏猪圈、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就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皇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被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它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她手捧受伤的小鸡,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流,我都要哭了。
皇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皇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对“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觉得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儿,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第二部分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第三部分
【1】短文中,“我”的身份是( )
A.郎中 B.养鸡人 C.绣花女 D.教师
【2】作者说母亲的那本橡皮纸的书是“无字天书”,是因为那本书里只有( )
A.木字旁的字 B.丝线、花样和鞋面
C.草字头的字 D.二十四节气
【3】母亲的那本“无字天书”里,最厚的一页是( )
A.丝线 B.花样 C.水绿缎子鞋面 D.橡皮纸
【4】短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流泪的是( )
A.受伤的小鸡 B.作者的母亲
C.文中的“我” D.母鸡
【5】“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表明“我”当时( )
A.很想验证老师教的比喻白发。
B.很想找到“白露为霜”的答案。
C.很关心和心疼母亲。
D.很不理解诗经的含义。
【6】根据短文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短文中,作者提到的母亲的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短文第二部分所写的几方面内容,可以分别用3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选丝线、绣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第三部分,先解释“博古通今”的意思,再谈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奇奇为“腊八美食”栏目撰写的关于腊八粥的介绍语。
①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一种由小米、红枣、杏仁、芝麻、莲子、板栗等多种食材敖制的粥。单是闻上一闻,就能让你不住地咽口水,更别说是将那甜甜腻腻的粥送入口中了。
②要煮一碗腊八粥,你需要在准备好食材后,完成以下几步。第一步,把准备好的豆类放在水中,泡发至仲胀;第二步,放水入锅,待水蒸腾后倒入所有食材,边煮边用筷子搅乱;第三步,开小火慢煮,待粥变浓绸时放入冰糖。冰糖融化后,一锅香浓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③腊八一碗粥,明年好兆头,它寓意着年年有余。寒冬腊月最好的美食,大抵非它莫属了。
【1】你想给介绍语中易读错的字注音,方便同学们阅读。
咽口水( ) 甜甜腻腻( ) 筷子( )
【2】校对小组完成校对后,指出了介绍语中的三个问题,请你解决。
(1)下面是介绍语中的三个错别字,请你修改。
①敖 改正:________ ②仲 改正:_____ ③绸 改正:_____
(2)介绍语中“蒸腾”“搅乱”这两个词使用不当,请将其替换为更恰当的词语。
①蒸腾 可替换为_______ ②搅乱 可替换为_______
(3)介绍语中有关腊八粥的习俗寓意表述有误,请你告诉奇奇。(语文园地知识点)
奇奇,“年年有余”是指________这一习俗的寓意,而喝腊八粥的寓意是_______。
12、阅读理解
冬游西藏
与高天厚土联结——于是有了力量;与极地低空联结——于是有了天堂;西藏——天地相连的地方,走进西藏,你就走向了阳光,走向了天堂。可你知道吗?冬游西藏,哪里是最佳去处呢?
一是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代表的藏东冬令生态旅游。冬到雅鲁藏布,心情舒畅,上有皑皑雪山,中有绿色亚热带植物,而下面就是远比夏季清澈的奔涌江水。奇特的雅鲁藏布江马蹄型大拐弯,像一条银色的腰带,在此蜿蜒飘逸。不远处,帕隆藏布峡谷的另一个马蹄型拐弯,同时出现在你的视野,像一对奇特的“双胞胎”……途中会有很多小村庄让你感觉好像回到“原始村落”……
二是以布达拉宫为中心的冬季圣城旅游。拉萨,山环水绕,天高气爽,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是世界著名的高原“日光城”,冬日暖阳遍及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4月,白天的气温达到10—18度,你可以清闲、从容地在布达拉宫、大昭寺享受拉萨“日光城”的冬日暖阳。
三是以珠穆朗玛峰为代表的冬季观雪峰旅游及奥运旅游。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为"第三女神",它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高的山峰。在这里你不但能感受到群山来朝、波澜壮阔的景象。还能看到素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的珠峰旗云。在每年天气晴朗的冬季,珠峰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扬,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说明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
【1】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句话。
【2】冬游西藏,有哪几个最佳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阅读,你感觉西藏的冬天冷吗?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解释“珠峰旗云”的句子。
【5】对于西藏,你还有哪些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西藏旅游部门想让你根据西藏的特色为她写一句广告词,你会怎么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唐僧师徒越往前走,越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一打听才知道离此不远有座火焰山,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山上的火。孙悟空大喜,驾着云来到翠云山,想凭借当年和牛魔王的交情借到扇子。
哪知,铁扇公主早就对孙悟空恨之入骨,很想杀了他。可是任凭铁扇公主怎么用剑砍孙悟空,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气得铁扇公主取出芭蕉扇,一下子把他扇出五万多里。后来灵吉菩萨送给孙悟空一颗定风丹,这回铁扇公主再也扇不动孙悟空了。
有一天,铁扇公主坐在洞中,喝了一口茶,突然觉得腹痛难忍,原来是悟空变成小虫,飞到茶中,被铁扇公主喝了进去,吓得她赶紧把扇子借给孙悟空。没想到,刊”陪空借来的是假芭蕉扇,火越扇越大。利、悟空只得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到翠云山骗出了芭蕉扇。牛魔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就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在半路上又把芭蕉扇夺了回去。悟空追上,牛魔王现出原形和悟空战到了一处。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他无法逃脱。铁扇公主只好把芭蕉扇交给了刊、悟空。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下,让大火再也不能燃烧了才罢手。
(1)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2)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了解,请选出铁扇公主对孙悟空恨之入骨的原因。( )
A. 铁扇公主本是红孩儿的母亲。
B.观音菩萨将红孩儿收为善财童子。铁扇公主因此怀恨在心,想杀孙悟空。
C.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拜兄弟,后来反目。
(3)短文中写孙悟空几次借芭蕉扇?每次都是用什么办法借的?
(4)短文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游项目,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1).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最高时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超过100英里 B 不超过80英里 C 不超过60英里 D不超过30英里
(2).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录音的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续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爱生命 B 驾车慢行 C 饱览美景 D 不要超车
15、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改成被字句)
(2)他有梦想。(扩写句子)
(3)那样的梦想难道会实现吗?(改成陈述句)
(4)你被我泼过冷水。(改成把字句)
17、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我说道:“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本是送你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脸上有很多皱纹。(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亲身体验,怎么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理想是一块璞玉,需要你去打磨、雕琢。
理想是一粒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写作
题目:________________最珍贵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友情”“亲情”“善良”“诚信”“尊严”等词语,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