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哪一项属于无纺布的生产方法?( )
A.黏合法
B.混合法
C.缝合法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琥珀(bǎi) 掸子(dǎn) 黏稠(nián) 详细(xiáng)
B.波涛(tāo) 脂肪(zhǐ) 赤脚(chì) 推测(cè)
C.挣扎(zhā) 飒飒(sà) 踩着(cǎi) 餐厅(cān)
D.澎湃(péng) 嗡嗡(wēng) 擦拭(shì) 埋没(mái)
3、选择恰当的叠词填空。(6分)
清清 缓缓 渐渐 轻轻 朵朵
(1)汽车( )入山,沿途的景色更美了。
(2)溪水( )地流,声音( )的。
(3)( )盛开的白莲映在( )的河水里。
4、《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 )
A.英国金斯莱
B.英国刘易斯.卡罗尔
C.瑞典林格伦
D.英国詹姆斯.巴里
5、下侧的图片让你联想到的诗人是( )
A.屈原 B.陶渊明 C.孟浩然 D.杜甫
6、下列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绣(xiù)花 徜(shānɡ)徉
B.金晖(huī) 潇(xiāo)洒
C.绽(zhàn)放 朦(ménɡ)胧
D.尘垢(ɡòu) 曝(pù)着
7、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鰍,怎么也抓不住。
A.春姑娘舞动着多彩的衣裙来到了人间。
B.那双手好似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C.雪沫儿像玉屑似的随风飘扬。
D.他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如同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8、拼音长廊。
piān yuǎn kòng xì mào shèng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zì háo xī xì xiū liàn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2】选文写了“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最后一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写出了“绿”随风摇曳的姿态。
【4】诗中的“绿”指的是( )
A.红、绿、蓝中的绿颜色。
B.绿色的墨水瓶。
C.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5】仿照第一节,写一写还有什么是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用文中加下划线的词造句。
或……或…… ________
【2】填空。
①“饰”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饰”字在字典中主要有以下解释:①修饰,装饰;②装饰品;③扮演。“饰”在文中“装饰”一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的手法,突出了农家小院的质朴可爱。
③这段话描绘了一幅________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之情。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花儿(节选)
默存和我住在清华的时候养过一只猫,皮毛不如大白,智力远在大白之上。那是我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它妈妈是白色长毛的波斯种,这儿子却是黑白杂色:背上三个黑圆,一条黑尾巴,四只黑爪子,脸上有匀匀的两个黑半圆,像时髦人戴的大黑眼镜,大得遮去半个脸,不过它连耳朵也是黑的。它是圆脸,灰蓝眼珠,眼神之美不输大白。它忽被人抱出城来,一声声直叫唤。我不忍,把小猫抱在怀里一整天,所以它和我最亲。
花花儿早上见了李妈就要她抱。它把一只前脚勾着李妈的脖子,像小孩儿那样直着身子坐在李妈臂上。李妈笑说:“瞧它!这猫儿敢情是小孩子变的,我就没见过这种样儿。”它早上第一次见我,总把冷鼻子在我脸上碰碰。清华的温德先生最爱猫,家里总养着好几只。他曾对我说:“猫儿有时侯会闻闻你,可它不是吻你,只是要闻闻你吃了什么东西。”我拿定花花儿不是要闻我吃了什么东西,因为我什么都没吃呢。即使我刚吃了鱼,它也并不再闻我。花花儿只是对我行个“早安”礼。我们有一罐结成团的陈奶粉,那是花花儿的零食。一次默存要花花儿也闻闻他,就拿些奶粉做贿赂。花花儿很懂事,也很无耻。我们夫妇分站在书桌的两头,猫儿站在书桌当中。它对我们俩这边看看,那边看看,要往我这边走,一转念,决然走到拿奶粉罐的默存那边去,闻了他一下脸。我们都大笑说:“花花儿真无耻,有奶便是娘。”可是这充分说明,温德先生的话并不对。
【1】花花儿主要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它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猫。
【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花儿是作者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
B.花花儿早上见了李妈就要抱,但是和作者最亲
C.花花儿总把冷鼻子在作者脸上碰碰,是要闻闻作者吃了什么东西
D.花花儿喜欢的零食是奶粉
【3】文中写了花花儿的哪些趣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花花儿很懂事,也很无耻”,这句话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三)荔枝(14分)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的。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我是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他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 )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 )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 )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 )着荔枝,那样怜爱地望着,望着如刚啄破蛋壳的小鸡似的荔枝,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位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的那般自然、妥帖。//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
⑥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荔枝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很远的路,累得张着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相信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小孙子一部分,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⑦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选自肖复兴作品)
【1】(本题3分)请你根据划分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三、四段的主要内容。
“我”为母亲买荔枝母亲______
母亲______
母亲_____
荔枝依旧年年红
【2】(本题2分)请你在第③自然段括号中依次填写适当的动词,正确选项是 。
A.捧 扯 剥 托 B.摸 戳 扯 放 C.摸 划 剥 托 D.捧 扯 戳 放
【3】(本题1分)朗读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正确选项是 。
A.惊讶 B.疑惑 C.惊喜
【4】(本题4分)品读细节,感悟母亲形象。
(1)阅读第②自然段中描写沙果样子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母亲生活________。
(2)你从第④自然段“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说得那般自然、妥帖”这段话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题2分)你从第⑥自然段画线部分对荔枝的描写,读出了“我”怎样的心情?最恰当的表述是 。
A.母亲能在临终前吃上她爱吃的新鲜荔枝,“我”感到很欣慰。
B.看到那么新鲜水灵的荔枝,“我”很喜欢。
C.“我”想马上吃到荔枝,心情很迫切。
【6】(本题2分)结尾处,“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是 。
A.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再也吃不到“我”买的荔枝了,“我”感到十分遗憾。
B.每年荔枝上市时,我们全家都会买来吃,很开心。
C.每当“我”看到荔枝就会想起母亲,想到她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家人的关爱,更加怀念和感激母亲。
13、课外阅读。
一朵不结果的桃花
春天,桃花盛开。
蜜蜂飞到花丛里,忙碌地采蜜授粉。
许多桃花都热情地欢迎蜜蜂的光临。她们张着笑脸,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他们授粉的感谢。
只有一朵桃花非常自私,她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当蜜蜂飞到她的花蕊中时 她便大骂大叫 去 去 去 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 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好处 并且拼命地摇动花枝 把蜜蜂赶跑了
结果,其他的桃花都结出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谢了,没有结果。
自私和吝啬不仅失去了朋友,同时也毁掉了自已。
【1】“结果”有三个意思:①长出果实;②事物发展所到达的最后状态;③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产生某种结局。最后一段话中第一个“结果”的意思是______,第二个“结果”的意思是______。
【2】用“ ”画出来反映出这朵桃花的自私的句子。
【3】给文中第四自然段落加上标点符号。
【4】让蜜蜂采蜜的桃花,后来_________,不让蜜蜂采蜜的桃花,后来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麻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
这种鸟儿,长得细长精瘦,一双大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 锋利)。时时提防人,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时刻都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哪怕人并没有看见它们,它们也赶快赶忙逃掉。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阴谋 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树上的铁夹子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眼睛远远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习惯被人圈养在笼中,用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如果捉它一只,拴着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1】用“/”划去文中不合适的词语。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过渡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4】麻雀是“精明的家伙”“贼头贼脑”“不可驯服”,你认为作者是否含有讽刺麻雀的态度?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麻雀与燕子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麻雀的精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小华生病住进了医院,正为落下的功课而着急。你前去探望,看到他焦急的神情,你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一读,完成修改病句练习。
例: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改正后:我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1、接到“三好学生”奖状,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最近,学校举行了许多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声情并茂,有名著朗颂会,有唱家乡民摇,有走进“草莓园”……综合性学习活动即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又增长了我们的视野。
18、用修政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暑假里的一天,气候闷热。一会儿,天空乌云蜜布,刮起了大风,雷电紧跟着的闪电,震的窗户直响。雨下起来哗哗地,越下越大,向窗外去,远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近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19、古诗阅读。(4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叙事的两句是:
从写景的两句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