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________,到处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2.“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词牌名是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_”相同。这首词上阕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______

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声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下阕以闪烁的星星、微微的小雨和突然发现的旧游之地,表现______________的乐趣,流露出作者对________的喜悦和对________的热爱。

3.“___________,死而后已。”我们常用这句话赞美________________的人。

2、古诗我会用。

1.陆游教导儿子,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尤其重要的是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用《观书有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新境界。

3.反动派不让鲁迅发表革命文章,但革命的春天是关不住的,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燕穿了一件新衣,问妈妈好看吗?妈妈说,女儿穿什么都好看。请用古诗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刮胡子,没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 ________

3、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飘带舞 ______铁 心___神往 居高_____

翠色欲___ ______骨 硕大无___ 全神_____

1.与“微乎其微”一词意思相反的的词语是________

2.形容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的词语是_______

4、重点突破

1.《冬夜读书示子聿》写的是   (朝代)诗人   ()      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他告诉孩子学习需要毕生的努力:“            ,            。”再告诉孩子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            。” 

2.《观书有感》的作者是   时期著名理学家   。全诗描写了四种景物,分别是:                 ;这首诗中写景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读书体会的诗句是            ,            ”。

5、补充完整下面的名言警句。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李白)

________________,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③有所期诺,纤毫必偿;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仔细读诗,根据注释理解诗,回答问题。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和雪的高下。

【1】“梅须逊雪三分白”中的“逊”的意思是(     

A.比得上

B.比不上

C.差不多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3】诗人对“雪”和“梅”的评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梅》中最后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A.乐于助人

B.取长补短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7、古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本诗作者宋代词人______,号_______,与其父苏洵、其弟_______合称“三苏”。

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______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_______,把雨比作________

3本诗后两句中“   ”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我能再写一句有关雨的诗句。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上阙描写的景物有      

2下面关于上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3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4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童年詹天佑

詹天佑8岁那年进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慧,求知欲强,可是在这里,塾师所讲的都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枯(  )无味,詹天佑对这一套烦透了。

他最感兴趣的是工程、机械等新知识。他用泥巴捏火车,做机器,身上老是装着小齿轮、发条、螺丝刀、镊子等等,一有空(kōng  kòng)就摆弄着玩。小伙伴们都称他是机器迷

一天,小天佑对他家的闹钟突然发生了兴趣,他想,这个方方的东西为什么能滴嗒滴嗒走个不停?为什么它能(  )时响铃?为什么它能始终这么均匀地走?家里的大人都有事出去了,小天佑决定要打开这个宝贝匣子,看看其中的奥秘。他把闹钟拿到隐蔽的地方,把零件一个一个拆开。他自己的脑筋也动开了:这一个零件是干什么用的?这一个零件和那一个零件为什么咬合在一起?那一个零件是什么力量使它摆动起来的呢?拆着,思考着,一直到把整个闹钟拆到不能拆为止。一大堆散碎的零件怎么按原样装起来呢?詹天佑凭着他那良好的记忆力,居然一件一件装好了,他也弄清了闹钟的构造与原理。

1871年,11岁的詹天佑以优异成绩考取我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的预备生。1872年,第一批留洋学生共30人登上征程了,詹天佑第一次乘轮船、坐火车,对这些洋玩艺非常着(zhuó  zháo)迷,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制造火车、轮船?他心中顿时有一种羞辱感,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求学,用科学来振兴祖国。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或读音。

2詹天佑为什么不喜欢在私塾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举了一个什么事例来说明詹天佑是机器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____”的句子,你体会到了詹天佑有一种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詹天佑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桥》和《穷人》片段,完成题目。

片段一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片段二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你发现片段一中,三处划横线的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一画线的句子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二画线的句子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处画线的句子,都是____________描写。

对塑造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材料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你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材料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本学期我们知道:阅读时,可以根据____________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果我要重点阅读桑娜的心理变化,我需要重点阅读材料______

【2】文中“忐忑不安”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我们了解到渔夫说的“是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中看出。

【4】从材料二中的加点字“熬”可以读出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和桑娜一样,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12、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2014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一览表

年度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2010

31.67%

58.07%

76.02%

2014

45.71%

74.36%

83.28%

材料二:2016年11月,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要组织学生每天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安排好学生家庭作业时间。

材料三: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也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专家表示,一方面,家长向孩子加压,逼他们加大学习强度以求获得更高分数,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

材料四: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戴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受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2009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一项为期3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近视的比例是40%。

1以上四则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呈什么趋势?(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3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近视发病率有什么变化?(   )

A.保持不变 B.明显减少 C.明显增加 D.不能确定

4据上述资料可知,造成视力减退的原因有哪些?(请写出3条)

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长,近视发生率就低。你认同这个看法吗?为什么?请联系文本信息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盼》节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满天星斗:__________

【2】新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写得这么具体?

______________

【3】从“怎么?”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

【4】文中通过与斗篷式雨衣的_____,突出了新雨衣的优点:管你下雨不下雨,______

【5】用“﹏﹏﹏”画出体现“我”对新雨衣喜爱的句子。

【6】“我”为什么盼着变天?这体现了小孩子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

【7】你从两个“安安静静”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

【8】文中画“ ”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天地。

《桥》(节选)

①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②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③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④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⑤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⑥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⑦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⑧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⑨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⑩小伙子瞪(dèng)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⑾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⑿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⒀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⒁ 老汉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⒂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⒃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文中“拥戴”是什么意思?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村民“拥戴”老支书?在文中用“ ”画出。

【2】第⑧和⑾自然段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运用这种修辞方法

有什么好处?对洪水和桥的描写,对表现老支书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是对老支书的__________描写,应该用_________语气 来读,这样读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文中老汉的两次“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爸爸说,到了那边,我就要学习西班牙文,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姐姐对我说:“我昨天太急了,你不要怪我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成转述句。

他对我说:“老师叫你过去一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同学们,2022年刚刚来到,在这崭新的一年里,你会有怎样的期盼呢?请以《2022年的期盼》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围绕中心“期盼”选取具体的事例或者从不同方面来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