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冲澡(chōng) 倔强(jué) 效率(lǜ) 盘曲而上(qū)
B.吭声(kēng) 看家(kān) 应和(hè) 参差不齐(cī)
C.调换(diào) 拘束(jū) 边塞(sài) 屏气凝神(píng)
D.炕沿(kàng) 分外(fèn) 负荷(hè) 枝折花落(shé)
2、可以表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的意思的成语是( )
A. 胸有成竹 B. 心领神会 C. 跃然纸上 D. 全神贯注
3、整个人群因为 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A.不期而遇
B.猝然而至
C.猝不及防
D.猛然而至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们也许要问:“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
B.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
C.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
D.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语言描写 ②心理描写 ③外貌描写 ④动作描写 ⑤神态描写
(1)“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2)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
(3)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4)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A.①③④⑤ B.②①④③ C.①⑤③④ D.①⑤④③
6、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系上下文 B.查找资料 C.结合生活经验 D.随意猜测
7、下列汉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杆 肝 秆 B.骏 峻 俊 C.挺 廷 庭 D.捕 哺 浦
8、你能根据情境填写正确的词语吗?
(1)祖国大家庭就是香港坚强的hòu dùn(___________)。
(2)妈妈炒的菜让我chán xián yù dī(__________________)。
(3)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zhā zǐ dòng(____________)开来。
(4)邰丽华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chéng xiàn(__________)出生命的péng bó(_________)。
(5)王顺友,是马班邮路的坚守者,20年bá shān shè shuǐ(______________),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
9、课内阅读。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白雪塑像
①夏夜,路灯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聊天、下棋……一个女人走过来,对一个下棋的中年男子说:“元元他爸,孩子作业写完了,回家吧!”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往家走。
②大约十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小书桌。这是一个三口人的小家。儿子元元该上初三了,父母就把书桌留给儿子专用。但爸爸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
③时间长了,爸爸就有些担心:自己的咳嗽声会打乱儿子做题的思路。于是,他就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但是,一咳照样满屋响。“唉!这难除的病根儿!”爸爸无奈地叹息。儿子很体谅爸爸:“不要紧,爸爸。您咳,我一样写作业。”“怎么可能不影响你呢?都怪我……”爸爸很自责。
④晚饭后,儿子一要写作业,爸爸就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⑤“爸爸,别出去了。”元元拦住爸爸。“不,爸爸有点事。”啥事?总在这时候有?元元心里虽明镜似的,可终究拗(niù)不过他。
⑥就这样,夏去秋来,很快,北方就进入了冬季。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面早已纷纷扬扬下起了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宛如一座白雪塑像。元元像一下子被电着了,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
⑦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很快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街心又多了一座白雪塑像……
【1】概括写出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③段,用“○”圈出描写爸爸心情的词语。
【3】短文第④段中写道:“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这里的“规律”和“习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大雪天,爸爸宁肯在街上挨冻也不回自家温暖的小屋,是因为( )
A. 爸爸很喜欢在街上与棋友下棋。
B. 屋子空间小,进家只能在床上躺着。
C. 爸爸担心自己的咳嗽声影响儿子学习。
【6】文中提到了两座白雪塑像,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想好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三顾茅庐(节选)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 ),潺潺的溪流( ),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3】写出近义词:吩咐——( )茂密——( )
12、课内阅读。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
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读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假说”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图。
B.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4】“点睛之笔”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B.辽西的发现使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更生动、传神。
13、课外阅读。
会飞的母鸡(节选)
从前,母鸡飞行的本领很了不起。有一次,鸟儿们比赛飞行,母鸡凭着它的大翅膀和轻盈的身体,超过了所有的鸟儿,得了第一名,大家给它戴了一顶美丽的红帽子。
母鸡快乐地唱着歌:“喔喔喔,谁也比不过我,我是第一名。”后来母鸡就老是抬着头,挺着胸,得意地唱歌。它每天只知道吃吃喝喝,不出门走走,也不练习飞行,身体越来越胖。而其他鸟儿则天天练飞。
有一天,鹁鸪飞来对它说:“母鸡小姐,昨天,老鹰飞得比你高。”母鸡摇摇头,伸伸脖子,唱着歌来:“喔喔喔,谁也比不过我,我是第一名。”过了几天,鸽子飞来告诉它:“母鸡小姐,今天早上,云雀、天鹅和燕子练习飞行,都飞得比你高了。”母鸡还是摇着头说:“胡说!我不相信有这么一回事!”这天,母鸡很不高兴,不再唱歌了。
【1】母鸡因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就骄傲起来了。
【2】文中的“其他鸟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天鹅和__________。
【3】用“______”画出一句表现母鸡骄傲的语言描写。
【4】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对母鸡进行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鸡此时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猜猜这只母鸡最后的命运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青铜葵花》(节选)
上学,是青铜的一个梦。然而现在事情明摆着:他和葵花妹妹,只能有一人上学。夜晚,他躺在床上,眼睛骨碌骨碌地睡不着。但一到了白天,他好像什么也不想,依然像往日一样,带着葵花到田野上游荡去。而葵花也显出没有任何心思的样子,一步不离地跟着青铜哥哥。他们仰脸去看南飞的大雁,去掉只小船到芦苇荡捡野鸭、野鸡、鸳鸯们留下的漂亮羽毛,去枯黄的草丛中捕捉鸣叫得十分好听的虫子…
这天晩上,大人们把他们叫到了面前,将安排告诉了他们。葵花说:“让哥哥先上学,我明年再上学,我还小哩,我要在家陪奶奶。”奶奶把葵花拉到怀里用胳膊紧紧地将她搂抱了一下,心酸酸的。青铜像是早就想好了,用表情、手势准确无误地告诉奶奶、爸爸和妈妈:“让妹妹上学,我不用上学。我上学也没有用。我要放牛。只有我能放牛,妹妹她小,她不会放牛。”这两个孩子就这样争辩着,把大人心里搞得很难受。葵花将脸埋在奶奶的胸前,一个劲儿地哭起来:“我不上学!我不上学…”
爸爸只好说:“再商量吧。”
第二天,当事情然不能有一个结果时,青铜转身进了房间,不一会儿捧出一只瓦罐来。他将瓦罐放在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两只染了颜色的银杏来,一颗为红色,一颗为绿色。这里的孩子常玩一种有输赢的游戏,输了的,就给银杏。那银杏一颗颗的都染了颜色,十分好看。许多孩子的口袋里都有五颜六色的银杏。青铜比画着说:“我把一颗红银杏、一颗绿银杏放到瓦罐里,谁摸到了红银杏,谁就去上学。”
三个大人疑感地望着他。他朝他们悄悄地打着手势:“你们放心好了。
大人们都知道青铜的聪明,但他们不知道青铜到底耍什么名堂,有点儿担心会有另样的结果。青铜又一次悄悄向他们作出手势。那意思是说:“万无一失。”大人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同意了。
青铜问葵花:“你明白了吗?”葵花点点头。青铜问葵花:“你同意吗?”葵花看看爸爸、妈妈,最后看着奶奶。奶奶说:“我看呀,这是好主意呢。”葵花便朝青铜点点头。青铜说:“说话可要算数!”“算数!”妈妈说:“我们在旁边看着,你们两个,谁也不得耍赖!”青铜还是不放心,伸出手去与葵花拉了拉钓。奶奶说:“拉钩上吊,一万年不变。”葵花转过头来,朝奶奶一笑:“拉钩上吊,一万年不变。”爸爸妈妈一起说:“拉钩上吊,一万年不变。”
【1】加点的词语“准确无误”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从这个词语能够感受到青铜非常地________。(只填序号)
A.难过 B.坚决 C.期待 D.忧郁
【2】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对人物的_________描写。(填序号)
①语言 ②动作 ③外貌 ④心理
【3】从哪句话中可以体会出葵花很懂事?请用“________”画出来。
【4】青铜和葵花都不肯上学,是因为( )
A.两个孩子都想放牛
B.放牛比上学更重要
C.两人都想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对方
D.两个孩子都不想上学
【5】看到兄妹俩都不肯上学,大人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清平乐》。
16、修改句子。
今年暑假,我有机会加入了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有画画、跳舞、唱歌、朗诵、做游戏等……
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政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暑假里的一天,气候闷热。一会儿,天空乌云蜜布,刮起了大风,雷电紧跟着的闪电,震的窗户直响。雨下起来哗哗地,越下越大,向窗外去,远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近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18、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准备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19、习作展示。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小事,也有震惊世人的大事。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把事情叙述清楚,同时加进自己的想法,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