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土(fěi) 带(pénɡ) 强(miǎn) 不(kān)

B.城(wèi) 命(ɡě) 划(chóu) 持(jīn)

C.图(qǐ) 大(ɡuà) 声(kēnɡ) 万(rèn)

D.虏(fú) 金(shǔ) 山(wù) 裤(dānɡ)

2、选词填空

【1】我们的教室(   )宽敞,(   )明亮。

A.不是……而是……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是……还是……

【2】(   )敌人砍断了他的半边膀子,(   )他仍坚强地站着,没向敌人吐半个字。

A.不是……而是……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是……还是……

【3】真正的强者在困难面前(   )畏缩不前,(   )知难而进。

A.不是……而是……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是……还是……

3、下列词语中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垂头丧气 B.膀大腰粗 C.哈哈大笑 D.目瞪口呆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根据拼音写词语。

  duó  kuàng      wěi     mò shēng    xún huán    qīng xī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bì      liǔ  xù   yōu yǎ    yuán fèn    háng xíng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_____   巷_____   桐_____   愣_____   未_____)  

_____   港_____   恫_____   楞_____   末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sǔn shāng(    )   jiàn luò(    )    zhóu chéng(    )

zhèn jīng(    )  áo yóu(    )  méi tàn(    )

lián jià(    )  guǐ dào(    )  guō lú(    )

8、在括号里填上带点词的反义词。

(1)我们不能把简单的事情搞得(   )化。

(2)失败是(   )之母。

(3)同学之间必须搞好团结,不搞(   )。

(4)我们要勤劳、勇敢的坚强者,不当(   )、(   )的(   )者。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丁雅诵

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学生时代念过的诗,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来。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1短文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么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16年推出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请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以下问题。

(1)你觉得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档节目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两句带“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秦兵马俑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  )他们神态各异(  )有的               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  )战胜敌手(  )有的          )好像在暗下决心(  )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  有的          )好像随时准备出征(  )有的           )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将下面词语选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紧握双拳,勇武干练          ③微微颔首,若有所思

②凝视远方                    ④眼如铜铃,神态庄重

2将文中空缺的标点加上。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段采用了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4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________句,其中每一个分句都是先描写兵马俑的________,然后是由此产生的________,体现了兵马俑的________

5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________,展开想象,请续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从这句话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被称为“________”,我国像这样体现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历史遗迹还有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别了,我爱的中国(节选)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和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却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1用“﹏﹏﹏”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朗读画“  ”的语句时应该(   )。

A.语速由慢到快,语气由平静到激昂。

B.语速由慢到快,语调平缓自然。

C.语速由快到慢,语调由高到低。

3短文中“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大时代,不能为祖国工作,还被迫离开祖国,内心对祖国充满了愧疚之情。

B.作者不是一个罪人,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突出了他爱国之心。

C.祖国危难之际,选择离开就是历史的罪人。

5“别了,我爱的中国”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根据意思写词语。

高声大叫,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

又急又响的雷。( )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划波浪线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武松三个“一闪”,你体会到什么?“闪”能不能改成“躲”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天上回来的朋友

雨下得好大啊!青蛙在荷叶上淋浴,听到一阵阵快活的喊声: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接着,还有叮咚叮咚往池塘里跳的声音。

你是谁?从哪里回来的?青蛙问。

从天上回来的呗。跳进池塘的朋友回答。

谁送你去天上的呀?

太阳公公送我到天上。

去干了些什么?

风阿姨带我走四方。

后来呢?

遇见寒冷大姐姐。

她怎么样?

把我送回到池塘。

青蛙听着听着,一点也不懂,正想再问。荷花摇摆着身子,对青蛙说:这是个谜语啊!跳进池塘去的是谁,你猜猜就知道了。

青蛙想了想,嚷着说:猜出来了,原来它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活____

送走____

寒冷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用横线在文中画下来,你也试着写2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跳进池塘里的是谁,你猜出来了吗?它是____

4仔细读短文,找出青蛙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听不懂荷花和从天上回来朋友的对话,你看懂了吗?如果你看懂了,你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了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毛主席在花山

①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他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夜以继日为全中国解放事业操劳着。

②一天早晨,主席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今天怎么没有了?”

③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

④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而影响群众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看见村里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⑤“可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⑥“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⑦“是。”

⑧“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⑨“知道了,主席。”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箕的大娘说话。警卫员问:“村长,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⑩“不,俺去西头。”大娘说着就要走。警卫员忙向村长、大娘再三解释,说首长让他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答应了,并告诉大娘到花椒树下碾。

⑪大娘来到花椒树下。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老乡,碾台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

⑫警卫员回来了,主席又对他说:“任务完成不错。还有一件事等你办。”主席拿起一筒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群众送去。”

⑬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来之不易,主席一直没舍得喝。他为难了。主席说:“你想过吗?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我们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主席笑了。

⑭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就不拘束了。喝茶水对大山里的群众来说,是新鲜事。一位大叔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喝它顶什么用?”

⑮这时,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主席打招呼。主席笑着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主席给乡亲们讲喝茶的好处,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

⑯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主席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动作很娴熟。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咱们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发展 D.游览顺序

3读短文,想一想: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1)读第④自然段,完成旁边的批注。

(2)读第⑥和自然段中毛主席讲的话,从中可以感受到主席________________。

(3)读第自然段,表现毛主席推碾子动作“娴熟”的词句是_______想象推碾子的情景,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还可联系《青山处处埋忠骨》,想一想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我能行。

______________

记得小时候,我总以为牛奶瓶上用来(   ) 绳子的褐色物体是巧克力,老是想尝 一尝。

有一次,家里没人,我高兴极了,这下可以尝巧克力了。我小心翼翼地将巧克力拉下来,用小手擦干净,张开嘴轻轻地将巧克力放进去,并谨慎地咬了一口。顿时,一种 说不出的怪味留在舌尖。呸!我一口吐了出来,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难吃?我知 道自己上当了,急忙剥开一颗糖,把糖塞进嘴里,这才感到好受些。正在这时候,爸爸回来 了,知道了这件事,哈哈大笑起来。他用手指点了点我的头:你像只小馋猫,没搞清楚就吃,怎么会不上当呢?这叫作哑巴吃黄连-(   ) ,啊!然后又亲切地说:虹虹,牛奶瓶上褐色的东西不是巧克力,是用来(   ) 绳子的火漆。你这个小傻瓜, (  ) 把它当成了巧克力,可要记住这个教训啊。我点了点头,心想:怪不得这么不好吃,原来是漆啊。

童年啊,我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不懂的趣事,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画掉。

3文中有一处歇后语,将其补充完整。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谨慎一(   ) 顿时一( )

清楚一(   ) 教训一( )

5“__________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我知道短文主要讲了小时候把 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16、课外阅读。

父爱深深

“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灵。那时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我迷恋甲壳虫乐队,于是剪了跟他们一样的发型,又配了一把上好的吉他,独缺音箱。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建自己的乐队。无奈之下,我只好向爸爸求助。所以当爸爸的这句话刚出口,我立马想起了甲壳虫乐队的那首《失落者》,那首歌仿佛专为此而唱。

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咱们自己做!”他说。

自己做?我满心怀疑,但别无选择。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光,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自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是毫不足道的黏胶。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惑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我们为什么要花功夫自己做呢?

比赛的日子到了。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有人问:“这个音箱是什么牌子的?是你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对,只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羞愧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让我美梦成真。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对我微笑。

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质不够流畅、华美。但我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1】下划线的词语“我的愿望”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

【2】“我”的竞争者们十分羡慕,甚至妒忌“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音箱让许多人羡慕甚至妒忌,所以“我”获得了胜利。

B.“我”体会到了父亲的爱,这远比比赛获得胜利更为重要。

C.“我”已经尽力去做了,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胜利了。

D.“我”唱得非常好,只是音箱效果影响了“我”的成绩。

【5】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埃及金字塔

佚名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方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说法不一),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现高约137米,相当于5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约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最大的一块重160吨。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中的这些金字塔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金字塔所在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黄色的沙漠中;金字塔原来是____________的陵墓;金字塔高大雄伟,文中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介绍的。

(2)第三自然段介绍胡夫金字塔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______”画出具体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用“﹏﹏”画出具体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3】你是怎样理解“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欢乐女神   美丽   阳光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   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  

在你的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如兄弟。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段话选自《   》,它的作者是 国作家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照耀——____   消除——____

4这一小节,作者运用了   表达方法。

A. 夸张 B. 排比 C. 比喻

19、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正在这时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

【2】船长为什么用枪威逼孩子跳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加点的词句说说为什么水手们得四十秒钟已经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跳水得救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 ,我想你

提示: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一种事物。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语句通顺,顺序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3)写出真情实感。(4)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