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换上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

(1)这儿绿树葱茂浓荫蔽日,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2)我注意的看着,眼睛因景物繁多,来不及欣赏。( )

(3)海南三亚的热带风光,真让人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

(4)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心神极为不安。( )

2、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寸把长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教地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体的“一”字,他就是________。这学期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2.谈到“知音”,我便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人,“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

3.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音乐作品,我还知道他的作品,如《________》。

3、《好的故事》内容感知。

1.本文采用了__的结构,写了作者梦中的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

A.分— 总    B.总— 分    C.总— 分— 总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____________

3.文中“好的故事”指的是一幅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

4、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把与音乐有关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余音绕________   响遏________云   高山________

________惟肖   笔走龙________   画龙点________

阳春白________   巧________天工   天________之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词语,并选出一个词语造句。

____高望_____    ________   _____)(____行云   

年过花___   ____自受     好高_____     

______ ____不安席   ____然大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洛阳城,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1】这首诗是在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所写?

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意思,并写下来。回忆《泊船瓜洲》写出和这句诗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甲) 十六字令   (乙)望岳(节选)

毛泽东 杜甫

山, 造化钟神秀,

刺破青天锷未残。 阴阳割昏晓。

天欲堕, 荡胸生层云,

赖以拄其间。 决眦入归鸟。

1解释词语 钟:_____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十六字令》和《望岳》分别为甲、乙两首诗歌的题目。

B. 两首诗歌都突出表现了“山”之巍峨高耸。

C. 两首诗歌都借描绘“山”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诗人心中建功立业的豪情。

D. 甲被称为词中“小令”,乙被称为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

8、诗词曲鉴赏。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______________ 茅檐:____________

无苔:____________ 成畦:____________

排闼:____________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精彩赏析阁。

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远离( )  喜爱( )  马虎( )

出现( )  明白( )  残存( )

(2) 画线句子把______比作______。战士们是怎样照看这个小瓜的?试着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 通过读这一段话,你懂得了什么?

 

 

10、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我奇怪这树与草场之间竟没有一丝的过渡,不见丛生的灌木、蓬蒿,连矮一些的小树也没有,冒出草毯的就是如墙如堵的树,而且整齐得像公园里常修建的柏树墙。大自然中向来是以驳杂多彩的色和参差(cān cī       cēn cī)不齐的形为其变换之美的。眼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这草场不像内蒙古东部那样风吹草低见牛羊,不像西部草场那样时不时露出些沙土石砾。它像什么?像谁家的一个庭院。“庭院深深深几许。”①这样干净,这样整齐,这样养护得一丝不乱,却又这样大得出奇。本来人总是在相似中寻找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苏州园林那样的与自然相似的人工园林,获得了奇巧的艺术美。②现在轮到大自然向人工学习,创造了这样一幅天然的装饰画,便有了一种神秘的梦幻美,美得让人分不清真假,分不清是在天上还是人间。

【1】划去文中加点词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草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美”,即异样的_____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_____美,以及神秘的________________美。

【3】说说“冒出草毯的就是如墙如堵的树”中“冒”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哪句是写草场的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还给谁

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使我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1文中加点的句子指的是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   )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   )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     )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     )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一段中的哪句话描写了这次战斗的结果?请用横线画出来。

3  画出描写五壮士整体表现的句子,用  画出具体描写每位战士表现的句子,这样既有整体的场面描写,又有每位战士的细节刻画,让我们体会到,虽然他们的_________不同,但对敌人的______是一样的。

13、课外阅读

少年英雄谢荣策

一天,谢荣策和武装队长肖洪义正在农会屋里擦枪,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枪声。不一会儿,有人向农会报告说,从沈阳城窜出来的那股骑兵已经到了四方台,正沿着公路向茨喻坨村扑来。谢荣策和肖洪义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农会干部、土改积极分子和儿童团员安全撤出农会后,俩人才分头走出大院,与荣策同时离开农会大院的还有他的叔伯哥哥谢荣环,哥俩直奔谢家坟。当走到村西一座小土岗时,他们被国民党骑兵发现,敌人追上后,枪口对准他们凶很地叫嚷:“你们是不是儿童团?快说!不说实话就崩了你们!”荣策不慌不忙地说:“我们是学生。”一个国民党骑兵不耐烦地说:“学生?管他妈干什么的,带走。”于是,荣策和荣环被敌人捆绑着拴在马缰上,带到了村子里。

地主宋四环,听说国民党军队进村的消息后,穿上长袍,得意扬扬地走出了家门。当他看见荣策被匪军捆綁着时,便幸灾乐祸地走了过去,提高嗓门对院子里的匪兵说:“唉呀?这不是我们茨榆坨村大名鼎鼎的儿童团团长谢荣策吗?”宋四环的一句话,惊动了那些正在院子里、屋子里抢东西的匪兵,他们一个个像恶狼似的向荣策扑来。一个敌军官疯狂地叫嚷:“把这小子带进来,给我打!”几个匪兵把荣策推进屋,猛抽了一阵皮鞭。荣策怒不可遏,咬牙切齿地大骂敌人。当天下午,这伙骑兵押着荣策回到团部驻地四方台村。……

1948年3月13日,天气突变,乌云压顶,北风怒吼,古老的四方台大庙前变得杀气腾腾。人们立刻意识到刽子手要行凶了。敌人押着荣策和肖洪义,谢荣策和肖洪义昂起头,神色自若,步履坚定地登上广场中的一个小土台。尚其悦骑着马来到荣策面前说:“怎么样,谢团长,你不怕死吗?”荣策慷慨激昂地说:“怕死就不参加儿童团!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打回来,共产党一定会给我报仇!”敌人无计可施,凶残地下了毒手,罪恶的子弹打响了,年仅16岁的谢荣策和肖洪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找出描写谢荣策神态的词语,体会一下他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2自然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地主宋四环阴险毒辣的丑恶嘴脸。

3“天气突变,乌云压顶,北风怒吼,古老的四方台大庙前变得杀气腾腾”是(    

A.环境描写 B.细节描写 C.场面描写

4从最后一段对谢荣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4、阅读。

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看作是浪费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种花 鲁迅一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栽种的地方,也爱在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少年时,鲁迅就读了许多有关花木的书籍,像《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的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一个四舍院,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1924年秋天,鲁迅在西安讲学时,下榻处窗外有一丛盛开的白木槿花,他对花凝视良久,想构思一部《杨贵妃》的剧本。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看戏 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戏文。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讲课时,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鲁迅晚年定居上海后,在繁忙的写作之余,他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电影。鲁迅常同许广平一起,携带海婴去剧院看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新戏。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篆刻 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他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猜谜 小时候,祖母常教他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还在《长命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番。鲁迅还常幽默地用“谜语”来写信、题书名和做笔名。鲁迅用过的一百几十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团”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圍)”之意。

养鱼 有一次,内山完造先生赠送了10尾金鱼,鲁迅先生特地买来一只素白的金鱼缸,和夫人许广平一同兴致盎然地铺沙、灌水,植种掩映的碧绿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鲁迅先生很熟悉金鱼的生活习性,顾虑到缸面的水苗太密,会影响鱼呼吸氧气,他常暂搁手中“金不换”笔,仔细地把这些东西除去。

习武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学过柔道,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踉跄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

绘画 鲁迅先生童年时就喜欢绘画,30年代曾为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设计过封面,也为自己的文章画过插图。“君无常”画像就是他于1927年6月25日亲笔作的一幅,至今保存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记》里。

【1】鲁迅先生对“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的态度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自告奋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耳濡目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围绕_____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介绍了鲁迅先生种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武、绘画这七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4】“夏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徘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16、按要求写句子。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流去。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后的六盘山空气清新,漫山遍野的树木一片碧绿,景色真美。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风吹绿了江南大地。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开展手拉手活动可以增强友谊。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练习。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19、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20、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   写作

题目:《   让生活更美好》

提示:1.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先想一想,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2.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对你生活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