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段填写不同的“哭声”的词语。
①过了一会儿,他突然________了一下,全身颤抖,并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________,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________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________。
②讲到中国的屈辱岁月,他自己又常常________。
③失败了,别________,成功就在明天等着你。
2、比一比,再组词
饱________ 悠________ 班________
泡________ 攸________ 斑________
蟒________ 柿________ 掺________
莽________ 沛________ 渗________
3、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提到là bā zhōu( ),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găn jué( )。
(2)八儿只能cāi xiăng(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zhŏng zhàng( )了吧!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背古诗解诗意。苏轼在《浣溪沙》中感慨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我知道托物言志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深刻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百事孝为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存心想求得却得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读书要能下苦功夫,才能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是作者用第________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我还知道外国的作家________,我读过他的作品________。
5、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深愁 ( )地大嚷 ( )的居民
( )的听众 ( )的情节 ( )的话题
6、古诗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快乐阅读,我能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的 。
【2】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____ ”和结句中的“______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3】“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4】这首是运用了__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5】“__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陌生的红苹果
①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②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③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润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我苹果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④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⑤“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⑥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⑦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根据短文内容,文中A、b两处的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和( )。
A.呼唤 B.呼喊 C.道歉 D.道谢
【2】“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中“警惕”的意思是( )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的原因是( )
A.“我”并不喜欢吃苹果。
B.“我”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
C.“我”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除了这个“苹果”,“我”还得到了( )
A.很多红苹果。
B.那位妇女给“我”的纸条。
C.那位妇女对“我”的关爱。
【5】“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你读过这个童话故事吗?能不能再提供一点有关这个童话故事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中的“我”以及那位陌生妇女,哪一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请选择其中一位,谈一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陌生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芳草地。
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只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 )没有图书馆,( )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配置仪器。
④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⑤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篇毕业赠言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根据提示梳理全文思路。
【4】第②段中画“______”的句子中的“少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用与其意思相同的诗句或格言替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只要愿意读书,没有图书馆创造条件也可以读书。( )
(2)是否可以读书,取决于是否有图书馆。( )
【6】即将毕业的你是否有很多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请写下你对他们的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孔子游春》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
【2】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
12、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烟盒里的人生观
①单位门口是闹市区,常有三轮车夫在此路段等客、拉客。
②有一次我去传达室办事,恰逢一位前来要水喝的老车夫。他主动和我搭讪,并从兜里掏出香烟递给我一支。他掏出的烟盒很是让我惊讶,竟是20元一包的“金南京”!在我的心目中,一天只挣一二十元的他们通常只抽一两元钱的廉价烟,我觉得这个老车夫很特别。
③接过他的香烟,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角钱一支的“大前门”。我笑了笑,没说什么。他露出憨厚而纯朴的笑容说:“想想自己能抽20元一包的香烟,心里感觉很舒服,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④后来听传达室的老头说那个车夫真不简单,老婆常年卧病在床,还要供一个上名牌大学的儿子上学。我对他乐观的心态肃然起敬。
⑤一天快下班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那个蹬车的老车夫在传达室避雨喝茶。大雨早已淋湿了他,雨水在他像梯田一样纵横交错的皱纹间缓缓流下。我问他今天生意怎么样,他说不怎么样,凑凑合合。说完他又给我掏香烟,这次他掏的香烟更上档次,是50元一包的“中华”,我以为里面装的还是廉价货,出乎意料,那竟是真的“中华”香烟。这巨大的反差让我有点纳闷。他自豪地说:“儿子得了一等奖学金,是他买给我的!”那神情十分夸张,眉宇间洋溢着喜悦、满足。我说:“你儿子真孝顺啊!”
⑥我正在抽他的烟,一个穿着雨衣白白净净一脸书生气的小伙子走进传达室,对着老车夫说:“爸,回家吧,今天你不用蹬车,我蹬车拉你回家。”说完拿出毛巾,给老车夫擦去脸上的雨水。我说:“你爸爸真了不起啊,培养了你这样一个孝顺懂事的大学生。”
⑦他说了句让我惊诧不已的话:“多年前我爸爸还是个代课教师呢,他说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那也一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观!”
⑧儿子蹬车,老子坐车。望着渐渐消失在茫茫大雨中的父子俩,我的心慢慢湿润起来。
⑨“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那也一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观。”我终于明白了老人为什么在高档的烟盒里装廉价的香烟:他是以香烟为工具,把人生的减法变成加法,把生活的负数换算成正数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廉价——(____) 憨厚——(____) 湿润——(____)
【2】阅读全文,根据内容梳理情节,并体会“我”的心情。
情 节 | 老车夫的神态 | “我”的心情 |
老车夫掏出一包昂贵的“金南京”,里面装的却是廉价的“大前门” | _______ | 惊讶 |
听门卫说,老车夫妻子生病,还要供儿子上学 |
| _______ |
___________ | 喜悦、满足 | 纳闷 |
儿子来接老车夫回家 |
| _______ |
【3】第③段中“我笑了笑,没说什么”,“我”为什么笑?又为什么“没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儿子的孝顺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理解“把人生的减法变成加法,把生活的负数换算成正数”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顿时明白了,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手表还给我的黑人大哥!我用一种及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的出来,真不仗义!
【1】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选段中用了两个“居然”,不仅写出了“我”内心的_____,更表现了“我”_______。
14、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
梗 概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孩子每次见到老头空船而归,总要帮他拿拿东西。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当晚老头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了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
醒后他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经过判断,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屈服,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但是作用不大,小船向西北方漂去。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鱼开始不安分了。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儿,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面,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老人和大鱼一直僵持着,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把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扎进鱼身。鱼仰身朝天,它终于死了。
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鲨鱼。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头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法对付它们了。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脊骨。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节选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拉又一扯,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露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阅读梗概,完成练习。
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跟他经常在一起的人是___________。老人已经___________天没有打到鱼了,终于在第___________天钓到了一条大鱼,但血腥味引来了鲨鱼,最后到老人回家时,大鱼只剩下了_______________。
【2】根据梗概内容,将剩下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1)未打到鱼,仍不服输。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无所获,回到家中。
【3】《节选》中在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明威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有力,富有特色。下面是《老人与海》的不同译文,哪种译文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说说理由。
译文1: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
译文2: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写句子。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读书节即将拉开序幕,学校要求六年级的每个同学推荐本最喜爱的书,作为读书节的备选书目。请你推荐一本喜欢的书,注意把书的梗概写出来,让同学们了解这本书,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