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加点的字词。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

擎: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 坠:_______________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风雨同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已经八十一岁了,知道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终:_______________

4.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

不紧不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 划出其中的贬义词。

载(   )载(       )(   )激昂 浓(   )淡(     天工(   )(  

清(   )俊(   惊恐(   )(       )出(   )外   负隅(   )(  

3、认真读读这些拼音,相信你会写出恰当的汉字。

   tá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你能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再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2题)

(   )然失笑   (   )然开朗   (    )然回首

(   )然有序   (   )然跃起   (    )然不同

 

 

 

5、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鼎盛”的“鼎”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这个字共________画,第六笔是________。“鼎”的解释有: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②大;③(方)锅;④正当,正在。“鼎盛”的“鼎”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著名的咏________诗。

3用江船的明来反衬________云层的________

4诗人用字描写出春雨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宿建德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一个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类文阅读。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移家:搬家。②浑:全。

【1】这首诗作于诗人________时,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________的深厚感情。

【2】全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的无限痴情。

【3】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下列对“系”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的“系”是“约束、羁绊”的意思。

B.“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

C.“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D.“系”字符合春日和风吹拂的情景,表现出它们对主人的款款深情。

【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岁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

材料二:福建省某市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比例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来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儿童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

B.儿童处于成长阶段,不用控制体重增长。

C.营养不均衡会导致肥胖。

2从材料二可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现(   )趋势。

A.快速上升 B.快速下降 C.平稳

3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同意材料一中“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世界。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闪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的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画出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女儿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选段第三自然段两次用了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人在旅途”的徐霞客

从二十二岁开始,徐霞客就踏上了考察探险的旅程。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十分落后,长途旅行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但对于徐霞客来说,越奇、越险、越没人的地方,他越要去探个究竟。

有一次,徐霞客来到了湖南茶陵,要探访那里的麻叶洞。当地百姓纷纷劝阻他说:“千万别去,洞里有神龙奇鬼,从来没人进去过。”徐霞客从来不信什么鬼神,不但没有被吓住,反而高兴地前往,他要做麻叶洞的第一个探险者。

徐霞客举着火把进入洞中。洞的入口非常狭窄,他只能像蛇一样往前爬去,腹部和后背都擦着岩石,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但是,进入洞穴的深处后,他看到了一副精妙绝伦的奇景:一根根石柱光洁如玉,一块块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仿佛是________。

当徐霞客从洞中出来的时候,洞口已经围了好多人。他们原以为这个大胆的外乡人肯定被妖怪吃掉了。当徐霞客向他们描述了洞内的奇景时,人们无不对他投来敬佩的目光。在漫长的旅途中,徐霞客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什么困难都没能动摇他那坚强的意志。

【1】作者列举了什么具体事例说明徐霞客不畏艰险的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

【2】徐霞客进入洞中后看到了怎样的奇景?请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

【3】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出你的观点,并从短文中摘抄相关的语句印证你的观点。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

印证的语句:_____________

【4】“在漫长的旅途中,徐霞客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什么困难都没能动摇他那坚强的意志。”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这坚强的意志,让徐霞客遍访名山大川,并完成了《徐霞客游记》。

B.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徐霞客的赞美和敬佩。

C.徐霞客在旅途中遇到的所有困难,都被他轻易化解了。

D.探访麻叶洞只是他遇到的困难之一,作者用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徐霞客不畏艰险,有着坚强的意志。

【5】读完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圆固吞枣(zǎo zhǎo)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比挨(āi ái)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选择文中正确的读音,打“√”。

【2】写出文中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 —______ 认认真真—______

【3】用“ ”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看枣”的句子,用“ ”画出“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中“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

【5】用小标题概括这一段话的内容:___________。这一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的品质。

13、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来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节选自六年级上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1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这句以及“屹立”这个词语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的语句文中有许多,请你找出其中一到两处谈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三元桥换桥梁

20世纪80年代,中国以一种独特的交通方式为世界所知。当时的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每2人中就有1人拥有自行车。当时的中国人不会想到,局面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京,中国的首都,一个拥有21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汽车则有560万辆,如果紧密停放,可以覆盖整个城市的中心区。为了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6条环路主干线,7000千米的城市道路,1200条公交线和18条地铁支撑起北京的公共交通。即使这样,道路仍不堪重负,这也给城市道路的养护提出苛刻的要求。

三元桥,位于北京主干道三环路上,高峰时1小时就有1.3万辆车等待通行。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整座桥面临更换。但如果按正常方式封道维修2个月,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

工程师们计划在极限时间内将旧桥梁完成更换,他们将使用一个天才的方案。

2015年11月13日23时,三元桥换梁工程启动。

不到6个小时,拆除1600吨的中央旧梁。

24个小时后,旧梁清理完毕。

两台驮梁车举起新梁,以每分钟行走1米的速度,移动60米。

70分钟后,新梁就位,浇筑混凝土,摊铺沥青。

15日18时,交通恢复。

43个小时的背后,是150个日夜的精心准备,而周一上班的人们甚至没有注意到旧桥已换新颜。

【1】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会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

A.因为当时中国只有一种交通方式。

B.因为当时中国每个人都拥有自行车。

C.因为当时中国人主要依靠自行车出行。

【2】下列哪一项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

A.本文主要讲北京是一个巨型城市。

B.本文主要讲北京“三元桥换桥梁”事件。

C.本文主要讲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不会想到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如果请你来朗读本文,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

A.自豪的

B.高兴的

C.伤心的

D.沮丧的

【4】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说明:北京的交通______,北京的道路养护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一个词语代替“说”字,改写下面的句子,且意思不变。

科学家说:“如果人类还不爱护环境,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毁灭!”

答: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爸爸的启发下,让我解决了这道难题。(修改病句)

_____

(2)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

(3)静寂的草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仿写句子)

安静的教室喧闹起来:_____

(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

18、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20、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同学们,在你的身上一定能找到值得骄傲的地方,也许是学习方面,也许是思想道德方面,也许是体育方面……请你选择最突出的地方写下来,展示给大家,相信你是最棒的!要求: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你值得骄傲的一面,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