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古诗对应的朝代和作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B.《从军行》唐王昌龄
C.《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孟浩然
2、收复台湾的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邓世昌 C. 郑成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总是在窗边,一声不吭地坐着,似是透过风景思念着他乡,安静得犹如空气。
B.这道数学题十分复杂,有很多道步骤,让我手忙脚乱。
C.看着他得意扬扬的样子,我突然觉得他其实也需要多鼓励。
D.闻到妈妈烧饭的香味,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咽下口水.闻到妈妈烧饭的香味,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咽下口水。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既是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显示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2)“露从今夜白,________。”季羡林老先生以此为题写下了一篇散文,表达了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表现了晚归牧童的调皮可爱、无忧无虑和悠闲自在。
(4)节选自名著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学习名著的窗口。学了《草船借箭》,我喜欢上了罗贯中的《________________》,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三顾茅庐”这些有趣的故事;学了《猴王出世》,我喜欢上了吴承恩的《________________》,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三打白骨精”这些令人百看不厌的故事。
5、根据语境写词语。
(1)极目yuǎn tiào(_____),远方是一片lián mián(_____)起伏的小山丘,近处的草原上jùn mǎ(_____)fēi chí(_____),悠闲漫步的奶牛脖子上发出清脆的línɡ dɑnɡ(_____)声。
(2)夜晚,wēi ní sī(_____)的xiǎo tǐnɡ(_____)静静地停靠在mǎ tóu(_____)上。
6、古诗词填空练习。
【1】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这首诗既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的画卷,又表现了戍边将士___的思想感情。
【2】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_”。
(2)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__________在__________送别好友_________去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___之情。
7、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番”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除部首外还有______画。“番”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①量词;②回,次,遍;③指外国或外族。在以下几个词中应选哪种解释?
番茄(____) 三番五次(____) 别有一番天地(____)
8、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刷子李刷浆时,徒弟曹小三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一开始,没有发现白点,曹小三觉得师傅是shén shènɡ( )不可qīn fàn( )的;点烟时,发现了师傅裤子上的白点,他觉得师傅的形象hōnɡ rán dǎo tā ( )了;最后,知道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曹小三fā zhènɡ fā shǎ( )了。
9、阅读感悟。
给予是幸福的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快要支持不住了。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了。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思索再三,最后,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摇摇欲坠——( ) 小心翼翼——( )
【2】“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甜美的泉水”这句话中的“置之度外”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这篇短文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如果他把这壶水喝了,会发生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汉字的魅力及命运
如果查一查全世界的“文字户口本”,汉字已经五千多岁了。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一切文化的载体,掌握好汉字和汉语,打好汉字语言基础,是进行一切文化再创造的基石。我们的《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都依赖汉字才传承至今。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这话听来似乎玄了一点,但汉字的深邃与学问却真的字字如经,意蕴万千,奥妙无穷。这里讲一句成语,看其“文化史”的蕴涵。
“过门不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它的“文化感”和“历史感”都十分鲜明:上古尧、舜时代,出现过一次洪水泛滥的巨大灾难,这场水灾前后经过了二十多年,受灾地区广,损失严重。先是尧当政,特派过一位治水的总管,名叫蘇,命他平定洪水,拯救灾民。可是他水来土掩,积土阻水,九年不治,因失败而被处死。尧让位舜,舜又任命禹继续治水。《庄子•天下篇》用六个字描写禹治水的劳苦:“沐甚雨,栉疾风。”《列子•杨朱》说:禹“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孟子•离娄》也说:禹“三过其门而不入。”对于禹的艰苦卓绝的精神,人们历来都十分景仰。后来“三过其门而不入”或“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成了赞扬公而忘私者的美言,进而简化为“过门不入”。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汉字,也只有汉字具有表音、表意、象形等特征,其自身的结构就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质。没有汉字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和重要标志。
数千年发展积淀的汉字书写和传承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键盘敲字使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由于丢掉了笔,淡漠了书写,汉字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笔下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与神韵;还使一些在校的孩子和青少年,把学习掌握外语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首选,致使对有五千多年传统的汉字有了生疏感,少了亲切感。作为汉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汉字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汉字很自信。汉字的生存史和发展史,还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事物的存在与灭亡,都不是外在力量所能左右和决定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生命力。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颠扑不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沐甚雨,栉疾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成语为陈寅恪先生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之高论,作了最有力的佐证。你还知道哪两个成语可以为陈寅恪先生的高论作佐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汉字有无穷的魅力,除了文中所提到的内容,你对汉字还有哪些了解?请写出两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直通车。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难于用语言来描绘的。
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chàn zhàn)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sì shì)乎远比我们法国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黯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辨 辫 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魄 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威尼斯是( )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美国
【4】短文第3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叙述的。
A.时间变化 B.空间变化 C.地点变化
【5】短文主要描绘的是威尼斯的( )。
A.小艇美 B.天空蓝 C.夜色美 D.风光美
【6】填空题。
(1)威尼斯的三绝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写威尼斯夜色美时,写的三种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后,你感受到威尼斯之夜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 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 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A.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 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 凌乱地贴在前额 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B.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C.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 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D.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 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
炙热: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商人夹(jiā jià)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xiān xiǎn)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sǎn sàn)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huá huā)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
【2】用“×”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3】照样子,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沿河做生意)的商人______的青年妇女
______的孩子______的庄严老人
【4】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由______到_______的过程。
【5】根据你对威尼斯的了解,为它写一句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娩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要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填空。
短文写了 、 、 的读书方法,分别是 、 、 。
【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方法,或劝告他人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说说你对“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画“ ”的内容:____________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 )
A. 不怕牺牲。
B. 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
C. 一定要完成编写《史书》这部著作的决心。
【5】从文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2分)
字字皆辛苦
唐朝诗人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一诗就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写成的。
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他对农民的同情。他写《悯农》时,正值盛夏酷暑,天气闷热,蚊虫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
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终于写成了《悯农》其中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练,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诗“字字皆辛苦”。
(1)《悯农》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的前一句写出了农民的________,后一句告诉人们要________粮食。(4分)
(2)短文是围绕第________句话来写的。通过叙述创作《__________》的经过来举例说明。这篇短文的结构是( )。(3分)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3)用“____”画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千锤百炼”的语句。这个词一般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在短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用“ ”画出在第2自然段中表示“字字皆辛苦”的语句,赞扬了李绅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态度。(2分)
17、课外阅读。
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指,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要痛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壁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话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查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仿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的云多么妙啊,妙就妙在它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难怪从黄山归业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呢,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________) 名不虚传——(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能工巧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苞欲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概括黄山的特点,黄山的云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过十来碗酒。此时已有午牌时分,天色正热,却有些微风。武松酒却涌上来,把布衫摊开。①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来到林子前。那仆人用手指道:“只前头丁字路口,便是蒋门神酒店。”武松道:“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
…………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②武松一踅(xué),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 )住胸脯,( )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1】给上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括号内。
A.提 B.举 C.踏 D.踩
【3】文中“醋钵儿大小拳头”突出了武松( )
A.拳头硬 B.拳头小 C.体格强壮,力量大 D.拳头握得紧
【4】文中①②两处画“ ”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明文。
太空“清洁工”
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层空间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很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专门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像机,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近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剧烈的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降落时间,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层空间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但现在的做法还是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贵,但是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合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以后再去寻找别的垃圾,多完成一些清理工作。
【1】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
A.人造卫星
B.太空垃圾
C.太空“清洁工”
【2】什么是“太空垃圾”?请找到相关语句并用双横线画下来。
【3】下列选项不是短文第2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的是( )
A.太空“清洁工”的特点
B.太空“清洁工”的功能
C.太空“清洁工”的作用
【4】对文中画“ ”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B.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C.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 )
A.作比较 生动、形象地说明太空“清洁工”个小本领大。
B.列数字 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太空“清洁工”质量轻、成本花费少。
C.列数字 生动、形象地说明太空“清洁工”个小本领大
【6】现在的太空“清洁工”是最先进的吗?科学家们对它还有什么新的研发目标吗?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已经是最先进的了。
B.不是最先进的,清除完一个垃圾就牺牲一个“清洁工”。
C.将来还要研制一种新型的“清洁工”,消灭一个太空垃圾之后还能继续清理其他太空垃圾。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无锡惠山的一泓清泉是天下第二泉。(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想到《史记》还没有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了大概整整13年时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的意志无比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会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2、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
3、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23、作文
我们的身边被无数的爱包围着,有妈妈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请你以“__________的爱”为题写一篇习作。(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