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关于传统文化的词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四诊:望闻问探 B.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C.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D.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2、“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这句话中画“____”的部分的意思是( )
A.你们不能改口味,也吃蚜虫。
B.你们能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
C.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蚜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味道”意思不同于其他两句的是( )
A.妈妈做的红烧肉味道好极了。
B.这部电视剧实在太好看了,越看越有味道。
C.新上市的桃子颜色鲜艳,味道超好。
4、鹦鹉螺号是靠什么来发动的? ( )
A. 水力 B. 风力 C. 电力 D. 海洋能源
5、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chì bǎnɡ wēi fēnɡ zēnɡ tiān dào tián ǒu' ěr
( )( ) ( )( ) ( )
yǎn zòu zàn ɡē xì yè ɡuānɡ jǐnɡ bì 1ǜ
( ) ( ) ( )( )( )
lián penɡ pò liè yī shɑnɡ wǔ dǎo
( ) ( ) ( ) ( )
6、我会给下面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舌____(_____) 方_____(_____) 弗_____(_____)
且____(_____) 奉_____(_____) 佥_____(_____)
7、多音字组词。
dòu ( ) shàn ( ) zuàn( )
斗 扇 钻
dǒu ( ) shān ( ) zuān ( )
8、读拼音,写词语。
chí táng piào liang xīn shǎng bié zhì fēn pèi
bào yuàn bī jìn pīn mìng lù jiǎo yún chèn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植物的睡眠
你可知道,植物也需要睡眠?
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些小羽片就会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眠的典型。
有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着紫色小花、长着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在白天有阳光时,它们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张开着,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准备睡觉。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
。例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这种“昼醒夜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才因此得名“睡莲”。
花的种类不同,其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觉,夜晚开放,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
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打“√”。
(1)合欢树的叶子一到夜幕降临时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这不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 )
(2)红三叶草和花生的叶子一到傍晚就闭合,这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 )
(3)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这些植物也会睡觉。( )
(4)晚香玉的花虽然在夜晚开放,但格外芳香,这是为了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 )
【2】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恰当的过渡句填在第④段的横线处。
A.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 B.娇柔艳丽的花朵也需要睡眠
C.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的要求,就连娇柔艳丽的花朵也要睡眠
【3】用“﹏”在文中画出描写睡莲“昼醒夜睡”特点的语句。
【4】借助关键句概括第⑤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的加点字“它”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对画“__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穿上白衣裳,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
B.“我”看得人了神,和荷花融为了一体,好像自己也成了一朵荷花
C.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和荷花的美丽形象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段话描写的是“我”在欣赏荷花时真实发生的情景。 (______)
(2)这段话写出了“我”快乐的心情。 (______)
(3)因为“我”既能变成蜻蜓又能变成小鱼,所以能听懂它们的语言。 (______)
【3】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还会有谁过来,会告诉“我”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这时,那边一伙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1】仿照例子写词语。
扑通扑通(ABAB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金闪闪的红鲤: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在选文中找出表示“我们”在做野餐的过程中的动作的词(至少找6个),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 )
A. “我们这些孩子”饿了好几天了。
B. “我们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想做一名厨师。
C. “我们这些孩子”的野餐活动非常尽兴。
【4】试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横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沙发上品茶。我指着横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会煮坏吗?”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总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那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范文,你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所述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指心里不明白,很困惑。( )
(2)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
(3)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
【2】“我”理解的“煮书”和爷爷理解的“煮书”有什么不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说说“煮书”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 清晰——(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符合的词语。
(1)形容姿态多种多样。(_______)
(2)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_______)
第二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把云雾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想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脚下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棵孤孤单单的杏树。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
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脚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下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它的几个枝杈。
掐尖、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中的火焰。当一个春天又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大墙的外边,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啊!”地惊叫一声,“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又开出了这样美丽的鲜花?”
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沉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居然——( ) 奇怪——( ) 艰辛——( )
【2】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文中画“ ”的句子中,“杏树心中的火焰”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什么原因造成杏树的身躯“伤痕斑斑、弯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杏树历尽磨难,是靠什么力量活下来的?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人类通过自然界中的生物得到启示,发明了许多东西。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以至于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预防这类事故的办法。原来,每只蜻蜓翅膀的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飞机设计师吸取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的越野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坦克。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使人们得到了启迪,成为人类的好“老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剧烈--( ) 研究——( ) 吸取——( )
【2】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短文中写了不少人类的“老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模仿他们发明创造了。
【4】文章重点介绍了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身上受到启示,才造出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1)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____)
(2)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的越野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坦克。(____)
16、按照要求写句子。
1.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_______: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有的还好像___________。
4.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形形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____,一会儿_____,一会儿_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
17、句式变换。
(1)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缩句: _____________
(2)人在溜达。
扩句:_____________
(3)张择端画的画, 非常传神。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
(4)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
18、缩写句子。
1.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候,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段落修改。
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读了童话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标点符号1处,语病2处,词1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军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广受国人喜爱,那么,你了解大熊猫吗?搜集资料,将你了解到的大熊猫介绍给大家吧!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熊,喜欢大熊猫。题目自拟,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