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ǎnɡ jiānɡ)     匀实实(yún jūn) 着琴音(hé huó)

眼(zhā zā)   馅儿(lù lòu)       解(diào tiáo)

一样(mó mú)   过屋顶(huà huá) 小包(fú fu)

 

2、以下句子中的“柔和”一词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是(       

A.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B.用柔和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C.随着夜幕落下,空气里飘荡着一种淡淡的愁思,这愁思被隐匿在夜色和柔和的灯光下。

D.房间里的光线非常柔和

3、下列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毛(zān)    牲(chù)

B.喝(yāo)   (dú)

C.哞(mū)   肥体壮(piāo)

D.呼(lú)   (jué)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桅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出相近的词语。

(1)形容非常急切地想要试一试。(_____               

(2)比喻从来没有过。       _____       

(3)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_____             

(4)虽然看见了,却跟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   _____

6、反义词

广阔——______ 夸大——______ 平凡——______

冰凉——______ 爱惜——______ 训斥——______

清白——______ 秀气——______ 衰老——______

7、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

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

诗的前两句_______,突出了戍边士卒_______;后两句_______,抒发了戍边士卒的_______

A.抒情   B.写景   C.生活环境的荒凉   D.离愁别恨

8、比一比,组词语。

秽(________   扭(_________  庸(_________) 梁(__________) 享(__________

岁(_________  纽(_________  康(_________) 梁(__________) 亨(__________

拇(__________ 渺(_________ 诣(___________)苍(__________) 胚(__________

姆(__________ 缈(_________ 脂(__________) 仓(__________) 脸(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毛主席在花山

①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他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夜以继日为全中国解放事业操劳着。

②一天早晨,主席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今天怎么没有了?”

③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

④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而影响群众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看见村里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⑤“可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⑥“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⑦“是。”

⑧“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⑨“知道了,主席。”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箕的大娘说话。警卫员问:“村长,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⑩“不,俺去西头。”大娘说着就要走。警卫员忙向村长、大娘再三解释,说首长让他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答应了,并告诉大娘到花椒树下碾。

⑪大娘来到花椒树下。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老乡,碾台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

⑫警卫员回来了,主席又对他说:“任务完成不错。还有一件事等你办。”主席拿起一筒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群众送去。”

⑬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来之不易,主席一直没舍得喝。他为难了。主席说:“你想过吗?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我们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主席笑了。

⑭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就不拘束了。喝茶水对大山里的群众来说,是新鲜事。一位大叔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喝它顶什么用?”

⑮这时,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主席打招呼。主席笑着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主席给乡亲们讲喝茶的好处,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

⑯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主席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动作很娴熟。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咱们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发展 D.游览顺序

3读短文,想一想: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1)读第④自然段,完成旁边的批注。

(2)读第⑥和自然段中毛主席讲的话,从中可以感受到主席________________。

(3)读第自然段,表现毛主席推碾子动作“娴熟”的词句是_______想象推碾子的情景,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还可联系《青山处处埋忠骨》,想一想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年之后

【1】老者在树上钉钉子有什么目的?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________

【2】与漫画中的老者所犯的错误最为接近的一项是______

A.杞人忧天

B.守株待兔

C.刻舟求剑

D.南辕北辙

【3】时间是无影无踪的东西,作者是怎么通过漫画让我们感受一年之后这一时间的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精彩片段。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这段话中,作者主要抓住了刷子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了细致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

2“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从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

残暴(________     愚笨(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A.去朋友的小书屋穿着长袖。

B.去朋友的小书屋穿着短袖

【4】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1)作者离乡背井,漂泊天涯期间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作者列举了哪里的月亮?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____________

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

②在喧嚣、繁华的大都市中;

③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

④在白雪皑皑的雪峰上;

⑤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

⑥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

(2)作者喜欢那些月亮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你又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zhàn zhǎn)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拌?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   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 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   鼓点, 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xián xiān)接得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 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

(1)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____

(2)悠闲的样子。_____

4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5刷子李为什么能把墙刷得好,身上还没有白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不能没有规则

约翰晚上出去,爸爸妈妈规定,必须10点前回家。但是有一天,约翰后半夜才回来。回家时怕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第二天早上,爸爸见窗下有一个凳子,就把约翰叫起来,说:“你这样做是有危险的,(   )怕你会摔伤,(   )怕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就有可能开枪。在美国,这是最危险的。”年老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

生活不能没有规则。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这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   )没有控制,整座城市的交通(   )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中国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地响,很是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有出来,请他帮忙看一下。龙永图返回洗手间,推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正在弄抽水马桶,(     )怎么也抽不出水来,累得满头大汗。你看,小孩也懂得上厕所不冲洗违反规定。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与安定。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画线部分,前一个“红绿灯”具体指_____________,后一个“红绿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          比作         

【4】“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先后列举两个实例说明道理,第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是_____________,这正反两例都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倾听外公讲故事

①外公老了。

②老了的外公喜欢简单的生活。按时起床,按时吃饭,然后将大把的时间交付给那把木质摇椅。摇椅“吱呀吱呀”地荡悠着,日久天长,连节奏都有了规律:不论外面是刮风下雨,抑或是晴天丽日,都是那么不紧不慢地一来一去。

③老了的外公喜欢安静的生活。他那间寝室俨然成了禅房,静得只剩下时钟滴答作响,记录着匆匆流逝却又似乎停住了脚步的时间。每当儿孙们叽喳吵嚷时,老头儿总是扬扬手捍卫自己的清静,眼皮都不抬一下。

④看着老了的外公,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当外公还不那么老的时候,他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老头啊!他教我游泳,给我做好吃的,带我逛街,做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可他现在怎么啦?在那安静的躺椅上,在那重复的时光里,他靠什么挨过孤独?于是看着他,我对“老”,似乎有了一种莫名其妙和无限怜悯的感情。

⑤直到外公给我讲起那些老故事。

⑥犹记得第一次的情景。那时我正闲得发慌,见外公也那么闲(虽然他似乎从不为此发慌),就屁颠屁颠地跑去,蹑手蹑脚地蹭到他身旁,拖来一把小凳坐下:“外公,我突然好想听您讲个故事啊。人家都说老人家特会讲故事,您给我讲一个呗?”说罢心中还有几分忐忑。外公欠起身,竟然没有“扬扬手”,漫不经心地问:“真想听?”“嗯!”“讲什么呢……”“什么都行!”我几乎是欣喜若狂了!我凝神地倾听着,听外公讲他如何在给曾祖父买烟时遭遇日军空袭,如何差点就命丧黄泉,防空警报是如何凄厉,轰炸后的街市是如何一副惨状……外公起初还很平静,但越往后就越激动。他绘声绘色,甚至眉飞色舞,我从未发现他是个如此优秀的演说家。老摇椅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快乐地颤动起来…

⑦从那以后,我常去听外公讲故事,外公也开始喜欢上讲故事。我不需说什么,只需静静地倾听。在倾听中,我知道了外公年轻时为生计辍学卖货的辛酸经历,知道了外公在各种运动中的不平遭遇,知道了外公的浪漫往事,知道了母亲的孩提时代……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我从不曾料想,那“吱呀”的单调声中可以奏出这般跌宕多姿的生命乐曲;我从不曾了解,那似乎已经干枯凝固的老迈身躯原来可以涌动出这般新鲜灵动的泉流。

⑧我突然懂了,老了的外公并不是真的喜欢简单与安静。在那把躺椅上,摇荡着的其实是对往事的深情回忆和反复咀嚼。从外公讲故事时那发亮的双眸中,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是多么渴望和享受倾诉。他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在这个家中,太缺少倾听的耳朵了。

⑨我会一直倾听下去,哪怕外公的故事反反复复。倾听,也许是我们小辈对老人最好的关怀。

【1】按要求在第⑥段中找词语。

(1)找出“安静”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描写外公会讲故事的两个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2】用“﹏﹏﹏”在第⑦段中画出排比句。

【3】你从哪里知道老了的外公并不是真的喜欢简单与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倾听,也许是我们小辈对老人最好的关怀。”联合文章和生活实际,写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先概括再简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文中信息,续写句子。

外公之所以喜欢上讲故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17、课内回放。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大拇指形状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2】选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了表现这种特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2】“传世宝”指什么?方志敏把这些说成“传世宝”,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者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告别长老,背上包裹,挎了戒刀,提了禅杖,随同两个和尚来到酸枣门外的菜园。

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听说来了新人接管菜园,就打算给他个下马威。鲁智深走进菜园想巡视一下,那二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听说来了新住持,我们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随他们走到粪池边来。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说:“俺特来为师父作贺!”鲁智深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照计行事。①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鲁智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将他也踢了下去。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两人一身臭屎,头发上爬满蛆虫,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②鲁智深哈哈大笑道:“罢了,罢了!饶了你等。你们快把这俩个拉出来去洗洗。”

没多久,张三李四收拾干净后在鲁智深面前长跪不起,要认鲁智深为师父。鲁智深说:“你们这二三十人算得了什么,就是千军万马,俺也敢杀进杀出。”这帮无赖连连称是,拜谢了鲁智深便回家去了。

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酒宴请鲁智深。正喝得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问:“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种地僧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墙角边杨柳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众人纷纷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大家一边说一边走了出来,鲁智深也跟着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老鸦窝。

大家抬头望着那老鸦窝,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如何上树拆窝。③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上下打量了一下,脱了衣服,弯下身子,右手在下,左手搂住树干,把腰只一挺,那棵大树便被连根拔起。

那众无赖见了,佩服得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1】把短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短文记叙了鲁智深来到菜园后,先是______,接着第二天______,让众无赖佩服得拜倒在地。

【2】选择。(单选)

①联系上下文猜猜,“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中,“喽啰”的意思是(______

A.张三、李四带的礼品B.张三、李四用的武器C.张三、李四带领的手下们

②文中有三处画线语句,其中对鲁智深的语言描写是(______),动作描写是(______),心理活动描写是(______

A.第①处   B.第②处   C.第③处

③读最后一处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描写主要表现了鲁智深怎样的特点(______

A.幽默风趣   B.力大无比   C.卖弄炫耀

【3】你喜欢文中鲁智深这个人物吗?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写句子。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淌着雨水。(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洪咆哮着。(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请你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童年有太多太多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想起这些事,你就感到高兴、幸福,还是后悔、难过呢?请你选择一件生动具体的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