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下面两幅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当时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这一情况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百日维新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民国政府时期
3、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下面关键句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口号:“扶清灭洋”性质:反帝爱国运动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5、1907年在浙江绍兴准备响应起义的女革命党人是( )
A.刘道一
B.蔡绍南
C.徐锡麟
D.秋瑾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发生在1856年10月的事件是( )
A.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 B.英法联军直逼天津
C.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D.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7、它有效地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巩固了祖国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它”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8、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延安
9、名字有时也能反映某些历史阶段特征。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1949年-王跃进
B.1953年-刘文革
C.1967年-李援朝
D.1980年-陈开放
10、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11、维新运动不仅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下列言论中,反映了维新派思想主张的是( )
A.“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B.“自强”“求富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D.“扶清灭洋”
12、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建国时被定为国歌。为什么我们今天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仍然要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这是为什么?
A.居安思危
B.学以致用
C.知耻后用
D.破釜沉舟
13、下表为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开放的城市(地区),这表明我国逐渐( )
时间 | 名称 | 具体地区(城市) |
1980 | 经济特区 |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
1984 | 沿海开放城市 |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
1985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 |
1988 | 经济特区 | 海南 |
1988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勃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
1992 | 经济开发区 | 浦东 |
1992 | 开放城市 | 重庆、武汉、满洲里、乌鲁木齐等城市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实现了四个现代化
D.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4、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 1898年 | 1900年 |
列强办厂数目(个) | 800 | 1231 |
A.开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赔偿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15、毛泽东回忆道:“(会议)本来是在上海开的,因为巡捕房要抓人,跑到嘉兴南湖,在船上开的。”该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七届一中全会
16、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17、“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与《人民日报》社论中的内容最密切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18、“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促使中国共产党得出这一认识的重要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八七会议
C.京汉铁路大罢工
D.南昌起义
19、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历时14年,纵横18省,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下列是太平天国运动大事年表,其中★处应该填写( )
A.金田起义
B.东乡称王
C.永安建制
D.西征北伐
20、“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苏联解体
C.东欧剧变
D.布拉格之春
21、1915年,以____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以______________和科学为口号,掀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2、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_______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_______胜利会师。
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4、______ 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______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5、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_____;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_____)年7月7日,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7、____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一号。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8、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9、填空题。
(1)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开端。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规定不分男 女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后期,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洪仁开写成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
(3)1875年,左宗棠采用______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______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4)义和团的口号是______。
(5)1912年,孙中山在______宜誓就职,宣告______临时政府成立。
(6)1912年改组国民党的是______。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______宜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7)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是______和______。
30、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 ______ 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______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950年废除地主阶级上地所有制的法律文献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吉林省建成投产的工厂一例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32、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等领导人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使得国家仍然取得了一些成就。小历同学认为,武汉长江大桥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
(1)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小历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3、“三反”运动的内容。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去年是2018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年,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砥砺前行》 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 ………178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24 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118 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 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复兴之路》
(1)材料中 “124 年前”指的是发生在我国的什么事件?事件的结果给我国带来主要影响是什么?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二:19 世纪中期以后,为挽救中国的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化身“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有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我疗伤”;有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温药慢治”;更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猛药重治”
——《复兴之路》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猛药重治”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污秽与崇高辉映)
材料三:1915年9月15 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启蒙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四: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有怎样的历史作用?(回望历史 砥砺前行)
材料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
(5)回望历史,砥砺前行。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