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宿州市初二上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每年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2、“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现代工业化的起步

B.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

C.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D.改革开放新时期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座重要的“民族丰碑”。“民族丰碑”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实现了革命目标

C.结束了封建帝制

D.改变了社会性质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信在对外关系上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B.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5、如果你是清朝“洋务派”官员,你会反对以下哪一行动

A.筹办兵工厂

B.兴办民用工业

C.创办新式学堂

D.推翻清政府

6、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B.完全解决了港澳回归祖国的障碍

C.奠定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7、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我国掀起的失误运动是(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坚持“两个凡是”方针

8、下面是中国民主制度发展进程简表,分析该表可知(     

1912年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强调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1949年

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强调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1954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A.历史发展具有延续性

B.只有颁布法律才能保障民主

C.历史发展只有靠人民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早已确立

9、有人曾评价近代某次革命运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侵犯了这个正统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们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这次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形成了新的救国方案

C.清除了封建主义影响

D.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10、报刊杂志作为大众传媒,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陈独秀提出的“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言论可能发表在 (  )

A. 《海国图志》 B. 《申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11、太平天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 B.阶级矛盾激化 C.民族矛盾激化 D.鸦片战争爆发

12、以下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进行

B.规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

C.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1952 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13、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伫立在红船旁感慨:“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文中“火种”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井冈山会师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4、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第一个党纲②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③确定了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④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A.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B.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

C.甘地和扎格鲁尔

D.卡德纳斯和贝多芬

16、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

A.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基础

B.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C.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D.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7、下列人物中,没有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

A. 李大钊   B. 毛泽东   C. 董必武   D. 张国焘

1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按主题分类归纳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表的主题是

18世纪末19世纪初

玻利瓦尔领导民族独立运动

20世纪20-30年代

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世纪60-90年代

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A.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B.亚非拉国家的合作

C.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D.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

20、每年的l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中有这样一位战斗英雄——他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口。他是(  

A.彭德怀

B.邱少云

C.黄继光

D.董存瑞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从此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_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这一年爆发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22、时间:____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

23、1992年__________(会议名称)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_革命。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的国家。③推动了国际________革命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_________

25、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政策,这一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__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27、19278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192912__________ 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8、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_____,是处理国与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时访华的日本首相是 _____

29、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_____。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标志着_____的开始。

30、下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行者____________,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作出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

(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2、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33、说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为主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并完成想问题探究。

材料一   

“上海角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

材料二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讲起“八一”历史长,□口口口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军队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南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会,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四   “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红色遵义放光辉……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1)材料一中这艘游船见证了哪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有着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写出国共合作的标志事件。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口口口”应该填什么?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创建出一条什么正确的革命道路?

(4)材料四中所咏颂的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红色遵义放光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