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全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万( )更( ) 万( )得( )
( )然( )同 独( )心( )
悬( )结( ) 色味( )( )
日夜( )( ) 无( )顾( )
(1)上面的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是___________。
(2)新年到,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新鞋,显出一派___________的气象。(选词填空)
2、给下面的多音字与形近字注音、组词。
塞 ( )( ) ( )( ) ( )( )
纲 ( )( )
钢 ( )( )
刚 ( )( )
3、把词语补充完整。
1.忧心(_________)(________)
2.前(________)后(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而出
4.(________)(________)可危
5.面面(_______)(_________)
6.日(________)月(________)
4、把下面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有所期诺,__________________;有所期约,______________。(《袁氏世范》
(2)_______________,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
5、选词填空。
恭维 恭敬 恭贺
过年了,我们互相(__________)新春。
父亲客客气气地和厂长搭上话,一面(__________),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她待人(__________)有礼,大家都夸她是个好孩子。
浏览 审阅 阅览
张经理到厂部(___________)室里匆匆忙忙地(___________)了一下当天的报纸, 然后走进办公室认真地(___________)着几个车间送来的报表。
6、古诗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和“家家”?请谈谈你的着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素:____________ (2)札札:____________
(3)章: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
【2】《适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 。②
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④
注: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③坚劲:坚韧刚劲。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积累与运用:(229分)
阅读下面片段,回答(15分)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多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本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丹麦作家 ,我还读过他的作品,例如 、 (2分)
在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2分)
( )——( ) ( )——( )
(2)用“﹏﹏”画出小女孩幻想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3分)
(3)“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4)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作者为什么写她“带着微笑死去呢?”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
A、小女孩把死去认为是跟着她奶奶一起飞到天堂去,说明小女孩死前还这么天真、幼稚,这样渴求幸福。
B、小女孩无知、迷信,不知道她的幻想会落空,说明她死得悲惨。
C、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点儿幸福、快乐,她只有把对幸福的追求寄托在死去的奶奶和根本不存在的天堂,她死得这样悲惨,这样令人同情。
(5)读了这则语段,你有什么体会,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3分)
10、短文二
一世荫凉
我渴望着拥有一条美丽的裙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是一种奢望。
第一次穿裙子是在10岁的夏天。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穿上那条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黑裙子是怎样难捺的喜悦,便不顾正午阳光的赤热,风儿一样穿梭于大街小巷。尽管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狗吐着舌头倚在墙角喘息,还有产蝉的聒噪。
当我大汗淋漓、小脸通红地回到家时,看见母亲弯着腰在菜地里拔草,她顾不得拢一拢掉在额前已被汗水沾住的发丝——母亲精心侍弄这块菜地,指望着用它换来油盐酱醋,连同我们的书杂费用。
我只是沉浸在拥有了这条裙子的兴奋里。我没有在意母亲的责怪,更没有觉出母亲那疲惫的、佝偻着的身子是怎样的刺目,是怎样的触痛我,这是我后来想到的。
但很快地,我便没有了当初穿上裙子时的心情。因为同学们穿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裙子,一个个花枝招展,小公主似的。只有我的裙子黑乎乎的,怎么跑,怎么跳,都像个“老小人儿”,全没有了活泼的气息。同学们的眼光怪怪的,有的指手画脚,有的嗤嗤地笑。我涨红着脸,逃也似的跑回家,把裙子扔在母亲的怀里,不管母亲满脸的惊愕,哭喊着要花裙子。
母亲抱着裙子的手有些发抖,黑瘦的脸上就有泪水扑簌簌地往下落,裙子也被泪水浸湿了一片。我慌了,母亲从来没有哭过,他一定是生我的气了。我赶忙扑到母亲怀里,央求道:妈,你别哭了,我再也不要花裙子了。母亲搂着我哽咽着说,慧儿,等我把这茬儿菜卖了,妈一定给你做条花裙子。
那一年,由于贫困,我没能穿上花裙子。那条黑裙子,母亲把它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包袱里,宝贝似的锁了起来。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我终于有了一套又一套美丽的裙子,渐渐地就把黑裙子淡忘了,自然,还有黑裙子带给我的不愉快。
后来,我发现商店的柜台上赫然摆挂着黑色的长裙、短裙,非常引人注目:大街小巷,姑娘们身着黑色裙装居然是那么端庄,那么飘逸。我不禁对黑色偏爱起来,蓦然想起母亲为我缝制的裙子,便求母亲拿出来,母亲不解地看了我一眼,就开了锁,把它找了递给我。我捧着这小小的裙子,觉得它很重很重,难道是沧桑的往事使得它如此沉重吗?
母亲说,我何尝不想让你穿得漂亮些?那时候家里实在没有一分闲钱。给你做裙子的那块布是你外婆留给我的,看见它我就想起你外婆是怎样一分一厘地攒下了两块钱,买了那块布。奔向你能高兴,却不料你嫌它丑。
我看着这条给过我短暂快乐,凝结着外婆的汗水,洒满着母亲泪水的裙子,感觉它是那么亲切。我愧对母亲,由于我的无知,无端地伤害了母亲,她本想送给我一个清凉的夏天,我却不加掩饰地把母亲心中的美好掠夺得一干二净。那条裙子在母亲眼里胜过多少绫罗绸缎,她把最珍贵的东西毫不吝惜地给了我,我却幼稚地否定了它的价值。
如今,这条黑裙子挂在了我的衣橱里。看见它,我便想起那个夏天,母亲在烈日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还有她在灯下一针一线地把母爱注入细密的针脚,为我撑起一世荫凉。
(一)比较词语,正确选择。5
希望 渴望 盼望 奢望 期望
⑴能到九寨沟游玩是我( )已久的事情,今天才如愿以偿。
⑵对于改变家乡面貌我们满怀( )
⑶我( )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 )祖国早日统一。
⑷一条美丽的裙子,对于小时候贫穷的我来说是一种( )。
(二)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我”捧着裙子,觉得它很重很重,是因为母亲把对外婆的 和对女儿 的缝入了这条裙子中。
(四)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句: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不做“啃小族”
文/王国梁
①母亲老了,我本来打算把她接到城里一起生活,她不肯,说是乡下自由,而且离不开左邻右舍的老姐妹。
②我说“:既然您不愿意来城里,我每个月给您一千块钱的零花钱,行不行?”
③母亲摇头说“:你买了房子,每个月还得还贷款,我再成‘啃小族’,你的日子还咋过?”
④我被母亲逗笑了,说“:妈,您还知道‘啃小族’这个词儿呀?”
⑤母亲笑着说:“我听电视上说的,说是有的老人老了什么都不干,就知道‘啃小’,我才不当那样的人呢,给儿女添麻烦。”
⑥就这样,母亲在乡下过着自由的生活,我在城里为自己的小家打拼,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回老家看望母亲。
⑦上次我回老家,看到家里摆满插花,满床满地都是零零碎碎的花枝。我疑惑不解地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
⑧母亲说:“我从绢花厂里拿来这些,平时做些零活儿。这活儿一点也不累,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歇着。别小看这点活儿,我一晚上能挣五十多块钱呢!”
⑨我有些生气地说:“妈,您是不是没钱花了?没钱您就说,我给您。谁让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做这些,快七十岁的人了,早该好好歇歇。”
⑩母亲笑着说:“我才不做‘啃小族’呢。我干这活儿一点也不累,还挺乐和呢。我不跟别人比,就当个消遣,能做多少做多少。每次,我把做好的绢花交上去,领回工钱,心里就美滋滋的,觉得自己还不老,还能干活儿。你让我整天闲着,我就浑身不自在。”
⑪我只好由着母亲。
⑫母亲过日子精打细算。除了平时做点零活儿挣钱,她还打理了一个小菜园,种了各种蔬菜,除了自家吃,还带到集市上去卖。母亲种的菜非常好,一到集市就被顾客一抢而光,很多人都认识这位卖菜的老太太。
⑬是的,老人多动动没什么不好,我见过很多老人呈现出老气横秋的状态,而我母亲是充满活力的。
(摘自《中国老年》2019年第1期)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邻右舍(住处接近的人家)
B.疑惑不解(分开)
C.一抢而光(完,一点儿不剩)
D.精打细算(计算)
【2】下面一段话作为独立的自然段,放在第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自然段之间最合适。母亲的话不假,她一生勤劳,在我的印象中,她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真的让她什么都不做,她会更难受。
【3】母亲为什么不做“啃小族”?请你分条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我们可以用 的语气。
A.嘲笑
B.自豪
C.惭愧
D.同情
12、课外阅读:
最优秀的人是谁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 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1】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第一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与句子相对应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带点词,你体会到这个助手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________ 。(选序号)
A. 对助手满意。
B. 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儿失望。
C. 希望助手尽快找遍全国,找遍五湖四海。
【4】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人”结果最优秀的人却是他自己。聆听苏格拉底临终前的一番话,助手一定是如梦初醒,后悔莫急。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浏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题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谈到环境污染,人们首先会想到大气污染,却很少察觉身边潜在的成胁——光污染。
②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夜间,媞乐场所的霓虹灯等强光照亮了夜空,这驫于人工白昼;歌舜厅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光污染。
③光污染被称为视力杀手。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近60%,居世界第二位。专家认为,其主耍原因并非单纯用眼习惯,还有光污染。其中不仅包括上面所提到的白亮、彩光污染等,甚至室内光源、墙面瓷砖等都是视觉环境的光污染。
④研究人员发現,现代装饰的光反射率已远远超岀自然环境。倒如:白粉墙的光反射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率为82%-88%,特別光滑的白粉墙的光反射率为9%,比草地、森林高10倍左右。人如果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生活,视力会急剧下降,白内障发病率有时可达45%。
⑤光污染干扰着生态。数百万年来,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在自然光的作用下生长和繁殖的,现在的照明对自然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干扰。一只灯箱一年可杀死35万只昆虫,长此下去很可能会严重危及昆虫世界的多样性。昆虫是大自然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乌类就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许多植物靠昆虫传授花粉。如果没有昆虫,必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
【1】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_____________和彩光污染。
【2】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_____,居世界第二位。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_____和______。
【3】人如果长期在这种_________下生活,视力会急剧下降,__________发病率有时可达45%。
【4】一只灯箱一年可杀死_________昆虫,长此下去很可能会__________昆虫世界的多样性。
【5】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
【6】全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光污染。
14、课内阅读。
鲁宾逊漂流记(节选)
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1】结合课文,想想“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鲁滨孙从不幸的处境中取得的经验教训的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 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行走。行走在书籍中,行走在山山水水里,行走在父母、老师的爱里……在行走的途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人、事或景,饱含了浓浓的情。
请以“行走在 ”为题,通过一两件具体生动的事例写下你在“行走”途中的故事。要求:不少于400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