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A. 自强求富
B. 君主立宪
C. 民主共和
D. 平等自由
2、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中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次会议上形成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3、下图人物既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又是收复新疆的“民族第一功臣”,这个人是( )
A.聂士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邓世昌
4、容闳说:“干王(洪仁玕)居外久,见识稍广,故较各王略悉外情,即较洪秀全之识见,亦略高一筹。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之故,亦能知其秘钥所在……”能体现材料中“干王居外久,见识稍广”,“略悉外情”的是他编著了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国闻报》
5、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时,预言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
C.巴黎公社失败
D.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6、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
A.国际主义精神
B.科学创新精神
C.民主法制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7、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帝斗争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图所示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
A.①段:走向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②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③段: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阶段
D.④段:农村生产关系逐步调整
9、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三大战役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抗美援朝战争
10、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一五计划”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间轴,发生在③处的是( )
A.广西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秋收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2、下图中所示人会证书颁发于( )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4年
13、如果在“百度”搜索中输“俄国和战争与和平”等关键文字,其指向的文学家应该是
A.莎士比亚
B.托尔斯泰
C.巴尔扎克
D.但丁
14、“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通过这一歌谣,可以分析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反帝爱国运动
B.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15、“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影响深远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工业化的成就巨大
D.“大跃进”成果明显
16、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17、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这反映出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平均地权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1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9、如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进行的农民家庭平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抽样调查表。据表格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农民家庭平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表
类别 | 耕地(亩) | 牛(头) | 犁(只) | 房屋(间) |
数量 | 19.48 | 0.43 | 0.73 | 4.17 |
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B.农业合作化改造开始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后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顾布前
20、洋务运动是中国人走强国之路的一次尝试,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它使中国富强起来了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为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力量
21、填空题。
(1)1952年底,除部分_______ 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曾经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 ,县委书记 等。
(3)中共________的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_______的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_
23、____________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___________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4、公车上书的背景:1895年,________签订消息传到北京
25、1931年_____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________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为________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7、____________年4月,黄花岗起义爆发,黄兴率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苦战一昼夜,起义失败。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__________”。历史上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起义”。
28、1839年,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900年,________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9、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_____发动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在_____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0、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3月,______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31、1915年,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引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2、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主要是指
(1)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___________制度。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的___________胜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3)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超额完成;1954年颁布第一部 《___________》
(4)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___,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3、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探索教国救民之路.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艰辛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爱国将领]
(1)战死在虎门炮台的广东水师提督是谁?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谁?
[农民领袖]
(2)是谁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这一事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维新志士]
(3)探索教国之路,甘为变法流血牺牲,史称“戊成六君子”的都有谁?(写出一位)
[精神引领]
(4)上述人物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的光明道路作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作于1927年的词
材料二: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这首词反映的是共产党人发动的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通过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哪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兵谏行动,史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