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1)俞伯牙、( )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 )的传说,《( )》《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用“高山流水”比喻( )或( )。
(2)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 )。——孟浩然《示孟郊》。(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 )——王安石《伯牙》
(3)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个世上再也没有能像锺子期这样听得懂他的琴声的人了,所以他“( )”(原文作答),以此表达对“知音”锺子期的悼念。
(4)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原文作答)“( )”
(5)《书戴嵩画牛》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 ),讲了一件趣事。
(6)《书戴嵩画牛》讲述了实事求是的牧童、及时改正错误的杜处土。这则文言文说明了一个道理:( )。(原文作答)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3.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
4.《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_______。
3、佳句赏析。
句子: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一个“__________”和一个“__________”字,点出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与田野的特殊情感,才会如此关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静谧”不仅是环境的__________,更是心境的__________,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作者才与大自然相融为一,才有了他对草虫村落的这一次奇异的游历。
4、鲁迅先生曾把“早”字刻在桌上,督促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可以说,“早”是他的座右铭。你愿意写出自己的座右铭吗?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文素养。
(1)同在月下,诗人们却会有不同的感受。月亮在孟浩然眼中亲切可人:“___________,_________。”月亮在辛弃疾眼中清新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_______在《浪淘沙(其一)》中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的雄伟气势,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江南春》中怀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怀陆游曾经说过:“__________”;三国时期的曹植也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
6、诗歌鉴赏。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点明题意,”交代了时间,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是“客愁新”的原因。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描绘江南春天之景,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氛围。
B.前两句诗中所选的景物色彩明朗绚丽,花鸟山水相互映衬。
C.后两句诗中的“烟雨”将前两句诗中的所有景象融化其中。
D.后两句诗中的“四百八十寺”为实指,强调庙宇数量之多。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与儿子
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着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头仍寂静一片。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说:“睡吧。”
【1】文章第二段写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________而________,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________。
【2】通读全文,你会发现“我”追风赶月地回到故乡老屋,和父亲一起仅是先吃饭,再是聊家常,最后与父同寝。只为这些平淡琐事,“我”心里会感到失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先后两次落泪。第一次是由读信引起的,第二次是 __________
【4】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体贴儿子,儿子也体贴父亲的事情各一例,试加以概括将其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对夜色、月色有一些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结尾部分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父亲为什么“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它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1.画线句子中的“强盗”指谁?他们可能怎样奴役台湾人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中的“慷慨激昂”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决不允许”“一定”你感受到了郑成功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个句子表达对郑成功的赞美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公交站牌,完成题目。
小芳家住永兴镇。周日,她和同学们约好7:30出发去百花山,她们希望尽可能多玩一会儿。请你帮她选择最恰当的公交车。
【1】小芳最好乘坐_________路公交车。
【2】选择这路公交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草虫的村落(节选)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的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的智慧才能演奏出来的!
【1】文段主要写了( )
A. 甲虫的舞蹈 B. 甲虫的音乐 C. 甲虫的勤勉
【2】文段中“灵泉”的意思是( )
A. 山中的泉水流淌灵活、清澈。
B. 形容甲虫发出的音韵优美,像泉水一样流了出来,具有灵性。
【3】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两棵大树”实际上是指_________。
【4】文段中描写的音乐实际上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觉得这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般的蓝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
【2】短文第______自然段侧重描写了草原的静态,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______自然段侧重描写了草原的动态,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A.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B.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C.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D.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14、阅读理解。
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
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我想每一个练跨栏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就像踢足球的人知道贝利,打篮球的人知道乔丹那样。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必须承认,他已经成为我的一个偶像,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2001年,在埃德蒙顿举行的国家田径锦标赛上,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和约翰逊的第一次碰面。
很遗憾,那时的我还略显稚嫩,虽然说跑了13秒51,基本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这个成绩摆到世界的范围来看,就显得太普通了。也正因如此,我没有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那风驰电掣一般的速度。那次他得了冠军,成绩是13秒04。我暗暗地问自己:“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2002年,我参加了希腊雅典举行的国家室内田径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是我和他第一次同场竞技。但真的是很遗憾,那次比赛,我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没有完成比赛,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随着我的成绩渐渐提高,出国比赛的机会也多了起来,而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回首那段经历,我自己也禁不住有些气馁,整个2003年,我和约翰逊大大小小比了近10次,我全军覆没,没有一场胜利。但可以看到的是,我的成绩,从原来徘徊在第四五名慢慢进步到了跻身前三名。更多的时候,我一直拿第二名,而约翰逊一直是第一名。
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那样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这座大山已经不像当初那样遥不可及了,我甚至觉得我站在了山脚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翻越它。 2004年5月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家田联大奖赛,我等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跑了13秒06,而约翰逊的成绩是13秒13。我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约翰逊。此前在瑞士的洛桑,我曾跑出了13秒12战胜过他的13秒17。但那时我们并不是在一个组,称不上是面对面,我也丝毫没有战胜他的感觉。
然而,当我第一个冲过终点,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我的背影的时候,很奇怪,我并没有特别的兴奋。尽管,我跑出了13秒06的成绩,打破了自己当初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而这个成绩也是当年的世界最好成绩。
但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还是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是约翰逊让我意识到,这是真的。比赛完,他第一个走向我,同样是那个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
那一刹那,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击败了世界“跨栏王”!
1.文中“远方的大山”一语双关,说说它的两层含义。
2.请你说说“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3.找出文中作者极力渲染“跨栏王”约翰逊的句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并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5.文中写到自己在战胜约翰逊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兴奋,这是什么原因?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做成了好几样花生食品。(先改为“把”字句,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任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八月,天气极热。鸡套拉着翅膀,狗吐着舌头,蝉热得不停地叫。(热)
忙 冷 吵 辣 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王老师说:“明天早上八点半请准时到科技馆门口,我会在那儿等你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8、变魔术,改句子。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2.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书城看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想听贝多芬弹奏这首优美的《月光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将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此时,你有什么别样的情绪在心头?是难过,还是喜悦?是不舍,还是兴奋?是忐忑,还是向往?请将题目“毕业了,我很 ”补充完整,并通过具体的事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400字以上;习作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