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月光,完成练习。
(1)观察月光补充词语:_____的月光 _____的月光 _____的月光
(2)和“月光”有关的四字词语:
________星稀 众星________
________当空 ________风高
(3)和“月光”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和“月光”有关的名曲:___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纸盒子 (______)的新雨衣 (______)的天
(______)的云彩 (______)的空气 (______)的玻璃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哭——(_______) 解——(_______) 黑——(_______) 快——(_______)
4、按课文内容理解性填空。
1.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忘记英雄:《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暗含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大战役_________和_________;《狼牙山五壮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宋学义这五壮士演绎了一曲抗日悲歌;《灯光》讲述了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正如鲁迅现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习爷爷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一个地球》呼呼人类:_____________;一位身体瘦小的老人用15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_________》的故事,他是真正与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了。
请写一句话保护环境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
5、补充完整①她的小嘴________的温热气息,________我的面颊,我的泪________流了下来。
②刘备听了________,像________见到了青天。
③林中旷地附近长着________,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芳香扑鼻。
6、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潜”的意思是_______,通过这个字,我们体会到春雨_________的特点。
【2】用“ ”画出描写夜晚的诗句。
【3】作者想象到的诗句是: , 。这句诗的意思是 。
【4】想一想,写一写:春天的雨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你积累的描写春天的两句古诗。
(1) , 。
(2) , 。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
【3】在诗句“五岭逶迤腾新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的精神。
【4】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域。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根据资料可知,本诗是写的这五件事,仅仅是长征中的五个“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的描述才是整个“面”。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洛阳城,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1】这首诗是在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所写?
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意思,并写下来。回忆《泊船瓜洲》写出和这句诗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五味馆
《老人与海鸥》片断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找出一句写老人外貌的句子,画上“____”。这句话用了三个“_____”,写出了老人______________的形象。
【2】写老人节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风
①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虽然它们都是风,但是它们的脾性完全不同。
②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③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④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地摇摆着。高粱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⑤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睁不开眼。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因为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⑥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生机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后一句“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朗读时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
A.反问 B.商量 C.祈求 D.无奈
【3】为什么夏天的风叫“熏风”?请联系短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这篇短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每部分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点的“拂”“刮”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横线画出表达了作者决心改造大自然,要大自然为人类服务的句子。
11、阅读小说
兵与冰
天黑了。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起来。一辆客车已经被暴风雪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霜花一层层“糊”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还不到两周岁;还有一个兵,他那张脸看上去有些稚气,让人觉得他似乎还是个少年呢。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厚厚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实的羊皮军大衣。但,此刻,他却是车厢中最感寒冷的一个人。他的厚厚的军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因为,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里去求救。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帽子,给老汉戴上去。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也那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自己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年戴。少年接受时对他说:“谢谢。”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再后来,那位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紫,尽管她一直紧紧地抱着孩子。于是,兵又默默地脱了自己的棉袄……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雪一片片扫向悬崖下的峡谷。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兆头。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了车……
拂晓,司机引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欢呼,就是兵,就是一直默默的兵,就是那看上去很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尾,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冻成了冰,像一座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会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才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点的“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加点的“敏锐”一词为什么不能删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1自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
。
【5】第3自然段“兵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是对兵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这一处联想兵当时内心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选文最后一段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亲的歌声
①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口不离曲的歌迷。
②其实,父亲唱的歌并不动听。他没文化,不识“哆来咪”,也没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他只是随意地哼些俚曲俗调,或是从戏台上学来的零碎唱句,别人是很难听出他唱的内容的。但父亲唱歌时派头十足,有板有眼,有顿有挫,有时还摇头摆脑,扬扬自得,显出愉悦惬意的神情,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都称父亲唱的“无字曲”是“开心曲”。
③说是“开心曲”,倒是十分贴切的。那时日,父亲的生活过得很是艰辛。他一人独撑着十口之家,像驾着一叶扁舟在人生的大海漂流,随时有风暴的惊扰。他每天到街市摆个小摊,赚个一元八角,晚上回家如数交给我母亲,作为柴米油盐的资用。如若父亲一天不出去,家中便可能无米下锅。母亲常常为这种困境烦恼愁闷,父亲却十分坦然。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从不为生活的艰难怨天尤人,总是唱着歌迎接生活的挑战。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戏听曲,没有钱买票进戏院,就在街头看宣传剧,听民间艺人演奏。
④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像往日一样在睡梦中醒来。窗外电闪雷鸣,风呼雨啸。我寻不到父亲那熟悉的音调,心头顿时感到不安。茫茫黑夜,风狂雨骤,父亲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我看见母亲也睡不着,她怀抱小妹坐在床头守着小煤油灯,也在焦急地等待。壁钟已敲过十二下,又敲了一下、两下,夜深了。我在心中默默念着:希望父亲平安归来吧!蓦然,我听到了父亲的歌声。它透过了风声雨声,伴着小木车的“咿呀”叹息,从巷口那边悠悠飘来。父亲的歌声仍是那样脆亮,那样欢快。
⑤这以后,我一想起父亲那晚唱着歌顶风冒雨推着小车的情景,心中便感动不已,我好像从中领悟到一种人生的况味,明白了不少做人的学问。父亲没进过学堂,也不懂什么人生哲理,但他却能做到不为生活的艰辛而气馁,不为遭遇的困苦而哀叹,总是那样开心,笑迎人生风雨,这是多么不容易呀!
【1】文章以________为记叙的线索。
【2】文章第③④段的叙事主要为表现( )
A.父亲家境的困窘。 B.父亲辗转奔波,辛苦谋生。
C.父亲豁达、坚强的性格。 D.父亲的唯一爱好是看戏听曲。
【3】写出第③段中最能表现父亲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以后,我一想起父亲那晚唱着歌顶风冒雨推着小车的情景,心中便感动不已,我好像从中领悟到一种人生的况味,明白了不少做人的学问。”“我”领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柳公权拜师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世称“颜筋柳骨”。所谓“骨”,指其字体势劲媚、疏朗开阔的风格。他留下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金刚经》誉满古今。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并不好。有一天,一个卖豆腐花的老头经过,看到柳公权在写字,柳公权问:“我的字写得好吗?”老头说:“你的字就像我的豆腐花,没有骨,软塌塌的。”
柳公权很不高兴,说:“那你写写看。”老头说:“我不会写字,但我的朋友‘字画汤’,他用脚比你用手写得还好。”
柳公权第二天进城找“字画汤”,他在北街的一棵大树下,看到围着一群人,当中一人正用脚写对联出卖,柳公权从人缝儿中间钻进去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只见一无臂老人,左脚压纸,右脚夹笔,落笔之处,龙飞凤舞,豪放不羁。(羁:马笼头,引伸为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对联写完,博得阵阵掌声,人们争相购买。
柳公柳非常佩服,深知自己的字与他的字相比差之千里,于是向“字画汤”跪拜,说:“学子柳公权,愿拜老先生为师!”
“字画汤”说:“我有五十年练字的经验,也不愿当什么老师,现赠你二十字秘诀,拿回家作为座右铭,今后一定有成果。”老人用脚提笔写出二十个大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写完后又说:“在练字时,多观察翱翔的雁、悠游的鱼、奔腾的兔、脱缰的马,把它们的姿态融入你的字中,你今后一定能成功。”
自此,柳公权按照老人的指点去做,除了学习前人的风采,还独创一体,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1】根据解释把文中对应的词语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1)美好的名声名誉古今皆知。______
(2)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______
【2】下列对“柳公权从人缝儿中间钻进去一看”中“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钻”字说明柳公权很害怕,便偷偷去看。
B.“钻”字说明柳公权当时的心情很急切。
C.“钻”字说明“字画汤”的字写得非常好,路人都被他的书法吸引住了。
【3】“颜筋柳骨”中的“柳骨”指的是( )
A.柳树像骨头一样坚硬。
B.形容柳公权的书法僵硬挺拔。
【4】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公权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书法大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活雷锋——朱伯儒
朱伯儒伯伯高高的个子,他那双深沉的眼睛给初次见面的人一种严厉的感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凡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都热情帮助别人。人民的疾苦牵动着他的心,他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
朱伯伯关心他人的事迹多得很。
在河南省内乡县时,他看到这里的群众生活困苦,就写信给自己的妻子,要她把家里的旧衣服多寄些来给群众。
在武汉空军基地上,身为民工大队长的朱伯伯,成天和民工一起艰难地施工,他流的汗从不比民工少。民工的家属到工地探亲,他总是把自己的住房让出来,自己和民工挤在一起过夜。民工胡士元是个能干的好青年,可是身体弱,家庭生活又困难,他生病以后一连五年,都是朱伯伯为他出钱治病,接济他全家人的生活。
1975年,在火车上,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突然患病急需输血。朱伯伯毫不犹豫地献了血,又改变了自己的路线,一直把这位老人送回家。||
是什么力量促使朱伯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好事呢?朱伯伯说:“没有人民的养育,我活不到新社会,更不能成为一名干部。我对人民有感情,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和不幸,就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要尽力去帮助他们。” 朱伯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素不相识:
毫不犹豫:
2.这篇短文写了朱伯伯关心别人的哪几件事?
3.写出第二部分的段意。
4.文中哪几句话说明了朱伯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好事的原因?
15、改为转述句。
1.“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小强说:“下课后,你帮我把作业本拿到教导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习题
1.用关联词把两个分句合并成一个句子。
海水呈蓝色。海水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落山了,小鸟儿全都不见了踪影。(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并说说它们的不同。
【1】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吗?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尔纳的科幻故事能预见未来科学的发展。
凡尔纳的科幻故事情节曲折,妙趣横生。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照样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黄河飞旋而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的大地之上。(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这情景真让人惊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9、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与表达。
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有时因考试取得好成绩而喜笑颜开,有时因为遇到委屈而伤心,有时因为看到不平的事而怒气冲天……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请你写一件你经历过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