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依次填入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同学甲: ,我有一问题要向你

同学乙:真的很 ,等我做完这件事,行吗?

A. 打扰  赐教  劳驾 B. 劳驾  请教  抱歉 C. 抱歉  拜托  打扰

2、“涕”本义是哭泣,又指眼泪。后来“涕”则专指鼻涕。书面语中

“涕”多为眼泪意。下列词语中,“涕”是“鼻涕”意思的一项是( )

A.感激涕零

B.涕泪俱下

C.破涕为笑

D.涕零如雨

3、下列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饮而筋疲力

B.子之盾设下

C.造高深其父

D.目远眺登峰造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加横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5、为“弟”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填入下面括号中。

__________________胡须 ______

6、加标点。

1.张医生说 我是来工作的 不是来休息的 我要立刻做手术

2.我是来工作的 不是来休息的 我要立刻做手术 张医生说

3.我是来工作的 不是来休息的 张医生说 我要立刻做手术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跳水)这篇课文讲了( )上的人和( )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讲的是-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的水手拿( )取乐,( ) 更加放肆,又拿( )取乐,摘走了( )的帽子。( )爬上桅杆追( ),自尊和幼稚使( )丢开桅杆走向横木。这时( )机智 、沉着地喝令( )跳水,( )跳入海中抢救,终于使( )脱险。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

_____ 招呼 _____ 过去   _____ 小艇   _____ 生意 _____ 挡板

_____ 小船 _____ 小板凳   _____ 缝隙   _____ 延长线 _____ 石桥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身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差点仰面摔倒。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和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拉着我,背上背着我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痩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提那些往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子过来的?护士铺上新床单,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您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好好抱过您一回呢。让我抱您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来,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您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母亲抱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下来。

1请用简洁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文中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心里很难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从母亲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将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读最后一段,用横线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刘姥姥入了座,拿起箸(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这段话写的是________的场面。(   

A. 刘姥姥进大观园                         B. 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 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一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3这里是写____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这段话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的情形。

11、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节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

【1】选段通过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失去爱子后内心巨大的悲痛。

【2】“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时,毛主席主要思考的是_____

A.战士们都是血肉之躯,父母所生。 B.如果不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会破坏两国的友谊。

C.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 D.岸英是自己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对儿子的深深眷恋 B.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C.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 D.对儿子逝世的极度悲痛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中国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在乐山城区发生的时间是上午9时06分,此时天空突然黑下来,太阳被月亮完全“吃掉”,看上去犹如一个挂在天上的“黑饼”,周围一圈耀眼的光芒,随后逐渐东移。

所谓“食”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此次日全食的初亏时间在乐山是7点57分57秒,食既到生光从9点03分12秒到9点07分15秒结束。重庆市发生的时间比乐山晚10分钟。

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有些城市可以观看到日全食的时间将持续6分钟,预计我国有3亿人看到。因为视野开阔,没有障碍物遮挡,办公室或自家阳台都是很好的观察点。

日全食发生时整个天空漆黑一片,运输、建筑等行业都需提前做好安全应对措施,防止4-5分钟的“黑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在日全食发生后,应立即打开车灯减速小心驾驶。高空作业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见五指而发生事故。同时,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

早在19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根据日食和月食的规律就推算出2009年7月会发生全球性日全食。两年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组发布确定性消息,2009年7月22日,在中国境内可以观测到21世纪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根据推算,下次发生全球性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而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则是2309年。

【1】填空:

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食甚、______________5个过程。

【2】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下定义

【3】根据文中说明,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A.日食是一种天文景象。

B.日食共有三种,即全日食、日环食和日全食。

C.2009年9月22日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堪称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

D.根据推算,下次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

【4】根据短文信息,在日全食发生时,你想提醒观察者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如浪,乌蒙磅碍(páng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_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主席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____________

汉武帝时,朝中有三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三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还只不过是两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       ),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后来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业绩就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       ),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身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您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员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       )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一甩袖子就走了。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人们将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语“后来居上”,但是意义却发生了改变,用来形容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

心胸狭窄       政绩显著       不通情理

【3】文中两处加点的部分可以分别改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汲黯认为提拔官员的原则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汉武帝提拔官员的原则是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行道树

张晓风

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里,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④当夜基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平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1第⑤自然段的“固执”本来是贬义词,用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文中用作褒义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你觉得通篇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说明文章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与同伴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人类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末尾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______________的形象。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②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

【2】“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句中“头”上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

【3】阅读片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的园子    )的我 (   )的祖父    )的童年

【4】用“______”划出可以概括段落②主要内容的句子。

17、阅读理解

手指(节选二)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力死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向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啊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________  舒服——________

薄弱——________  渺小——________

2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

堂皇   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附庸   形容气势宏大。

养尊处优   单薄;不雄厚;不坚强。

薄弱   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3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A.五个手指的特点

B.五个手指的特点

C.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4食指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 的手法。

①对比   ②拟人 ③夸张

(2)突出食指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形特点。

18、《童年的发现》选段(18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第一段采用 写法,描写大家与我的不同表现。(2分)

(2)写出近义词。(4分)

困窘 羞愧 幸亏   驱逐

(3)哪些句子体现老师讲的话是严肃的?(4分)

(4)老师生气的原因是  

3分)

(5)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19、阅读。

动物的“葬礼”(节选)

①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倒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为其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

②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领下死者送到山体深处,雄象们用象牙掘送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者投去,很快将其掩埋。然后,首领带着大家一起用脚踩土,将墓穴踩得严严实实。最后,首领发出一声号叫,大家便绕着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③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一种野山羊见到同类的尸骸便会伤心不已,它们愤怒地用头、角猛撞树干,使之发出阵阵轰响,颇似人类“鸣枪致哀”的场面。生活在炎热非洲的种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处理死者。一旦有同伴死去,群体就立即聚拢过来,小心翼翼地将同伴的尸体拖入江中,伴随着滚滚的江水,仰头呜咽不已,表示哀悼。

④猕猴的情感更为深沉。老者断气以后,后代们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边,然后静悄悄地观察动静。如果吹来一阵风,把死者的尾巴吹动,它们就兴奋地把死者再挖出来,百般抚摸,以为它能够复活,只有见到死者毫无反应之后,才绝望地重新将其掩埋。

1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物的“葬礼”,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句子,再填空。

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为其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

(1)句中的加点词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动物以____________

(2)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动物的“葬礼”有何特点?说法正确的打“√”,说法错误的打“×”。

(1)所有动物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___________

(2)动物的“礼”形式各种各样。___________

(3)动物的“葬礼”都采用土葬的方式。  ___________

(4)文中这几种动物哀悼死去同伴的方式各不相同。___________

4现在,仍然有很多动物面临被捕杀的危险,读了本文后,你想对那些残害动物的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已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没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我要回唐山去,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改为转述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是寒冷,是风欺雪压,花开得精神,秀气。(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我得到了__________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表扬”“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通过一件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