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一读,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词语。

(1)春节期间,街道两边bǎi tān(______)的xiǎo fàn(______)特别多,他们rè qíng(______)招呼着顾客。置办年货的人们也亳不hán hu(______),他们认真地选择,仔细地比较,为的是bì miǎn(______)自己买过之后后悔。

(2)当太阳向西山后nuó yí(______)时,我们会jué chá(______)到一日又溜走了,已无法wǎn huí(______)。但愿我们从现在开始,不再pái huái(______)不再dān gé(______)时间,努力奋进。

2、填空,使组成的词语都含有“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览 凝_______________

3、积累与运用

1.《伯牙鼓琴》选自_____,故事中的___________的深情厚谊深深打动了我们。他俩真可谓是________啊!

2.《京剧趣谈》中,为我们展现了京剧中的______________艺术表现形式。

3.读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因送青来”,我想到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诗句: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詹天佑修筑好铁路的____决心和____意志。 

(2)从《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中可以看出林肯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四字词语。

(1)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__________

(2)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__________

(3)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__________

(4)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__________

(5)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______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______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______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_。

【4】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_______。

7、按要求改写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请不改一个字,只动一动标点,将古诗改写成一个剧本。

(清明时节 。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不改一个字,只动标点,将古诗改成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每句删减一个字,不动标点,将这首七言诗改为六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指杏花村。

8、古诗积累。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鬓毛衰。

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

3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指的是(  )

A. 家乡的亲人 B. 村中的小孩 C. 诗人自己 D. 诗人的朋友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乐园。

海鸥老人碑文(节选)

海鸥老人在这个被污染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已找不到感情的寄托。他在喂海鸥时总是对着飞舞的海鸥轻言细语,亲切交流。他的感情第一次在人类社会的生存中,得到了抒发和共鸣。他喂海鸥一二十年,旁若无人。海鸥的到来,像老人记忆里的童年故事里的圣灵,带着天使一样的纯真和美丽,在数十年劫难之后又和他重逢了。

老人没有亲人,他为一些海鸥起了名字,认作儿女,天长日久,招之即来。他把仅够他维持生存的工资,拿出一半来与它们共享。

海鸥老人的称谓名副其实,为老人塑起这座铜像是民众的真情实意。为海鸥老人写碑文只要用民众的情意,无须重量级的文人教授粉墨登场。

他是布衣,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做了权贵和富豪们做不到的事,以出类拔萃的方式体现了人类共同崇高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开天辟地地以布衣身份,成为游人如织的公园里的一座雕像;以风烛残年的落寞形象,跟英雄一样巍峨于民众心中。

也因为是布衣,愿海鸥老人的事迹能像孟母择邻一类的故事一样,千古流芳。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

(2)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3)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2布衣在这里指(   )。

A. 穿布衣服的人   B. 布衣服   C. 平民百姓

3读画线的句子,想一想,这种品格和精神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海鸥老人是个英雄吗?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活处处有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你平时做个有心的人,细心观察,不断积累,学校以外的大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而且这里比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信,你跟我一起去走一走。

走在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形式多样的店名牌子,五花八门的广告铺天盖地,常使人眼花缭乱,但都离不开文字。说字,这里不乏书法名家的手笔,驻足品味一番,真是受益匪浅,让人流连忘返;商店广告的创意者更是绞尽脑汁,广告语无奇不有,细细地读上两遍,会让你真正懂得什么叫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更有趣的是有些同学会为一个经典成语、名言遭篡改而鸣不平,会因发现一个被包装得十分漂亮的错别字而兴奋不已。

好的电视节目能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变幻成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流,能把变化莫测的广博世界构建成一个个有序的知识的窗口,这里有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有比课堂更广阔的天空,这些无不和学好语文息息相关。

走进大自然,有人会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体验不到空气的清新,但笔下的作文却常能将大自然描绘得如仙境一般。细细推敲,这是一种没有灵魂支撑的躯壳一般的文字。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自然环境中的风雷雨电、花鸟鱼虫;艺术世界中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都会在我们心底留下层层涟漪,会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厚积而薄发,作文时信手拈来,点石成金,必然妙趣横生,活灵活现。

生活中离不开与人的交往,更离不开语文。有时需要写份留言条,拟份表扬稿;节日到了,送张贺卡给老师亲友,不忘附上一句句滚烫的话语;同学生病了,捎份诚挚的祝福给人带来慰藉。

生活处处有语文,有声的,有形的,无形的。只要不断用感官去捕捉,用心去体验,学习语文无时不能,无处不能。

1.解释词语。

受益匪浅: 绞尽脑汁:

2.作者在文章中从   、   、   、 四个方面,说明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道理。

3.“这是一种没有灵魂支撑的躯壳一般的文字。”一句中“这”指:  

 

4.怎样学习语文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5.联系文章的内容谈谈网络对你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

 

 

 

11、延伸阅读

中年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用“_______”画出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

2从文中找出表示“我”看到中年闰土时的心情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想想他们可能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 “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1】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请书法家写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择(  )。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玉米的馨香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拖拉机强制摘。”乡长说。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还未成熟,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老汉。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老汉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村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帐篷时,已是晌午了,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事情办妥了?”乡长问。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有点儿结巴起来。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篷勃。乡长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这很好。”乡长心里的那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接到任务——( )——( )——( )——三儿辞职

【2】“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联系小说前后的情节,三儿在望着那片玉米时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多次写到那片玉米葱郁、馨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小说,你认为三儿是个怎样的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暴风雨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A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B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仿佛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的人们。

⑦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的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 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C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⑩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有删改)

【1】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第⑦段的横线上。

【2】连一连。

烟囱发出的声响仿佛优柔、甜蜜的催眠曲

雨点的旋律 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绿叶上金光闪闪的水珠 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

远处闪闪发亮的村舍 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3】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景物的?把字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气味:______ 声音:______ 动作:______

【4】本文所写的时间是从_________________

【5】请按照提示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在下面的自然段序号间标“∥”。

第一部分:写暴风雨的过程。

第二部分:写雨后的美景。

第三部分:写作者感悟到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6】本文的题目是“暴风雨”,文章却用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雨后的景象,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天上挂着一弯新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面泛着波纹。(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爸爸对我说:“我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你妈妈做饭,你来帮忙。”放学后,我应该这么跟妈妈说:_________

17、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是闹着玩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句话。

(1)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2)晴天雨天。 老人每天来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9、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20、句型转换

(1)全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   的瞬间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起来了哪些瞬间的故事?是精彩的,惊险的、温暖的,还是美丽的?请回忆生活中某一个瞬间,拿起笔写下来吧。

要求:要围绕中心意思,把某一瞬间写清楚、写具体;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恰当的描写方法,表达真挚情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