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道题太难了,我绞尽脑汁也没有做出来。
B.动物园里的老虎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它们只会每天睡觉、吃肉,已经不再是我心目中的“百兽之王”了。
C.曹小三对师傅刷子李的绝活深信不疑,非要亲眼去瞧瞧。
2、最适合夸奖同学表达能力强的一句歇后语是( )
A.飞机上吹喇叭——唱高调
B.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C.洞庭湖吹喇叭——想(响)得宽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鉴字 摔跤 脚碗 拟定
B.破淀 由衷 放肆 搔痒
C.牲畜 渺小 姆指 附庸
D.海鸥 包袱 欺负 养尊处优
4、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也呈现出更多的内涵,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请根据下面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
(1)吃______(受人欢迎,受重视) (2)吃______(产生嫉妒情绪)
(3)吃______(挂心,介意) (4)吃______(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
(5)吃______(贪吃,嘴馋) (6)吃______(船身入水的深度)
5、四大发明是( )。
6、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②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③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④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⑤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上面的句子都是描写水手们的,仔细读读,①②处水手们的“笑”在推动故事情节上的作用是_______;③④处对水手们的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⑤处对水手们的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7、根据提示填写名言、歇后语、对联、诗词句。
(1)小明不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看到这种情况,你想用岳飞的一句名言劝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的天气,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雷声轰鸣,倾盆大雨,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
(3)外出旅游时,我曾看到这样一副回文联,上联是:地满红花红满地,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往今来,多少诗词赞美过儿童的纯真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张伞使风时的天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除此之外,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
熟练(______) 特殊(______) 朴实(______)
相信(______) 洁白(______) 凶恶(______)
分离(______) 清醒(______) 无限(______)
近义词:
平静(______) 心爱(______) 危险(______)
尊重(______) 热望(______) 威吓(______)
躲藏(______) 夸张(______) 流利(______)
9、阅读理解
母亲
母爱是温柔的
温柔如一泓秋水
滋润儿女的心田
您是美丽的
美丽如幽兰暗香
心灵,更加晶莹剔透
您是坚强的,坚强如一块磐石
雷击不垮,雨打不烂
您是善良的
善良如纯洁的安琪儿
与人为善是您对我的谆谆教诲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一泓(hóng gōng) 剔透(tì tī)
磐石(pán bān ) 教诲(huì huǐ)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柔——________ 美丽——________
坚强——________ 善良——________
【3】诗中说母亲“坚强如一块磐石”。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坚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自己的诗句写出自己对母爱的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苹 果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说:“孩子,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苹果又大又圆,肯定很甜很好吃!”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母亲首肯:“你的想法不错。可是,你知道面对一个苹果,不同的人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吗?”小女孩好奇地看着母亲。
母亲说:“我看到这个苹果,首先想到的是你姥姥。姥姥总是把苹果切成小块分给孩子们吃,自己从来舍不得,乞。姥姥的爱就浓缩在这个苹果上。”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母亲接着说:“果农看到苹果,就会想到栽种的艰辛,还会想到丰收的喜悦;一位诗人看到苹果,可能会把它描绘成火红的太阳,比喻成小姑娘的脸蛋;而一位医生则会拿着苹果向人们解说它有多么丰富的营养……”
母亲再问小女孩:“你说,谁的想法是对的?”小女孩若有所思地说:“妈妈,他们的想法好像都没有错,都有道理!”
母亲摸了摸小女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就像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苹果有不同的想法一样,生活中,你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面对同一种事物,你要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小女孩点了点头,母亲欣慰地笑了,她好像看见眼前的女儿正在成长起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首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两个与“思考”有关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
A. 表示列举的省略 B.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 表示语意未尽
【4】仔细体会母亲的话,母亲表面上是在和女儿探讨________,实际上是在告诉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结尾写“母亲欣慰地笑了”,母亲为什么欣慰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我敬爱的外公
我的外公年过五旬,一道道皱纹爬上他的额头,两鬓也添了许多白发。但是他那乌黑发亮的眼睛,深嵌在慈祥的面庞上,却显得炯炯有神。他身材不高,常穿一身褪了色的邮政制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
我外公十七岁就开始送信了,如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工龄。多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
我的外公工作多年,对周围的一些地方了如指掌,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
一次,邮局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上用的是早已不用的解放前的地址,邮局的工作人员试投多次,可总是找不到这个地方。有的人认为这封“死信”是不能“复活”了,外公看了看信封,说:“这封信一定是远隔重洋的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让我试一试!”
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上路了,直到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他才回家。一天,两天,一连半个多月,外公终于从小港码头一位搬运工人那里打听到了收信人的地址。
收信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接过信,感动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半晌,老太太擦干了泪水,连声说:“谢谢,太谢谢了!同志,是您使我得知儿孙们还活着的(确切 正确)消息,我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还能和我的孙子联系上。真是托您的福,托新社会的福啊!”
外公没有说什么,脸上露出了(安慰 欣慰)的笑容。他背起邮包,又向另一家走去。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了如指掌:
小心翼翼:
3.画出描写外公外貌的语句。
4.“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这句话中的“死信”是指 ,“复活”是指 。
5、外公能使“死信”“复活”的原因是什么?
6.外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2、根据短文,完成练习
①“草根”演员王宝强,虽然身高只有一米六五,出身于地道的农民家庭,但他的抗打压能力特别强。
②小时候看到电影《少林寺》,王宝强决定去少林寺习武,他8岁至14岁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在少林寺,入门最初3年是基本功练习。冬季凌晨5时起床跑步,夏季则提早至4时。周一和周二是素质训练,从少林寺跑到市区,再返回,几乎相当于一个半程马拉松。早上做完基本训练,下午还得上文化课,晚上再将当天的训练内容复习一次。每天练功结束都感觉浑身酸痛,有的时候疼得连喝水吃饭都非常困难。残酷枯燥的训练让许多年少的孩子尝尽了苦头,有许多同门师兄弟选择了离开。王宝强却咬牙挺过来了。
③王宝强一直有一个“演员梦”。最初他当群众演员时,还干着民工的活,否则收入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就是这样,他还从微薄的收入里拿出一大笔钱来冲洗照片,送给各个剧组的导演,希望他们能慧眼识珠。在工友眼里,他是个有妄想症的人。不知有多少人给他吹冷风,讽刺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要他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到底啥模(mò mó mú)样。
④若是换个人,受到这样的反复打压,恐怕早就彻底放弃了。可王宝强做他的演员梦,不知给多少剧组送出了多少张照片。他倔强地寻找着机会,再小的角色也不放弃,再普通的角色都演得认认真真。先是《盲井》,后是《天下无贼》,再后是《士兵突击》,一部比一部演得好,一部比一部影响大,最后终于(初出茅庐 呼之欲出 脱颖而出 出头露面),成为观众喜爱的著名影星。
⑤正当王宝强星途坦荡时,其自传《向前进》出版却让不少网友质疑,他才多大啊,都出自传了!还有网友担心,王宝强这么年轻就忙着“回忆过去”,会不会是身边经纪公司、出版方等的一种炒作。此外,王宝强不高的文化程度也被网友质疑,甚至有网友表示,王宝强无法完成这样一本书,应该是“枪手”帮他写的……面对网上的质疑和谴责,讽刺和挖苦,王宝强不避讳,坦言《向前进》是用日记加口述的办法写出来的,而出书并不代表自己的终身(成绩 成果 成效 成就),只是自己的一个阶段总结,只是想给那些和他一样相信自己,不畏打压的人提供一些帮助和鼓励。
⑥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做“内心强大”。王宝强说自己就是个“内心强大”的人,在各种打击面前显得很“迟钝”,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轻易低下头。就像关汉卿说的是那种“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⑦就抗打压能力而言,王宝强就是那颗“响当当的铜豌豆”。他硬是用坚毅顽强的韧劲,敲开了演艺事业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创造了一个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的奇迹!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准确的拼音或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慧眼识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迟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②至⑤小节讲了王宝强抗打压的三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进行概括。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4】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章内容填空。
①读第②小节画线的句子,从一个“挺”字可以体会到
②“王宝强星途坦荡”是说他 。出版自传后广遭网友质疑的原因是 、 、
③“小草”在文中是指 ,“大树”在文中是指
,“汗水和心血”是指 。
④第⑦小节在文中起 的作用。
【6】第⑥小节中王宝强说自己是个“内心强大”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内心强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请求 哀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自己浑身是劲儿,( )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 关爱 关怀)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动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加上合适的题目。(1分)
(2)括号中的词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在下面划横线。(1分)
(3)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语。(2分)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写出喜欢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怎么想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刷子李(节选)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根据你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技艺:____________。
【2】这段话描写了刷子李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接着写刷墙后的_______,前后映衬,反映了刷子李的_______。这属于______(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照这个句子,用上句中的比喻词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风筝
在我的童年中,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zēng zhēng)。
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精心制造出来的理想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的风筝也不一样。
你看,那个样子像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想当个海军。此刻,我的眼睛似乎已经在那被线牵着的高高的帽檐下,看见了天边的大海和波浪的花纹……
那个飞机风筝是强强的,他想当飞行员都快想疯了,可现在的纸风筝却能住这个小胖子的体重,他只好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放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cì chì)膀被一扇(shān shàn)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她的爸爸一样,想当个昆虫学家。
在地面上,是一边放线一边跑着。啊,每个人的童年也像一个风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越远,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精心——(_______)似乎——(_______)威武——(______)吃不住——(_______)
【3】填空。
(1)“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的风筝也不一样”每个人扎的风筝不一样的原因是________
(2)我的理想是________,强强的理想是________,薇薇的理想是________.
16、捉贼
①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父亲气愤地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偷稻草的贼。”
②我和父亲钻进我家的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不一会儿,推了一整天磨的父亲传出了轻微的鼾声。
③不知过了多久,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很快,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④“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母子俩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
⑤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
⑥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劈头盖脸地击打。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⑦父亲也似乎明白了什么,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二柱三柱,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望着矮婶母子远去的背影,父亲长长叹了一口气。
⑧回到家,父亲对母亲说:“你这就起来,给矮婶送稻草去……”母亲一听,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一个女人家,手不方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
⑨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
⑩又是一个大雪夜,送草回来,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
【1】结合图表,理清文章脉络及父亲心情的变化。
【2】读语句,结合问题谈谈体会。
(1)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用了描写人物的什么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推了一整天磨”和“鼾声”我们读懂父亲非常辛劳,请照例结合父亲的两处言行,写出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选项对文章结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结尾耐人寻味,表达了“我”对矮婶一家的祝愿,希望他们能早日摆脱困境。
B.结尾照应前文,点明中心,表达“我”继续为矮婶家送草的决心。
C.结尾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表现了“我”希望矮婶家早日摆脱困境,这样“我”就不用冰天雪地去送草了。
17、课外阅读。
老家(节选)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陋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
【1】解释下列词语。
桑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梦境,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思念。
B.表现了作者不能回到故乡的烦躁心情。
C.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生动、真实。
【3】从选文中对故乡河流、风沙、屋顶等的回忆可以看出,作者回忆故乡时有一种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与理解。
刷子李(节选)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面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1】第一自然段中有三个“!”,从中可以读出曹小三的____心理。
【2】刷子李对徒弟曹小三说“好好学本事吧”,他想告诉曹小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小三学徒头一天,他见到了____,听到了____。
【4】你觉得曹小三明白了什么( )
A.外面关于师傅的传言是真的,师傅浪得虚名。
B.师傅裤子上的白点是抽烟时烧的。
C.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炼的结果。
D.刷子李的绝活若不是曹小三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和蚂蚁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乎乎地说:“ ”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 ”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 ”上补全对话。
【3】把短文分成四段,并写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已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没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陈述句)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杨万里写的。(修改病句)
(3)这个地方这么小,怎么开宴会?(改夸张句)
(4)枝头的画眉在不停地叫着。(改拟人句)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3、续编故事。
一天又过去了,几个花园来客依然在谈论着,试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给它一个合理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