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积累,填空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6)“五彩缤纷”中的“五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稠密   破碎     精心 

 

3、课文内容回顾。

1.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描写人们谈论丰收年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故人庄》一诗中,诗人与朋友喝完酒后,约定重阳节时前来赏菊花,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竹节人》时,如果要完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一任务,须特别注意文中写“我们”投入地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4.《宇宙生命之谜》告诉我们,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____________;地球之外___________,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5.《故宫博物院》一文是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开国大典时。毛主席xuān gào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sù jìng______的天安门广场响起了pái shān dǎo hǎi______的掌声,接着,毛主席jiǎn yuè______了部队。

5、这种境界,______,又叫人舒服,_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的画“×”。

(1)从“客愁新”和“月近人”可以感觉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 )

(2)“建德江”位于浙江省。 ( )

(3)诗中“烟渚”、“野旷”、“江清”让人感到温暖。 ( )

【2】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抒情

【3】“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词,完成下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

A.首联中的“岱宗”是泰山的别名。   B.颔联“割”字写出了泰山的绵长。

C.颈联描写归鸟,交代了时已薄暮。   D.尾联描写了诗人登上山巅之所见。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快乐阅读。

游子咏(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

(1)临密密缝________ A.出门 B.可以 C.行动

(2)恐迟迟归________ A.意思 B.心中 C.心意

(3)报得三春________ A.光辉 B.月亮 C.照耀

【3】这首诗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4】诗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 )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 ),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 )着,( )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 )的草原(  )起来:( )声,( )声,(  )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 ________ 画出选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3选文中的三个一百五十里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_______,“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_______ 

10、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1)这段话围绕_____来写草原的景色的。(用文中的句子)

(2)由这段话想开去,我联想到了诗句:_____。(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读【   】中的句子,(1)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是_____,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

(2)这种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的好处是_____。(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

A.赋予景物人的思想感情,使描写生动形象。

B.情景交融,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惊喜、赞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3】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无边的绿毯”,把_____比作“白色的大花”,充满画面感。由作者的描写想开去,我还能想到:草原上的__________

【4】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媚,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

11、课内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梁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③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2】对选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三天就开花结果”,生动地写出了生物生长迅速。

B.“三天时间就开花结果”和现实有所不同,是作者的一种特殊写法。

C.句子中的“昨天、今天、明天”指的是具体的时间。

D.这句话能体现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生活的热爱。

【3】上文第二段具体写了瓜藤、竹子等在夏日里迅速成长的情形,请你另选择一种植物,用两三句话写出其在夏日里迅速成长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第②段已经写清楚了“生物在夏天是迅速生长的”,没必要再写第③段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 ||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文中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三处“……”的作用是一样的,表示(              

课文中四处“——”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第二处表示 (   ),第四处表示 ( )  

3课文分 (      )、 (   )两方面来写山雨之美。第8自然段则主要抓住关键词 (    )   

4缩句: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清洁柔软的手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汉字起源》,完成小题。

汉字起源

欧阳中石

关于汉字的起源,历来有多种传说。如“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周易八卦”“河图洛书”等等。其实文字的从无到有乃至获得广泛认同,是一个由群体参与,浩繁漫长的系统工程,绝非个人所能完成。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和史前文化遗址发掘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为科学研究汉字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

远在六千年前,半坡仰韶文化的陶器外壁,出现了整齐规则、有一定规律的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文字的萌芽”;距今约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有更整齐的山东大汶口遗址的陶器(灰陶尊)上,也发现了一些与后世汉字有渊关系的图形符号。这些“文字性的图画”或“图画性的文字”,被认为是象形汉字的原始形态。由此可以推断,汉字诞生的时间可能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几乎与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产生于同一时期。

——摘自《汉字艺术》

【1】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文中提到几种?(   

A.3

B.4

C.5

D.6

【2】考古从___________上发现了刻或图形符号,这些被认为是___________汉字的原始形态。

【3】作者称这些符号为“文字性的图画”“图画性的文字”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字诞生的时间可能在距今五六千年前”中的“可能”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了解哪种汉字起源的传说,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肆虐,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⑧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肆虐:______________

憔悴: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将军和上校的性格特征。

将军:__________________

上校:_________________

【4】第9段中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请分析将军“惊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如果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扩句。(至少扩两处)

浪花高。

风吹倒了小屋。

 

17、按要求做。(8分)

(1)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2)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缩句)

 

(3)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修改病句)

 

(4)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修改病句)

 

 

18、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14分=2+2+2+2+3+3)

(1)张先生已等候在门口。

改变词序,但句子意思不变:

(2)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改成反问句:

(3)屋子里特别热。

改成比喻句:  

(4)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小姑娘 的心灵,像一朵 的花蕾。

(5)仿写句子: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   ;我原想   ,你却  

6)选用以下词语中的2-3个写一段只有一个中心意思、通顺连贯的话。

孜孜不倦   胸有成竹   脱颖而出 熟能生巧 无论…………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改写下面的句子)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情境续写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感情。

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操场上,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园地。

请从你看过的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影视作品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或一部,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表达真情实感,语言通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