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成语中,完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费尽口舌 游手好闲 荒无人烟
B.若无启事 落荒而逃 鱼惯而入
C.虚惊一场 新喜若狂 衣衫褴缕
2、选词填空。
飘逸 飘溢
1.公园里( )着阵阵花香,令游人心旷神怡。
2.她有一头乌黑( )的长发。
优雅 幽雅
3.这儿环境( ),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4.她用( )的舞姿征服了所有观众的心,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3、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船艄(sāo) 翘起(qiào)
B.毛毡(zhān) 牲畜(cù)
C.远眺(tiào) ##dot## 踌躇(chú)
D.遐想(jiá) 爱憎(zēnɡ)
4、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将下列人物的思维过程补充完整。
1.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当时____________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_______和贵族们的马_____
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_______顺序,取得三局________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2.学习《跳水》时,也可以推测船长是怎样想的:他知道孩子在高高的_______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________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_______上。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用_____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法。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
5、多音字组词。
哗 huā ( ) huá ( )
曲 qū ( ) qǔ ( )
只 zhī ( ) zhǐ ( )
夹 jiā ( ) jiá ( )
6、巧用关联词
虽然……但是…… 既然……就……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即使……也……
①________他拿起电话,________说个不停,丝毫没有时间观念。
②________你这么说,我________不好说什么了。
③________是下雨天,他________是第一个到校。
④________德国军官很刁蛮,________蜡烛还是被杰奎琳机智地拿走了。
⑤晏子说,________他最不中用,________被派到楚国这儿来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______ 傍: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_____ 钲: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腔:______ 信口: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军行》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从题材上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描写了战争环境的艰苦。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河”指_________,“岳”指_________,“遗民”指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沦陷区人民的_________以及期盼______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
9、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晏子的故事
一天,晏子刚要吃饭,齐王派人来和他商量事情。晏子听说来人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结果晏子和来人都没吃饱。这件事让齐王知道了,以为相国家里穷,立即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但晏子说什么也不肯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
没过几天,齐王出城,在路上碰到晏子,见晏子乘坐的是一辆破车,又派人送去一辆新车,也被晏子送回来了。
晏子的两次谢绝,使齐王有点不高兴了。他对晏子说:“相国,你的日子并不富裕,连吃饭都有困难,却为什么执意不肯收我的东西呢?”
“感谢大王的关心。”晏子笑着说,“我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平时我常这样想,如果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去送给别人,这样瞒着君主,做自己的人情,这样的大臣是不忠诚的;反过来,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不送给别人,只顾自己享用,这样的大臣是缺乏道德的。那么,我要这些财物干什么?”
齐王虽然觉得晏子的话有道理,却说:“先君齐桓公很有作为,也靠相国管仲的辅助。先君给管仲的赏赐,管仲也没有拒绝呀。”
晏子十分恭敬地说:“俗话讲,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想这是管仲想得不周到的地方,而偶然让愚臣想到了。所以,我坚持这样做。”
听了晏子的话,齐王和满朝大臣都更加敬佩他的品德。
【1】短文中晏子一共两次拒绝了齐王的赏赐,第一次拒绝了________,第二次拒绝了_______。
【2】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晏子是一个_______的人。
【3】用横线画出晏子第二次说的话,体会一下晏子说话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晏子巧妙地拒绝齐王赏赐这件事中,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__________) 倒退一(__________)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
(2)操纵自如:_________________
【4】“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_____(a.动态 b.静态)的画面,说明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五彩斑斓)。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荫道上,(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___________ 》,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 ___________。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 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___________
12、阅读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xiàn 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dǎnɡ dānɡ),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ɡ)。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bǎn bān)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趋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摔跤方式上,小嘎子为什么选择“随便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摔跤过程中,文中写了小嘎子的一系列动作。读读短文,把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根据提示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___________。
(2)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揪在一起时,他便____________,硬是扳不动小胖墩儿。
(3)就是在他与小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用脚腕子_______。
【4】从这段描写,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屈的腿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的。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之中出现了一位军人。①他上身穿褪了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有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与他虽然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地跑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您歇一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用力太猛,一根拐杖倾斜了一下,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②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身躯。③军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此时,它显得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军人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和那一条不屈的腿,我觉得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我想,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他曾在炮火中冲绎;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素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文章第2自然段,军人的回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的原因是( )
A.军人说话结巴,语无伦次。
B.军人的回答声伴着喘气声。
C.军人说话很难听。
【3】“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①②③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该句所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探询:_____
妄自菲薄:_____
【2】找出文中的任意一个反问句抄写下来,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画出与文中第1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4】父亲让“我”卖了_____次旧衣服。第一次在_____以_____美元卖掉,第二次在_____以_____美元卖掉,第三次在_____以_____美元卖掉。
【5】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高贵的生命不卑微”,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
15、阅读
接着,江主席又背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___________________ 。”他忽然停了下来,让王辉接着背。王辉大声背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旁边一位同学接下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 。”王辉又接着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许多同学都跟着一起背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到了最后,江主席也很有兴致地参加了进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家背完了,江主席高兴地说:“不错,不错。”。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2】段落中出现的“婵娟”是指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海上英魂
①1894年8月,由于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6日,12时50分,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相遇,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②日本舰队军舰多,航速快,火力强。他们依仗这些优势,妄想一举歼灭我军舰队。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kài),奋勇杀敌。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
③战斗打响后,我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战舰,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发炮,屡中敌舰。突然,邓世昌发现以主力舰“吉野”为首的日军四艘快速战舰逼近“定远”舰。“定远”舰是北洋舰队的旗舰,是我军整个舰队的指挥中心。邓世昌立即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快速行进到“定远”舰之前,拦住敌军“吉野”舰,保护“定远”舰。“致远”舰虽因此陷于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但仍左冲右突,顽强迎战。不久,舰上本来就配备不足的炮弹打完了,邓世昌又命令用步枪射击。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痕累累,舰身倾斜,即将沉没。这时,日军“吉野”舰驶近“致远”舰。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
④敌军见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烈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但“致远”舰这时不幸被敌军鱼雷击中,锅炉爆炸,舰上燃起熊熊大火。“致远”舰渐渐沉入水中。
⑤邓世昌落水之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实践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了。
【1】根据理解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仇敌忾:_________________。
惊恐万状: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邓世昌的________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邓世昌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3】第四自然段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这句话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
【4】“‘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这句话是对敌人的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里可以看出邓世昌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邓世昌舍身为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B.战斗中爱国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强敌时的团结无畏精神。
C.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只需要好好享受就行了。
【7】修改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除了邓世昌,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请选一位你最了解的简要介绍一下他(她)的事迹,并说一说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下面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画,观察画面,完成填空。(5分)
100%精品 75%价格 特价版 每套 小学生阅读文库 让读书走进人生 让人生飘进书香 XXX少年儿童出版社 |
【1】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100%精品说明这套书_______________;75%价格说明这套书_____________。这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3分)
18、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关爱
“不行?罢了!”我狠狠地摔门而去,身后只留下父亲孤独的身影和惊讶的眼神.我不顾一切地往前跑着,想尽快跑出那个令人伤心的地方,逃出父亲那不留情面的手掌……
走在昏暗的小巷里,心情糟透了,寒风撩起我单薄的衣裳,钻入我早已冰凉的躯体,扰人的烦恼令我疲倦。又一阵风吹来,我打了个哈欠,双手把肥大的睡衣使劲拉紧,而脚却不知不觉把自己带到楼下。此刻,父亲屋里还亮着灯,那昏黄的灯光透过玻璃射下来,仿佛告诉我父亲还没有睡。我又摸了摸那早已被手暖得温热的家门钥匙,多想径直上楼去,可我……于是,我极不情愿地把手拿了出来,又继续徘徊在小小的街巷。
又一家的灯熄灭了,天色越来越暗,我多么希望早点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呀!可抬头望望,那盏可恶的灯依然亮着,发出更加耀眼的光亮,那亮光穿过窗户直刺着我的眼睛。我彻底绝望了,蹲在幽静的角落里,蜷缩着身子,等待着灯光的熄灭……
不知又过了多久,那盏灯终于灭了。我箭一般蹿上楼,刹那间就来到了那似乎离别了一个世纪的家门前,迫不及待地掏出钥匙,在黑暗中将钥匙准确无误地插进了锁孔。但就在我插进钥匙的一刹那,门自行打开了:原来这门根本就没有锁,根本就是虚掩着的。我冲进家门,扑倒在沙发上,泪水喷涌而出:是悔恨,但更多的是感动。一瞬间,我感受到了那隐藏许久的父爱,一个历来严肃的父亲竟能如此细心地给儿子留下一个虚掩着的门,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极不情愿一 希望一 黑暗一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徘徊——
迫不及待——
3.细读课文,文中有几处“灯光”的描写,用“”画出来。想想“灯光”与“父亲”有什么联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用“”画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关爱“我”的一个细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关爱你的一个生活细节。
19、课内阅读。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场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晴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 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 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
“试试看吧。”
【1】在第三自然段空白处标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 ”画出病人的“担心”。
【3】用“﹏﹏﹏”画出沃克医生的“担心”。
【4】选段中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由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
【5】从病人的回答中,你知道病人拒绝用麻醉剂进行手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在原文中找出句子抄写下来)
20、按要求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一人称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丽的桂林山水怎能不令人陶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她那乌黑的头发中已出现了几根白色的银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都会产生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我不会怕廉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大家都有同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你们之间一定发生过许多值得回忆的事,以《我和同桌》为题,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