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鲁迅在《故乡》中表达人生哲理的话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眷(         )   遗(         )   浆(         )   魁(         

誉(         )   遣(         )   桨(         )   槐(         

3、看拼音写词语。

傍晚,天边出现了一片云锦,如同火yàn( )一般,把在chéng bì( )的河水里dàng yàng( )的píng zǎo( )都染红了,正当我仔细níng shì( )时,一shùn( )间,那火红的颜色便消失在天空里。

4、在下列括号里填上含有的词语。

(1)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  )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

(2)冬天到了,(  )凛冽,吹得衣衫单薄的我们瑟瑟发抖。

(3)向着希望前进,哪怕(  )骤雨也毫不畏惧。

(4)夏天的雨来得真快,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忽然间就(  )大作,电闪雷鸣。

 

5、品读下面的诗句,照样子填一填。

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事物:梅花                      品格或志向:不屈不挠、坚强。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品格或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    品格或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 品格或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结合注释解释词语及诗句意思。

1.解释词语:

客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并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_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_

③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_

8、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做题。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你仿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________ 第三句:风卷云 第四句:_________

【3】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声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1】《穷人》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写的。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是____________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在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4】“他现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这是描写人物______的句子。

【5】选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是哪些地方处处透出了“穷”?

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桑娜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选段)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找近义词:盼望( )     愿心( )

【2】这段话先后写了三个意思,请按顺序用三个词语概括。其中主要意思是哪个?

( )——( )——( )主要意思是:( )

【3】从“日日盼望”“好容易”“飞跑”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闰土的______和神态描写中,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

11、阅读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你就是他父亲□ 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逃学□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打那以后,我像换了个人似的,不再调皮捣蛋……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自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的一支烟了。

【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请将“我”调皮捣蛋的句子找出来,并工整地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

A.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总是会有收获的时候。

B.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有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C.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到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4】文章中所说的“名片”指的是__________。

A.父亲介绍身份的证件。

B.父亲的脸面。

C.我的表现。

【5】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在文章中找出与此相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并写一写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场笑了,我也笑了”这两个“笑”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7】在你的身上,有没有让父亲引以为自豪的“名片”呢?请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拓展阅读  

 你见过黑色的闪电吗?

1974年6月23日17时45分,著名的天文学家契尔诺夫在一场大雷雨袭击札巴洛日城时,亲眼看到一次飞速滚动的黑色闪电。开始是强烈的球状闪电,在灰色云层的背景下看得很清楚。无独有偶,包格旦诺夫上校于大白天在莫斯科城也看到一个平稳的、冒着气的黑色闪电,直径大约30厘米,像是雾状凝结物。它的身后呈淡红色的阴影,周围呈现深棕色的光轮,像烧红了的大火球,飞快地滚动,不久就爆炸了。

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后发现,黑色闪电与人们常见的天空中的条状闪电有很大的不同,它常附在树上、桅杆上、房顶上和金属表面上,呈现出瘤体状或泥团状。当人们用物体敲打它或摘除它时,它便会燃烧或爆炸。黑色闪电的本来面目很难被认清,人们往往把它看成是一只鸟儿或其他物体。当人或飞机接近它时,它就会变成球状体并发生爆炸,因此是最危险的闪电。黑色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分子气溶胶聚集物产生出来的。是由于太阳、宇宙光、云电场、条状闪电等因素长时间作用于空气产生的。当聚集物基本上聚成球状时,就会变成能爆炸的黑色闪电。

(1)“直径大约 30 厘米”一句中的“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2)第三段分为三个层次(已在原文中用“”标出),请写出层意。

 

 

(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4)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向他人介绍预防雷电危害的常识。

 

13、课外阅读。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写出下列词语正确的近义词。

惦念(__________    敏锐(__________    尊重(__________

【2】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我”为什么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我”为什么能在美国独自忍受陌生和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说谎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⑦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1】选文中写了老王与我们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第⑥段中加点词“烦”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散文《老王》写于文革之后,作者杨绛通过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讴歌了人性之美。

B.“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中“当然”一词含有理所应该的意味,表明我们之前对老王的帮助是诚心诚意的,并不求回报,更不想借此占便宜。

C.第①段寥寥数语,看似平淡,其实暗含深意,既交代了我与老王之间的身份差异,又展现了我们之间的融洽关系。

D.选文开头几节从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寒微的生活状态,目的只是为了表现老王的不幸人生。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芳草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狐狸救出了小狐狸。(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天地。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计算器一出现,算盘消失了;数码相机一出现,胶卷就没市场了;智能手机一出现,回家就不总玩电脑了;微信一出现,短信就没人发了……世界一直在变,请你发挥想象,想一想未来可能出现什么,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想象合理、丰富;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