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列括号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花朵还是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A.无论……都…… B.只有……才……
C.只要……就…… D.因为……所以……
2、与下面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A.难道生物不是人类的好老师吗?
B.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C.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3、下面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智慧 溪流 新泥 B.晕皱 移动 脚迹
C.凤蝶 锭透 雨润 D.洗净 抬头 曝着
4、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脂肪(zhǐ) 先驱(qū) 钢铁
B.繁衍(yǎn) 头颅(lú) 响午
C.概率(lǜ) 臭味(chòu) 拂拭
D.隧道(suì) 火焰(yàn) 迟吨
5、下列词语中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例如(lì) 蝙蝠(biān) 慰藉 藤萝
B.重惩(chéng) 侍候(shì) 窟窿 隧道
C.供养(gōng) 剖开(pōu) 朦胧 派遣
D.松脂(zhǐ) 刹那(chà) 装饰 芙蓉
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文中对日出过程的描写,对不同情况下,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
B.文章详略得当,描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晴好天气详写,把日出的过程写得仪态万象。写微云天气,仅侧重写阳光穿过白云时造成的“水天一色”的情状。写黑云蔽日时,重点写太阳冲破重围普照天地的情状。
C.作者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展开描写。正面写太阳的形状、光亮和颜色等,侧面着力描写周围环境的变化。
7、仔细辨析下面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威力 挣扎 毛茸茸 腹被受敌
B.柔嫩 潇洒 石钟乳 依山傍水
C.脾气 开僻 向日葵 空空如也
D.仿备 侍候 催眠曲 成千上万
8、查字典,理解词语。
(1)“特殊”中“殊”这个字是( )结构,应查大写字母( ),它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还有( )画,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极,很 b.断,绝 c.不同 这其中的正确选项是( )。
(2)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可真是一个开明的人。“开”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把关闭的东西打开 b.通,使通 c.显露出来 d.扩大,发展 e.热,沸,滚
f.发动,操纵 以上解释中此处应选的正确一项是: ( )
9、默写《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___________诗,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__,具体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友人所去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些词语含蓄地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
在一个下雪的下午,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病了。晚上,爸爸请来了医生。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lán)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
当时,家里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突然,他眼睛一亮,说:“医生,我有办法了。”说完,爱迪生把所有的油灯都端了出来。医生看了看,摇摇头,说:“这些灯围一圈,挡手呀!”谁知,爱迪生又搬来一面大镜子,把油灯放在箱子上,镜子放在油灯后,这样不仅不挡手,光线还亮了。
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后,高兴地说:“孩子,是你的智慧救了妈妈。”
妈妈醒来了,憔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晚上没有太阳不方便,我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后来,爱迪生通过努力,终于发明了电灯。
【1】给短文取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呻吟:________
无可奈何: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
【4】短文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致描写。
【5】医生为什么说爱迪生用智慧救了妈妈?
_________________
【6】你读了本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
11、 拓展阅读。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在文中的[ ]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煮书”的“煮”具体含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________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引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4.和下面例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 )
例句: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
A.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B.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C.肚子里词多了,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D.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
5.短文中爷爷把书籍比作人类的“精神食粮”,除此之外,关于书籍的比喻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书籍的两个比喻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对你今后的语文学习有什么重要的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写一写阅读后的心得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段阅读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1】“譬如”的近义词是________,“从容不迫”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
【2】鹅吃饭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鹅的吃相,是想突出鹅吃相的好笑,这种好笑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A.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 B.一丝不苟的吃法。
C.不会变通的做法。 D.喜欢把水盆放在远处。
13、阅读短文。
猫伯伯
丰子恺
①这猫名叫“猫伯伯”。在我们故乡,伯伯不一定是尊称。我们称鬼为“鬼伯伯”,称贼为“贼伯伯”,故猫也不妨称为“猫伯伯”。大约对于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讥讽地称之为伯伯。
②这猫的确是特殊而引人注目的。我的女儿最喜欢它。有时她正在写稿,忽然猫伯伯跳上书桌来,面对着她,端端正正地坐在稿纸上了。她不忍驱逐,就放下了笔,和它玩耍一会。有时它竟盘拢身体,就在稿纸上睡觉了,身体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
③有一天,来了一位难得光临的贵客。我正襟危坐,专心应对。“久仰久仰”,“岂敢岂敢”,有似演剧。忽然猫伯伯跳上矮桌来,嗅嗅贵客的衣袖。我觉得太唐突,想赶走它。贵客却抚它的背,极口称赞:“这猫真好!”话头转向了猫,紧张的演剧就变成了和乐的闲谈。后来我把猫伯伯抱开,放在地上,希望它去了,好让我们演完这一幕。岂知过得不久,忽然猫伯伯跳到沙发背后,迅速地爬上贵客的背脊,端端正正地坐在他的后颈上了!这贵客身体魁梧奇伟,背脊颇有些驼,坐着喝茶时,猫伯伯看来是个小山坡,爬上去很不吃力。此时我但见贵客的天宫赐福的面孔上方,露出一个威风凛凛的猫头,画出来真好看呢!我以主人口气呵斥猫伯伯的无礼,一面起身捉猫。但贵容摇手阻止,把头低下,使山坡平坦些,让猫伯伯坐得舒服。如此甚好,我也何必做煞风景的主人呢?于是主客关系亲密起来,交情深入了一步。
【1】这猫被称为“猫伯伯”是因为它( )
A.年岁大像老伯伯
B.特殊而引人注目
C.像鬼而令人害怕
D.像贼而让人讨厌
【2】对第②段中“身体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体会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比喻,表达作者对猫伯伯的嫌弃
B.比喻,说明猫伯伯身上气味不好
C.反语,可见作者对猫伯伯的喜爱
D.反语,调侃猫伯伯太脏了
【3】第③段中“我正襟危坐”是因为( )
A.“我”在演剧
B.“我”在画画
C.怕猫伯伯捣乱
D.贵客难得光临
【4】看到猫伯伯“冒犯”贵客,下列哪一项不是“我”的反应?( )
A.既觉唐突又忍俊不禁
B.惶恐不安并连声道歉
C.盼猫离开不打搅演剧
D.呵斥并起身捉猫
【5】丰子恺将第③段的那一幕画了下来。根据文本推测,它应是下列哪一幅?( )
A.
B.
C.
D.
【6】第②段中作者通过哪两件事表达一家人对猫伯伯的情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主客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请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用心观察,善于动脑,抓住文中的典型事例,认真体会其包含的深刻寓意,学习作者借事喻理的表达手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功到自然成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学习书法的楷模,还被人们尊称为“书圣”。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
他七岁就跟父亲学书法,并受教于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十二岁在父亲的枕头中发现书法秘籍《笔论》,他如获至宝,偷偷阅读。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发现后,认为他年纪太小,难以理解书中深奥的意思,不让他看。王羲之向父亲请求道:“学习是不能等待的,倘若等以后我长大了再学,恐怕就太迟了,希望父亲早些教我。”王旷听了很为他的好学精神感动,就将《笔论》讲授给他听,使王羲之受到了很大教益。
传说王羲之少年时代,学了一段时间,为自己停滞不前十分苦恼,而且表现得心灰意懒,越来越提不起神。一天, 他又写了几版字,越看越觉得丑,便到外边散步,他漫步来到一座山下,抬头一看,山上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山下小溪流水,清澈见底,鸟儿鸣叫得十分好听。由于迷于游览,忘了返家,傍晚肚子饿得咕咕叫,想就地找东西吃,他来到一户农家说明来意。主人是位瞎眼婆婆,可做起事来却十分利索,生火、和面、抹油……转眼工夫,将饼子摆满一锅,而且十几个饼子,大小一样,一个挨一个,没有一个重叠或挤压。王羲之看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他好奇地问道,如何练出这等功夫。瞎眼婆婆笑答:“没啥窍门,功到自然成嘛!”王羲之听了这句话,联想到自己的书法,不禁茅塞顿开,忘了饥饿,一口气跑回家,抓起笔,埋头苦练起来。
【1】“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听了瞎眼婆婆的话后茅塞顿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王羲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是不能等待的,倘若等以后我长大了再学,恐怕就太迟了”,从王羲之这句话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3分)
如果你想去春游,想到哪里去?目的是什么?要做哪些准备?
。
16、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
(1)四(1)班学习成绩是李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虚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致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会修改病句。
(1)爷爷家的菜地里,种着各种蔬菜:南瓜、丝瓜、茄子、扁豆、水蜜桃、西红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的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长舍己救人的动作,感动了所有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他直说简慢抱歉的话,我看得出这是他在司令部里最大的排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语段。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深动,我很早就想看了。今天终于借到了,我非常高兴极了。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地读起来。读了这本书,我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奇怪。
1.第一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第二句中,删去“_________”或“_________”。
3.第三句中,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第四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19、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有些新的发现。请以“我的发现”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写清楚发现的过程,交代明白你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