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稚子(zhì) 旖旎(nǐ) 玷污(diàn) 秉性(bǐnɡ)
B.徘徊(huái) 点缀(zhuì) 无垠(yínɡ) 华侨(qiáo)
C.萌动(ménɡ) 倭瓜(wō) 蚌壳(bànɡ) 澄澈(chénɡ)
2、“”这个象形字的简体字是( )
A.马
B.车
C.象
D.狗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姊妹 弥猴 霹雳 擂鼓
B.篝火 巍峨 咆哮 手帕
C.革命 筷子 汗卦 绷带
D.手镯 矜持 埋葬 冥目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中__________用妙计向________“借箭”,挫败了________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阳冈》中武松______________的故事,体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3.《猴王出世》中__________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__________,被群猴拜为________,表现了石猴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把对联补充完整
1、_____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 _____八月之中。
2、翠翠红红,处外莺莺燕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绩”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再查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绩”字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②功业,成果。在“昼夜耘田夜绩麻”中应选_____种解释;在“成绩”一词中应选______种解释。
8、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1.卷 juǎn( ) 2.倒 dǎo( )
juàn( ) dào( )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yùn zhuǎn zì rú( ),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tiān fù( ),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给带点的字词选正确解释划上“√”。
欲:①欲望 ②想要;希望 ③需要 ④将要
明白:①清楚;明确 ②公开的;不含糊的 ③聪明;懂道理 ④知道;了解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______) 轻盈(_____) 舒展(_____) 澄澈(_____)
【4】你认为“我”的梦有趣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zhuă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这段话采用_____的结构方式,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了__________这个中心。
【3】“挤”在“拥挤”中的意思是(_____),在“挤过去”中的意思是(_____)。
A.用压力使排出 B.在拥挤的环境中推、拥 C.许多人、物很紧地挨着
【4】有人说画线的句子和本段的中心意思无关,放在结尾有些画蛇添足。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凑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最恰当的词是__________。
【2】第2段写出,“小院”怎样的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画线的“望着这新鲜的世界”一句,写出了谁的感受?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两句话不能前后调换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首尾两段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内容上看,本文以写___________为主;从写作意图上看,本文重在________。
12、读文章答题。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燃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好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在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了。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15公里长的林荫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梨桃。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梨树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饿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荫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文章为了说明吐鲁番夏季气候炎热列举了两个事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这种说明方法是_____。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______。
【4】吐鲁番人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荫路上种钻天白杨可以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_________。(请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13、课外阅读。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钠。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罗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只有抬起头オ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铜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哪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运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妍,一棵树就是一空中花园。
西双版钠的植物不但婆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千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如果留下一段树桩,很快就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紫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
(1)形容树木等美丽的景物。(__________)
(2)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1)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2)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__”。
【3】画“﹏﹏﹏”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4】画“____”的句子是选文的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_的作用。
14、阅读理解。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片段)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héng hèng)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辨 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片段中这个念头指的是________。
【3】用“ ”画出片段中最能体现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一句话。这句话用司马迁的原话说,就是“ ”。支撑司马迁活下去的信念是 。
【4】“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将这个句子换一个说法,就是:_____________。
【5】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________。
【6】《史记》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别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晩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另外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有事呢?”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不会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坦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摔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______,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_________。
【1】解释词语
纳闷:_________ 安然无恙: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优势——(______) 坎坷——(______)
【3】为什么第三个旅行者什么都没带却安然无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文中用“______”画出两个人失误的共同原因。
【5】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
【6】这篇短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
高尔基
我对大人们巧妙地给布料染色的技术非常感兴趣,黄布遇到黑水就成了宝石蓝;灰布遇到黄褐色的水就成了樱桃红。太奇妙了,我怎么也弄不明白。我很想自己动手试一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雅可夫家的萨沙。
萨沙是个乖孩子,他总是围着大人转,跟谁都挺好的,谁叫他干点什么,他都会听命服从。几乎所有的人都夸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好孩子,只有姥爷不以为然,斜着眼瞟一下萨沙说:“就会卖乖取巧!”萨沙又黑又瘦,双目前凸,讲起话来上气不接下气,常被自己给咽住。他总是东张西望地,好像在窥伺什么时机。我挺讨厌他的。
相反,我挺喜欢米哈伊尔家的萨沙,他总是不大爱动的样子,悄没声的,从不引人注目。他眼睛里的忧郁很像他母来,性格也温和。他的牙长得很有特点,嘴皮子兜不住它们,都靠在了外面他常常用手敲打自己的牙取乐,如果别人想敲一下也可以。他总是孤零零的,坐在昏暗的角落里,或是在傍晚的时候坐在窗前。和他一起坐着很有趣,常常是一言不发地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我们肩并肩坐在窗户前,眺望西天的晚霞,看黑色的乌鸦在乌斯可尼耶教堂的金顶上盘旋。乌鸦们飞来飞去,一会儿遮住了暗红的天光,一会儿又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剩下一片空旷的天空。看着这一切,一句话也不想说,一种愉快,一种甜滋滋的惆怅充满了我陶醉的内心。
雅可夫家的萨沙讲什么都是头头是道的。他知道我想染布以后,就让我用柜子里过节时才用的白桌布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染成蓝色的。他说:“我知道,白的最好染!”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桌布拉到了院子里,刚刚把桌布的一角按入放蓝靛的桶里,茨冈就不知道从哪儿跑来了。他一把把布夺过去使劲儿地拧着,向一边盯着我工作的萨沙喊道:“去,把你奶奶叫来!”他知道事情不妙,对我说:“完了,你得挨揍了!”
姥爷在一边摆弄些在水里浸湿了的树条儿,时不时地舞起一条来,嗖嗖地响。姥姥站在稍远的地方,吸着鼻烟,念念叨叨地说:“唉,还在装模作样呢,捣蛋鬼!”雅可夫家的萨沙坐在厨房当中的一个小凳上,不断地擦着眼睛,说话声都变了,像个老叫花子:“行行好,行行好,饶了……”旁边站着米哈伊尔舅舅的两个孩子,是我的表哥和表姐,他们也呆若木鸡,吓傻了。姥爷说话了。“好,饶了你,不过,要先揍你一顿!”“快点快点,脱掉裤子!”说着抽出一根树条子来。
屋子里静得可怕,尽管有姥爷的说话声,有萨沙的屁股在凳子上挪动的声音,有姥姥的脚在地板上的磨擦声,可是,什么声音也消除不了这昏暗的厨房里让人永远也忘不掉的寂静。
萨沙站了起来,慢慢地脱了裤子,两个手提着,摇摇晃晃地趴到了长凳上。看着他一系列的动作,我的腿禁不住也颤抖了起来。
萨沙的嚎叫声陡起。“装蒜,让你叫唤,再尝尝这一下!”每一下都是一条红红的肿线,表哥杀猪似的叫声震耳欲聋。姥爷毫不为所动:“哎,知道了吧,这一下是为了顶针儿!”
我的心随着姥爷的手一上一下。
表哥开始咬我了“哎呀,我再也不敢了,我告发了染桌布的事啊!”姥爷不急不慌地说:“告密,哈,这下就是为了你的告密!”
姥姥一下子扑过来,抱住了我:“不行,魔鬼,我不让你打阿列克塞!”她用脚踢着门,喊我的母亲:“瓦尔瓦拉!”姥爷一个箭步冲上来,推倒了姥姥,把我抢了过去……
我拼命地挣扎着,扯着他的红胡子,咬着他的胳膊。
【1】“我”常常和米哈伊尔家的萨沙_______(干什么),“我”喜欢他的原因是________。
【2】第7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能不能换成“快点,快点,脱掉裤子!”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
【3】第8自然段主要是_______描写,作者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方法,让人体会到了当时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气氛。
【4】短文的第6-14自然段,主要抓住姥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了直接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5】后来,姥爷给“我”道歉了吗?“我”的命运会怎么样呢?下面的预测,哪一种更合理( )
A.姥爷没有给“我”道歉。后来,“我”和母亲离开了姥爷家,过上了相依为命的凄苦生活。
B.姥爷给“我”道歉了,还给“我”讲了他年轻时候艰难的创业经历,“我”对他产生了敬意。
C.姥爷没有给“我”道歉。姥爷想靠近“我”,可是,打那儿以后,“我”总是躲着他。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展,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晚。“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一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下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梅!”儿子又一口,起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俩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很紧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要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藏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人便宝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你概括文中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________→________→总结
【2】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之情。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
B. 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 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长。
D. 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
18、阅读《一只巴掌也能拍响》回答问题。
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文/玉树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平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当医生教她做一点运动,说这可能对她恢复健康有益时,她就像没有听到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老人的话一下子点醒了她,使她内心逐渐明朗起来。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她扔开支架,努力站起来,右脚刚一落地,却摔了一跤,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汗水湿透了衣裳,身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但她还是咬牙坚持着。父亲很心疼,三番五次地对她说:“别再练了,你的腿已经多处淤青了。”她目光坚定,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
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
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选自《读写》(A版)2019年12期)
【1】文中“她从小就‘与众不同’”中的“她”指的是( )
A.父亲 B.医生 C.威尔玛·鲁道夫 D.一只胳膊的老人
【2】文中“她吃惊地看着老人”中“吃惊”的原因正确的是( )
A.孩子们的歌声动听 B.老人推她去幼儿园
C.老人说为他们鼓掌 D.老人拍胸的举动
【3】“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句中“这股暖流”指的是( )
A.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B.用手掌拍胸膛很温暖
C.春天到了天气已转暖 D.幼儿园孩子动听歌声
【4】下列表明威尔玛·鲁道夫的心理变化的词语,依次正确的是( )
A.乐观—悲观—自信 B.悲观—自信—明朗
C.悲观—胆怯—自信 D.悲观—明朗—自信
【5】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态描写,具体地写出她训练时的狼狈。
B.动作描写,具体地写出她是无法站立的。
C.心理描写,写出她内心的痛苦,急于求成。
D.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她练习站立时的艰难。
【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以《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为题,你认为好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四自然段结尾处“她要行走,她要奔跑……”,请发挥想象,此时她是怎么想的?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还根据“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故事制作了钥匙扣,你准备在展示时,在其旁边附上故事原文来吸引同学。
醉打蒋门神
施耐庵
①武松约莫也吃过十来处好酒肆,远远地望见了那个林子。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武松径直奔入酒店。
②武松敲着桌子叫道:“打两角酒。”那酒保荡一碗过来,道:“客人尝酒。”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着头道:“不好,不好!换将来!”酒保见他醉了,又舀些上等酒下来,又荡一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呷(xiā)了一口,叫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酒保忍气吞声,又荡一碗过来。
③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主人家娘子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休听他放屁。”武松问道:“你说甚么?”酒保道:“我们自说话,客人你休管,自吃酒。”
④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下,上半截揣在腰里,便把那桶酒只一泼,泼在地上,有几个当撑的酒保,都抢来奔武松。一拳一脚,都被武松打倒了。这几个火家捣子,乖的走了一个。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
⑤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bō)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⑥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⑦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回乡去,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
⑧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
⑨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蒋门神听了,连声应道:“依得,依得!”
⑩正说之间,只见施恩早到,带领着三二十个悍勇军健,团团拥定武松。武松开话道:“众位高邻都在这里。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等项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不怕!”
⑪蒋门神羞惭满面,自唤了一辆车儿去了,装了行李起身。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请你用“√”“×”判断下面对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的猜测是否正确。(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讨野火:找麻烦)( )
(2)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衣饭:衣服和粮食)( )
【2】(词句赏析)请你结合下列加点字词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这段话。
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武松是因为酒保给的酒不好且多次换酒都给的是下等酒,所以才泼了酒,痛打酒保。
B.武松故意放走了一个酒保,是为了让他去报信,自己就可以等着蒋门神自己送上门。
C.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第⑦段武松所说的“家火什物”指的是家里的各种家具杂物。(语文园地知识点)
D.从第⑩段武松对众位高邻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爱打抱不平的人。
【4】(人物形象)对于文中的武松,同学们有不同的评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武松老是打打杀杀的,动不动就要取人性命,我觉得他很凶残。
我觉得武松很酷!他有厉害的拳脚功夫,蒋门神那么坏都拿他没办法。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百变的句子。(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式魔术(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改成反问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
(2)没有哪一个学生说王老师不是好老师。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小明说:“今天我不去学校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发现你学习劲头很足,我奖励你周末去郊游。”(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不会没有钱!(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任选一个题目)。
习作一:疫情期间,上网课几乎是同学们每天必做的事,围绕着“上网课”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次写一写吧!
要求:(1)把事情写具体。(2)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二: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把他(她)的特点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2)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可以选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也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还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表现人物特点)。
提醒:写后要注意修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