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关键词组合能体现其理论内容的是
A.五位一体、科学发展
B.依法治国、三个代表
C.一国两制、市场经济
D.共同富裕、四个全面
2、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最能体现作者描述状况的是某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
A.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割占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故争期间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 新三民主义
C.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D. 国民党的新党纲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截然不同的是
A.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带有宗教色彩
6、科举考试随着近代教育制度的出台而告结束,但是有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即科举考试和近代高等学府同时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是
A. 戊戌变法时期
B. 甲午战争时期
C. 五四运动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7、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封建统治的力量
B.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C.中国富强的道路
D.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8、下图臂章标注的时间是公元
A.1939年 B.1940年 C.1941年 D.1942年
9、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事件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抗美援朝 C. 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
10、以下四项中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这一性质的口号是
A. “废除二十一条”
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还我青岛”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1、“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2、关于我国民族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
C.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
D.内忧外患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是民族工业发展受挫的原因
13、“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里的“它”是指
A.神舟一号试验成功
B.航天员太空行走
C.“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D.导弹驱逐舰交接入列
14、每年12月13日,是我国的“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鸦片战争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八国联军侵华
15、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三民主义即( )
A.“自强”“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民族”“民权”“民生”
D.救亡图存
16、下图所示的残垣断壁是历史上哪一次侵华战争的见证(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18、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原因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萍浏醴起义
19、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事件是( )
A.党的诞生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辛亥革命
20、“…没有人会预料到,当一个刚刚饱经十年文革摧残的国家复苏起来的时候,会爆发多么剧烈的能量,迎来多么欣喜的未来......这一年,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材料中“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指的是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2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____________(地点)、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____________(地点)。
22、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者,请结合图片,完成下列填空。
(1)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______(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_____。在此条约中,割____给英国。
(2)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他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__成立。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1937年,日军攻陷____,制造了惨绝人寰的____。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____,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
23、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_______爱国运动,曾提出“_______”口号。
24、发展:时间:6月初,中心:___________,主力:___________。
25、如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A、B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两次著名战役,请将字母填入下面对应的括号内: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26、____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7、洋务派以“___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以“___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28、________的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党的十五大把___________理论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9、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________年发动了全面内战。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0、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_____。
(2)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_____,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31、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压迫的抗争史。图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图片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请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企业是在什么运动中创办的?它属于哪一类型的工业?
(2)图2中人物领导了什么事件?拉开这场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图3起义成功后,孙中山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什么?
(4)图4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其标志是什么?
(5)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
33、我国的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代历史上这座城市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成为我国由衰败逐渐走向振兴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60年北京西郊的一座著名皇家园林惨遭劫掠和焚毁,这一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发动此次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署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将哪座城市增开为商埠?
(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一事件史称为什么?这一事件的主要发起者有谁?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1935年继五四运动后,又有一次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在北平(今北京)开展起来,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场著名的学生运动叫做什么名字?1937年7月7日,驻守在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守军,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到哪个时期?
34、探究问题。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侵略者强加给新中国的一场战争,由于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造成极大困难。抗美援朝战争不但有力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全面促进了国防建设的开展。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通过与苏联方面谈判,签订了用苏联贷款订购60个陆军师苏联武器装备的协定……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除放慢海军建设步伐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最强大的陆军,人民解放军空军成为仅次于美军、苏军的第三大空军……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建成了兵器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等一大批军工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并先后成功仿制飞机、坦克。
1952年8月25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建设国防工事的决定》,对沿海地区防御工程作了统一计划,规定第一步以东北与华东的胶东半岛为重点。第二步则以海南岛为主,同时协助上海地区的设防工作,逐渐改变了有边无防、有海无防的状态……为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计划相适应。1952年,在国家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同时,中央军委责成总参谋部和各军兵种组织编制国防与军事建设五年计划。以推动国防建设的全面规划和开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并据材料一,指出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中国面临的不利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