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课文《花脸》的顺序排列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

神气活现 跃跃欲试 垂头丧气 得意忘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1)科尔沁草原雨水chōnɡ pèi(   ),那zhǎo zé(   )地带萌生着许多花草,一条明如 li(   )的河流贯穿草原,这条河 yù(   )着草原人民。

(2)我们 shān shè shuǐ(   )来到青海,看到青海高原的那株柳树,狂风 nüè (   )也摧残不了它,这种艰rèn(   )不拔的精神让人感动。

 

3、积累运用。

(1)《宿建德江》后两句是唐诗中描写景物的名句:“野旷___________,江清_____________。”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外地游历时内心的__________

(2)“______别枝惊鹊,______半夜鸣蝉。_______里说丰年,听取______一片。”整首词让我们体会到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___________

4、补全古诗

1.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2. 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5、字典公公来帮忙(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寥,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如用部首查字法,应当先查 部,再查 画。这个字可以组词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用横线画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十种景物。

2.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

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   。白朴

的《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情绪,    

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3.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

了烘托人。

D.从此曲题目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念之情。

 

7、读古诗《钱塘湖春行》后作答。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象,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8、阅读理解

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①枯藤:枯萎的枝蔓。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③人家:农家。④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⑤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⑥瘦马:骨瘦如柴的马。⑦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⑧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身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B. 《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C. 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夜之歌》一文,回答下

1篇文章的主要容是什

时间  

 

干什  

干得怎么样  

2当时手里正拿着一?是用削什的?

答:  

3战争始,村子里的人就都了,大家边跑边喊着一句什么话

答:  

4的歌是向游击队传递么样的情?杜的叫呢?

答:  

 

 

10、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手机对人体辐射有多大

①辐射,是一种能量的传递,一般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②电离辐射,是指辐射能量足够高,可以把原子电离,比如核辐射、CT检查等,容易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伤,比如导致细胞癌变、不孕或引起胎儿死亡和畸形等。

③关于电离辐射的危害,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身体的细胞最终是由原子组成的,如果辐射的能量过高,原子中的电子被攻击,使其离开所属的原子而让原子带正电,细胞的物质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可能诱发癌症,因此这种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

④通常大部分人谈“辐”色变,主要是电离辐射。但是,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其原理是:当我们用手机拨打电话时,手机会向最近的基站发射无线电波,基站再把接收的无线电波传输到交换台,最后交换台呼叫转接到另一个基站或固话网络,从而实现通话。而向基站发送的无线电波,多多少少会被我们的身体吸收一部分,形成手机辐射。但是,相比X射线等电离辐射的频率,手机的辐射频率是很低的,所以没有必要对手机辐射过于恐慌。

⑤手机辐射会致癌吗?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这在学术界依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B类致癌物。简单说就是:手机辐射和致癌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证据并不充分。

⑥手机无论在通话还是待机,都会向距其最近的移动通信基站发射电磁波信号。手机发射的电磁波强弱(发射功率)与手机电量无直接关系。由于电量与辐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边充电边用手机辐射特别大的说法,也缺乏依据。但是有些手机充电时电池可能会发热,还是建议不要边充电边用手机。

⑦手机信号越差,辐射越大。这个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手机上显示的信号不是手机向外发出信号的强弱,而是手机从基站接收到的信号强弱。手机信号如果很差,则说明基站的信号到达手机的一端时就已经很微弱了,那么手机就会提高发出的信号功率,以便让基站“听到”,从而使辐射增大。接电话的时候频繁移动也是相似的原理,但也不用过于担心,手机自身发射的功率会有上限,这里的辐射变大也只是相对变大。

⑧手机辐射虽然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在准妈妈怀孕期间,有一段时间是“辐射敏感期”,这段时间便是在准妈妈们怀上小宝宝前三个月。这个时候的胚胎十分脆弱,如果准妈妈们长期使用手机,很容易对小宝宝的成长造成危害。

⑨虽然还没有权威的数据表明手机距离头部多远才合适,但是手机的辐射是随距离递减的。有研究称,距离为50厘米的时候,辐射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不过,也有很多人说1.5米。不论如何,1.5米至少可以保证休息时够不着手机,睡一个安稳觉了。

1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

2下列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哪两段之间最合适( )

[文段]而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并不能使原子发生电离,因此对人体损伤较小,包括微波、无线电波等。

A.第①和第②段之间

B.第②和第③段之间

C.第③和第④段之间

3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没有伤害。______

(2)手机与人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______

(3)小明到黄山旅行,手机显示信号不好,于是他频繁移动,寻求信号。此时,他的手机辐射较平时增大。_______

4许多人在正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还是对手机辐射有很多担忧。结合短文,找出至少三条理由来说服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仅次于人的动物(23分)

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北方的狼。

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

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着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了。

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生平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条狼,不知它从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只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藏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火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

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其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光。

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自己的死换回孩子的生。

熟睡的狼崽鼻子喷出的热气,在夜空中凝成弯曲的白线,渐渐升高……

1)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用“____”画下来。这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2)为什么“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母狼是如何帮助多个小狼过河的呢?(4分)

   

4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狼的聪明?请用“  ”画来,并说说你对这只母狼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过短文之后,你想对母狼或是猎人说些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站在最前沿

滂沱大雨日夜不停,越来越大的洪水(淹没 埋没)了庄稼。雷锋瞅着这没完没了的雨水,非常着急。

八月三日,运输连预备参加抗洪抢险。当时雷锋正在生病,连长分配他在家执勤,好让他休息一下。

命令刚传达完,雷锋跑到连部找连长,急呼呼地说:“连长,您咋能在这时候把我留在家里?”连长给他解释半天,他仍是不同意,(请求 恳求)说:“洪水正(威胁 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我能眼睁睁地瞅着吗?我请求跟队伍一块走。”经过再三研究,连里同意他一道参加抗洪。

来到上寺水库,成千上万人组成一支抗洪大军,与洪水展开了(激烈 猛烈)的战斗。暴雨仍然下个不停,水库的水不断上涨,眼瞅着便要漫过大堤,情况万分紧急。防汛指挥部决定开掘洪道,并且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部队。

雷锋虽然身体不好,但在这紧急情况下,他完全忘了自己的病痛,和战友们一起顶着暴风雨,踩着没膝深的烂泥,猛力地挖着。他手里的铁xiān qiān)挥舞着,由于用力过猛,他的铁锨头掉进泥里了。他干脆用手挖,挖一块甩一块,一口气干了

很长时间,手指火辣辣地疼,但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糟糕!手指流血了。身旁的同志chuī cuī)他上药,他说:“没关系,小意思。”接着用手挖起来。

连长来到雷锋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小雷,快到广播室,把咱连的好人好事宣传宣传。”

雷锋飞快地跑进广播室,喇叭里立刻传出他的声音:“同志们,听我言,英雄好汉出在运输连……”他的声音在狂风暴雨中回荡,激励着奋战中的抗洪大军。

猛兽般的洪水终于在英雄的人民面前驯服了。雷锋在这场战斗中表现的那种不避艰险、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

【1】用“/”把文中用得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划去。

【2】雷锋是在什么情况下参加抗洪抢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抗洪抢险过程中,雷锋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反映了雷锋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年的3月5日,你所在的学校一定也开展了“学雷锋日”活动,说说你在这天做了哪些好事,促使你做这些好事的动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童年(节选)

①外祖父拿走了几乎所有的东西,旧衣服、各种各样的物品、狐皮大衣,卖了七百卢布。他失了最后一点儿廉耻心,吝啬到了疯狂的程度。

②他几乎寻遍了以前的每一个老朋友,逐一向他们诉苦、乞求,说孩子弄得他一文不名,行行好吧,给点钱!他利用人家以前对他的尊敬,弄了一大笔钱,他拿着这一把大票子,像逗小孩似的在外祖母鼻子尖儿前晃悠:“傻瓜,看见了没有,这是什么?人家可是一分钱也不会给你!家里花钱上是严格分开的,该外祖父做饭的时候,吃的就特别差;而外祖母则总是买最好的肉

茶叶和糖也分开了,但是煮茶是在一个茶壶里,到这时候外祖父就会说:“慢,你放多少茶叶?”他仔细地数着茶叶,然后说:“你的茶叶比我的要碎点儿,我的叶子大,所以我要少放点儿!

④长明灯的灯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生活了五十年以后,竟然走到了这一步!看着外祖父的所作所为,我感到又好笑又令人生厌,而外祖母则只觉得可笑。“人越老越糊涂!八十岁的人了,就会倒退八十年,让他这么干下去吧,看谁倒霉!咱们俩的面包我们来挣!”

⑤我也开始挣钱了,逢节假日就走街串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片儿、烂纸和钉子。把一普特破布烂纸卖给旧货商可得二十个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十个戈比或者八个戈比。平常放了学也去捡,星期天去卖,一下子能得三十到五十个戈比,运气好的时候还要多。每次外祖母接过我的钱,都会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说:“真能干,好孩子!咱们俩完全可以养活好自己!”

⑥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像海泡似的大鼻子尖儿上。

1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

2画“ ”的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3在“我”的眼中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外祖母接过“我”挣的钱之后哭了,她为什么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风趣可亲的鲁迅

年近九旬的俞芳老人,七十多年前曾与鲁迅先生一家同住在北京的砖塔胡同61号。对鲁迅先生的风趣、善良及平易近人,她都有亲身的感受。∥

鲁迅先生表面上看,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尤其是对他的母亲和我们三姐妹。他只要有空坐上一阵,屋子里便会笑声不绝。

鲁迅先生讲笑话很有特点,讲起来娓娓动听,有时又把双眼一瞪,这使得听讲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他自己却一本正经,像没事儿一样。∥

有人说,鲁迅先生性格乖戾,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但事实上,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却是非常平易近人。

有一次,夜已深了,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王妈和我们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夜深人静,越吵越响,以致鲁迅先生整夜失眠。第二天,他精神不支生病了。我们三姐妹去探望,谈到口角的事,鲁迅先生问:“你们听到没有?声音可响啦。”我们便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喝止’呢?其实只要你咳嗽一下,她们就不会吵了。”鲁迅先生摇摇头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然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都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气也就消了。”

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还体现在对待人力车夫上。有一个叫二秃子的人力车夫,住在附近的一个破庙里,鲁迅先生经常坐他的车。每次回来,鲁迅先生给他的车费总是最多的。鲁迅先生常说,人家是要养家糊口的。又说,一个人平时用钱不可浪费,能节省的地方,应该尽量节省,但克扣劳力的钱是不应该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止(hē  hè)  相(chù  chǔ) 乖(hù  lì)  严(sù  shù)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动听  不苟______  

______  前______

【3】联系文章内容选出错误的说法。(  )

A.鲁迅先生神情严肃,不苟言笑,所以是一个性格乖戾的人。

B.加粗的词“其实”在句中起到转折的作用。

C.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体谅和同情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人。

【4】文章已用“∥”分成了三部分,请分别概括第二、三部分的意思。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的关系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生活中的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到了正午,天安门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仿写一个人物入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写出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花儿开了。

(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着朵。

(3)绵绵的春雨还在下着,滋润着的麦苗。

(4)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

 

17、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你知道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18、改为反问句。

(1)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看到欧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我们非常惊异。

 

 

19、按要求写句子。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流去。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后的六盘山空气清新,漫山遍野的树木一片碧绿,景色真美。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风吹绿了江南大地。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开展手拉手活动可以增强友谊。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我喜欢的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你喜欢的原因,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