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词语模仿秀。

1.无边无际 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2.万户千家 万( )千( )   万( )千( )   万( )千(

2、写出下列姓氏正确的读音。

( )   ( )   ( )   

( )( )   ( )

3、读一读,写词语。

zhàn yì dà sǎo   è hào xiāo yān

( ) ( ) ( )   ( )

4、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一对意思相反的字词。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_________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_________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2.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_________我,有时也_______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3.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_______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________的世界里呢?

5、补全下列诗句、俗语或谚语。

(1)粉骨碎身全不怕,  

(2)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3)少壮不努力,  

(4)遥知兄弟登高处,  

(5)写一句抒写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  

(6)写一句借月抒怀的诗:  

(7)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   。(格言警句)

(8)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习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这首诗中,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

A.草色 B.鲜花

2“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____之情。

A.失望 B.焦急 C.欣喜 D.遗憾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 ”和“ ______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逆境发愤的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逆境中发愤,终于完成了《史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司马迁38岁那年,继承了父亲的太史令官职,开始大量阅读各种史书,整理历史资料,经过多年苦心准备,正式开始《史记》的编写工作。

不幸灾祸突然降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同情降将李陵,被汉武帝处以残酷的宫刑。这使司马迁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到极大的痛苦,在人格上遭到极大的侮辱。对此奇耻大辱,司马迁痛不欲生,几次想要自杀。

但前人逆境奋发的事迹激励着他。他想到:周文王被囚禁,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流放,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还写了《国语》;孙膑的膝盖骨被剜掉,写了一部《兵法》。在前人发奋成功的精神鼓舞下,司马迁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将个人屈辱置之度外,继续授入《史记》的编写工作。经过前后几十年的努力,司马迁终于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重要的是把逆境变为前进的动力。

逆境往往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助人成熟,催人进取。

能够正视逆境,与逆境抗争的人一定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取得非凡的成就。

1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逆境”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此奇耻大辱,司马迁痛不欲生,几次想要自杀。”“奇耻大辱”的意思是________  , “痛不欲生”的意思是________

3找出司马迁在逆境中想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后面有三个结尾,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曾引用过司马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种子

①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kōu)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②那一年,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兜里的那张百元票子被人瞄上了,等他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票子就不见了。那时,l0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父亲急得满头大汘,在翻遍所冇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他感到眼前一黑,差点儿晕倒。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③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地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④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chōu qì)。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去了趟厕所,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就没影儿了。她还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车里人都对这个女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人。

⑤“不管怎样,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zāo yù)了盜贼的人。

⑥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予,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大捧一大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举动,也都打开自己的袋子,往那个女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几,空袋子就鼓了起來,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⑦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自始至终也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⑧下车的时侯,人很挤。父亲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他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⑨望着从车上下来的每一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了。

⑩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做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声嘶力(jiē  jié)  (2)素平生( mèi  wèi)

2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chōu qì____________  (2)zāo yù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用简练的语言把文章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父亲和乡邻去买种子→____________→“女人”的种子被偷→____________→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4第⑥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对第⑧自然段中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父亲粗心大意,上车后没有仔细找那张百元票子,误以为把钱弄丢了。

B. 那个丢种子的女人,为了表示对父亲的感谢,悄悄塞给父亲一张百元票子。

C. 父亲的善举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他悄悄把百元票子还给了父亲。

6文中与第⑨自然段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第①自然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与下文父亲帮助丢种子的女人的行为形成鲜明。

B. 第④自然段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介绍了丢种子的女人的家境,突出了她的勤劳与节俭。

C. 第⑧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细节描写,说明这100块钱对父亲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因此他非常看重,一直舍不得花。

8短文的题目“种子”含义深刻,因为“一袋种子”不仅帮助了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从那个可爱的小谷边上往下走了一点路去踏看,心中暗暗涌起喜悦,不过其中也夹杂着我的苦恼的思想。喜的是想着这些全都是属于我所有的;我是这整个原野的不得废黜的国王和主宰者拥有所有权,我要是有后裔的话,就可以完完全全地传给他,就像任何一个英格兰的领主处理他的领地那样。我看到这里有大量的可可树、柑橘树、柠檬树和香橼(yuán)树,但是因为全都是野生的,所以几乎都不结果子,至少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然而,我采的绿色酸橙却不但美味可口,而且有益于健康。我后来用酸橙汁兑水喝。这样,它就变得非常滋补,而且凉爽提神。我发现,现在我有活儿干了,来采集水果和运回家去。我决定贮存一批酸橙、柠檬和葡萄,供我雨季享用。我知道雨季快要来了。

1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__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

2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对土地和权力的野心。

B.说明这块原野上除“我”之外,没有其他人。

C.这块原野“我”可以任意使用、管理。

D.用幽默的口吻来调侃当前荒岛的境况。

3文段中写道:“心中暗暗涌起喜悦,不过其中也夹杂着我的苦恼的思想。”“我”喜的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我”苦恼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

4“我决定贮存一批酸橙、柠檬和葡萄,供我雨季享用。”句中加点的词语能换成“使用”吗?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类文阅读。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  )。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  )抖起来。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的,但是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  )子山核桃,篓面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和远隔千里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了,不会再回来了。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因为他们知道,那个千里以外桃花盛开的地方,才是他们老师的归宿,他们只能将一串串晶莹(  )透的泪珠洒下。

远处传来了火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老师唱一首歌吧。

歌声响起:有过多少往事……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这歌声,低沉而悠扬,热情而悲伤。

夜在颤抖……

列车徐徐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随着车跑着,唱着:好人一生平安……”

歌声像让泪水滤过似的。

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

……

可是有谁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得知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时间了。

她不想在孩子们蔚蓝的天空里,留下半点人类悲哀的阴云。

【1】给加点字注音。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仔细阅读学生们送别老师时的情景,想一想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5】你认为苗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从哪里能感受到她对学生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籍”的音序是_______,音节是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含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

【4】你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______,二是___。这表现了他____的精神。

【6】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筷子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叫“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示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原料也各异。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价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这种筷子是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的。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这种筷子下圆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象牙、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筷子。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既传播了友谊,又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1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筷子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2“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句中“长”的意思是(  )。

A.要从远古说起,有很长的历史。

B.优点多,有中国特色。

C.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3画线句子中的“好事”是指什么?用“  ”在文中标出来。

4下面的句子与文章介绍的内容不一致的是(  )。

A.中国人使用筷子有很长的历史了。

B.挟、箸、筷的意思是相同的。

C.天竺筷产于印度佛教名山天竺。

D.福州漆筷和杭州天竺筷是名筷。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老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也跟作诗一样,最要紧的是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奥运圣火唤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边的青蛙在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客们前赴后继地来到桂林,欣赏这里的山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他跑得很快。(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如果让你画一幅夏夜的图画,你会画些什么呢?想一想,把你的画介绍给大家。(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