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特殊词语补充完整。

ABAC式词语  如:一五一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诗句、名言警句填空。     

(1)“雨”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在《诗经·采薇》中,“今我来思,_____”是一场凄苦的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_______ ,天气晚来秋”是一场让人欢喜的雨;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

(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庄子》中有“不精不诚,_______”之说,《论语》中则认为“________”,可见,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本。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巍巍乎若太山_____       汤汤乎若流水_____

尾搐入两_____       处士笑而然之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1)气喘吁吁(ABCC):________________ 

(2)昏昏欲睡(AABC):________________

5、拼读音节,结合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1)考试时,我时而低头沉思,时而fú àn( )疾书。

(2)人们都穿上了厚衣服,做操的时候显得很bèn zhuō( )

(3)píng dàn( )是真,远离世俗纷争,能让你的心静下来。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认真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完成选择题。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 之情(①悔恨  ②爱国  ③自豪)。

7、快乐阅读。

游子咏(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

(1)临密密缝________ A.出门 B.可以 C.行动

(2)恐迟迟归________ A.意思 B.心中 C.心意

(3)报得三春________ A.光辉 B.月亮 C.照耀

【3】这首诗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4】诗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

8、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1】判断下面的解释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作者对敌人不屑一顾,对人民全心全意。________

②题目叫“自嘲”,表面看是作者对自己的讽刺,实则是在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_____

③“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说明作者在当时穷困潦倒,生活落魄。_____

【2】下列对诗句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银行负责人面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样子。

B.鲁迅先生在黑暗的旧社会没有惧怕反动派的迫害,坚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夏天里的成长》片段,完成练习。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升级□ 跳班□快点儿□慢点儿□ 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在文中“□”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柏油路像植物那样,真的长高了。

B.柏油路受热变得膨胀。

C.柏油路变软了,就高了。

D.一眼看不到柏油路的尽头,目力所及处是天地相接的地方,看起来就高了。

【3】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A.这里的“赶时候”“赶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说在青少年时期要充分利用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环境。

B.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不能错过时机,否则会一事无成。

C.这句话是说人要在热天的时候努力生长,这样才能长得快,长得高。

D.在夏天努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做题。

最美的逆行

2017年8月11日,一张九寨沟地震救援现场照片在网络上刷屏:乱石飞泻处,众人逃离时,一名武警战士却奋力挥臂,逆行冲向塌方地段。这一画面,被镜头定格下来,被誉为“最美的逆行。”

这逆行的身影是谁?他为什么要冲向危险?经过多方寻找,这名在滚石危险中的逆行英雄,就是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十三中队士官张国金。在此处塌方山体下,张国全担负起转移游客的任务。濒临危险的那一刻,他用尽全身力气,背起游客冲出塌方地段。而那时,他已经不眠不休连续救援了40多个小时,但是,当他把游客转移到安全地带后,转身又一次冲向震中。

照片中的战士,只是众多救援官兵中的一个,事实上,在此次九赛沟地震中,像这样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逆行,还有许许多多。在教援的路上,塌方不断,道路受损严重,车辆无法通行。人民子弟兵徒步赶往震中,一边是水流急的深谷,一边是随时可能发生碎石滚落的山崖。但是,道路塌陷,阻挡不住他们向震中疾进的脚步;余震频发,阻止不了他们从废墟中营救生命的行动。

人们纷纷为英雄点赞,有的说:“别人忙着逃命,你们却忙着救命,向英雄致敬!“有人感动道:“选择了迷彩,就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向。”也有人担心英雄安危:“各位英雄,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灾难面前,走在最前列的永远是中国军人!在地震发生的那个夜晚,对于很多子弟兵而言,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枕待旦对他们来说,从来不是说说而已,“时刻准备“也就意味着时刻接受检验。

【1】借助字典,写出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水流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一张刷屏照片写起,先写了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择迷彩,就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向”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穿上迷彩服,就要有独特的个性。

B.选择穿迷彩,就要选择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

C.选择了做军人,就选择了危难之时舍生忘死,迎难而上。

D.选择了做军人,就要表现得与众不同。

【4】“一边是水流湍急的深谷,一边是随时可能发生碎石滚落的山崖。”这句话是对_________的描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突出了救援官兵的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题目“最美的逆行”的?请试着从事件和人物精神两方面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11、月  光  曲(节选)

   贝多芬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微弱(   )  激动(   )

2)画线句子写出盲姑娘

  。(2分)

3)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2)

 

4)贝多芬为什么又弹了一首曲子?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贝多芬如何想的?(3分)

 

 

 

12、课外阅读

刺 绣

中国的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

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古籍中称为针绣女红”。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项项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发明创造,犹如串串宝石,获得了全世界的赞美。其中居于前列的便有刺绣,它是基于的发现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唐代和宋代的刺绣工艺都有很大发展。白居易《秦中吟》一诗中写道:“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苏鹗《杜阳杂编》载:同昌公主出嫁时,有神绣被,上绣鸳鸯三千,并间以奇花异草。相传玄宗时宫廷中,为杨贵妃一人织造奇锦、刺绣衣裙的工人多达700人。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先后产生了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上海的露香园顾绣,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刺绣。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顾绣得到朝廷的赏识。到了清代,顾绣不仅名震海内,而且蜚声海外,吸引了不少国外商人来上海,他们大量订购顾派刺绣品,一时顾绣成为刺绣的通称了。

刺绣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1刺绣艺术历史悠久,它始于    ,发展于    ,盛于    ,到了    ,传播到世界各地,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刺绣的价值在于:             

2四大名绣是指              ,明代刺绣中最著名的是       。“        这个词语表示声名远播到了海外”。

3看到中国精彩纷呈的民间技艺,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夸一夸?

___________

13、阅读。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1)这位老人的耳朵真的聋了吗?

(2)这位老人为什么这样说?

(3)认真朗读这段课文,思考老人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14、课内阅读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在短文□里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

________

【3】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

【5】“我”主动说自己是父亲最大的孩子的用意是什么?我的机智勇敢来自于哪里?

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万花筒。

(1)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集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难道这篇课文描绘的不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吗?

 

(2)这篇课文运用的怎能不是对比的写法呢?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难道不美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有比画眉鸟的叫声更好听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难道地球不可爱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人们常说:“一个坏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一个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请你想想有哪些好习惯,然后选择其中一个写下来。可以写这个好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可以写这个好习惯带给你的好处……

要求:(1)题目自拟。(2)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注意围绕中心意思,内容要具体,条理要清晰,要有真情实感。(3)字数不少于45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