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神圣( ) 照管( ) 呼唤( )
回荡( ) 喜爱( ) 滋润( )
2、请根据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曹植同样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纲也说:“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
2.面对蜿蜒的黄河,我从刘禹锡《浪淘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营造出动中有静的清幽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3、历史上有很多交友佳话,请你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故事,并完成练习。
(1)填空。
①_________之交——伯牙和锺子期
②刎颈之交——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之交——孔融和祢衡
④生死之交——______、______和张飞
(2)请你写出两句赞美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歌颂母亲的著名诗篇。后两句,作者用寸草心比喻子女的心,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2.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__;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
四月的冰河——________________;梁山伯的军师——________________
3.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
4.在本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的杨氏之子。
5.不惑:指人________________岁;期颐:指人________________岁。
5、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面对别人的冷( )热( ),他依然坚持试验。
(2)在妈妈的( )心照料下,我的病好得很快。
(3)烈火在邱少云身边熊熊( )烧,我却无( )为( )。
(4)我们都是( )黄子孙,我们是自强不( )的民族。
6、读下面的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
【2】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品读词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写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乡村月夜的宁静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描写词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7、古诗词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范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给诗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新:(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_,从“__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B.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D.《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情感虽带惆怅,却不悲伤。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____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_____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__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第三句的“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5】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
9、阅读。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快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远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我还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就在他的照像面前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总是要记在心上的。
【1】读文中画线介绍万年青的句子,体会万年青有怎样的特点,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3)坚韧顽强。
【2】联系上下义,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总是要记在心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后4段作者是在三个情景下怀念鲁迅先生的,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其中两个情境来。
(1)_____________。(2)写墓上荒草 (3)_____________。
【4】题目是“鲁迅先生记”,却以大量笔墨写“万年青”,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临近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老大爷撞了个翅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四处飞扬。这时,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焦急地拍着大腿:“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老人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 并自言自语地说 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 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一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交给大爷了”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
【2】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 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
【4】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按______顺序写了四件事,小标题概括为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其中详写的是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的百草园(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起它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一块根像人形的。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多。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一段中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动物和植物,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百草园的各种事物都写活了。
B.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句的描写属于听觉描写。
C. 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2】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百草园,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12、阅读《梅》,完成答题。
梅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 )
A.犹有
B.已是
C.争春
D.待到
【3】结合上述材料,你觉得梅花具有哪些品格?
__________
【4】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
材料一:_____
材料二:_____
【5】“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在“兰、竹、菊”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诗文名句。
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放羊的
①雨来赶着一大群羊,挤着,撞着,波浪似的,呼啦呼啦往村外涌去。
②这时候,地皮已经发白,天空也现出黎明时的蓝色。树林、草垛、院墙,也浮现出了它们模糊的轮廓。芦花村笼罩在冬天的浓雾里。
③雨来走进羊群里,悄悄问那八路军战士:“叔叔,你走得了吗?”他没看见,那战士的额头上早已冒出豆粒大的汗珠。雨来听见他咬着牙说:“别说话!”雨来一面赶着羊,一面两眼透过雾气,察看村头一堆一堆的火,心里盘算着,应该从哪里出去。
④雨来望着羊群里的战士,担心他走不动,又忍不住走过去,小声说:“叔叔,那个长犄(jī)角的大羊劲儿大。你趴下来的时候,可以扶着它走!”八路军战士因为伤口疼痛,声音颤抖地说:“别——吭——声——啦!”
⑤村头一堆堆的火,已经快要熄灭了。一阵风卷过,火星四处乱飞。雨来眼前一堆火的旁边,背靠背地坐着的两个鬼子都抱着枪,耷拉着脑袋,大概是睡着了。稍远一点儿火堆旁边的鬼子,也在那里抱着枪,打着盹(dǔn)儿。
⑥天空已经完全变成灰蓝色,东边天上出现了隐约可见的一抹早霞,雾气似乎也变得淡了。然而天还没有大亮。
⑦雨来看了看天色,又望着坐在火堆旁边打盹儿的鬼子兵,他用鞭子杆打着羊,用脚踢羊屁股,叫它们快走。可是,这些该死的羊,你越是着急,它们越是摆着肥肥的尾巴,一步挪不了半尺。
⑧羊群看见鬼子和火堆,害怕了,猛然间呼啦呼啦往一边躲闪起来。尽管那个八路军战士弯下腰,用身子阻挡,尽管雨来气得拳打脚踢,羊群还是往一边卷。一只羊被雨来打疼了,竟咩地叫了一声。这可不得了,很多羊都咩咩咩地叫起来了。
⑨这一下,把打盹儿的鬼子惊醒了。他们睁眼一看,这是怎么回事儿?只见从村子里滚出一团灰白色的东西。鬼子兵跳起来,把枪口顺过去,大声地喊着:“站住,什么的干活?”
⑩雨来一面看着趴下去隐没在羊群里的八路军战士,一面回答说:“放羊的!”
⑪雨来仍旧赶着羊群往前走,只见一个鬼子兵端着枪,满脸凶气地来到雨来跟前,瞪着眼问:“你的,哪边的去?”
⑫雨来神情自然地把鞭子向河沿一指,回答:“那边,放羊的干活!”
⑬这个鬼子兵上下打量一下雨来,又打量着羊群,自言自语说:“放羊的干活?”
⑭雨来点点头:“对了,放羊的!”
⑮鬼子兵挡住雨来,没好气地用大皮鞋踢着羊脑袋,说:“回去,我的不准!”
⑯雨来心里说,这可是糟糕,他不叫往外走怎么办?于是,雨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于团总的羊,于团总,城里大大的太君!”
⑰鬼子兵没有听明白,觉得自己受了欺骗,凶狠地叫道“什么的太君!”火堆旁边有个翻译官,听说于团总,就一面上下打量着雨来,一面走过来,在雨来的胸脯上打了一拳,说:“给我滚回去!”
⑱雨来咧起嘴巴,假装哭起来,一边拿手背抹眼泪,一边嘟哝着:“我说不来,于大奶奶偏叫我出来放羊,她硬说见了皇军翻译官,一提于团总就可以!”
⑲翻译官翻了翻眼珠,扭动着脖子,看看羊群,问雨来:“你说是于团总的羊,哪儿写着呢?”雨来仍旧用手背遮盖着眼睛,在呜呜的哭声里说:“你打听打听,芦花村除了于团总家,谁有这么多羊?”翻译官同鬼子兵说了几句日本话,鬼子兵把手一挥,翻译官说:“滚吧!”
⑳雨来扬起鞭子,抽了一下,雪白的羊,挤着、撞着、咩咩地叫着,奔向还乡河岸去了。
【1】用简练的语言将《放羊的》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2】联系上下文,选出对“那战士的额头上早已冒出豆粒大的汗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战士不能出村子,心里着急
B.战士看见鬼子,害怕被发现
C.战士受伤严重,强忍着疼痛
D.战士担心雨来,怕雨来受伤
【3】读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推测雨来此时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自然段中,两次运用了“尽管”一词,选出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强调情况危急,八路军战士有可能暴露
B.强调雨来担心羊群还是往一边卷
C.强调雨来遮挡不住弯下腰的战士
D.强调羊群看见火堆和鬼子害怕了
【5】文章第②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都是环境描写,选出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芦花村笼罩在冬天的浓雾里,强调芦花村的自然环境不好
B.天空中出现了隐约可见的一抹早霞,强调黎明就要来临了
C.天空慢慢变亮,雾气变淡,表明掩护战士的条件会更加不利
D.天空从蓝色变成灰蓝,雾气从浓转淡,表明天气发生了变化
【6】选出对文章第⑳自然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表明雨来心里十分着急,担心羊群再次失控
B.表明战士即将安全离开村子,雨来内心激动
C.突出雨来赶羊的技术好,鞭子挥舞得很轻松
D.突出羊群因为夜行而口渴,急于去河边喝水
【7】请结合文中对雨来的具体描写,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说说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看戏
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 那里面有歌 也有舞 有悲欢 也有离合 有忠诚 也有奸谗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上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颦一笑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______下来,______在地上,______到空中,______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我们的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融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先生。
【1】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再按提示填空。
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___)那里面有歌(___)也有舞(___)有悲欢(___)也有离合(___)有忠诚(___)也有奸谗(___)
这个句子里藏着一个成语:______,原本指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在短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颦一笑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______下来,______在地上,______到空中,______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句中横线上依次应该填写的词语是(______)
A.滚 落 溅 滴 B.滚 滴 溅 落 C.滴 溅 滚 落
这句话描写了女主角(______)
A.舞姿优雅 B.身段婀娜 C.唱腔美妙
【3】“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句话凸显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喜爱与尊重。
B.这句话表现了观众们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激情。
C.这句话从侧面衬托出艺术家表演技巧的高超。
【4】“我们的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作者运用比喻,表现出人民群众是多么地喜爱和珍惜人民的艺术家。
B.作者运用比喻,表现了女主角的美丽,有很强的感染力。
C.作者运用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梅兰芳先生艺术生命的辉煌。
【5】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反复强调“静”?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为后面的沸腾作铺垫。
B.说明观众还没有到齐。
C.表现了人们是多么期待演出开始。
【6】短文写了三个场面,请用小标题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自然段采用____________的写法,先写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5、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粒种子的力量很大。(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习题
1.用关联词把两个分句合并成一个句子。
海水呈蓝色。海水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落山了,小鸟儿全都不见了踪影。(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做成了好几样花生食品。(先改为“把”字句,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可以从下面的几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可以自创一组,开展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注意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要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还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写,不写错别字。
A、环境:开满鲜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小明
外号“包青天”的班长包晴
年轻帅气的班主任黄林
B、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车往的街头
人物: 充满爱心的学生丽丽
受伤的老奶奶
C、环境:月光下的村庄
人物:林建
林建生病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