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无论……都…… 虽然……但是……
只要……就…… 因为……所以……
即使……也……
小刚是学校田径队的运动员,他训练非常刻苦。( )是盛夏酷暑,还是严冬腊月,他( )坚持训练。( )生病了,他( )要训练一会儿才肯休息。( )训练占用了他很多时间,( )他的学习成绩仍然很棒。他( )表现出色,( )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2、读了《浪淘沙》这首诗,我想起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__________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_____________”。
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宇宙生命之谜》一文,首先提出疑问“___________”,然后陈述了生命存在的______个条件,接着对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其他行星进行分析,其中着重写了人们对_________的探索,说明这些行星上_____________。
5、根据具体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小女孩冻得直duō suō( ),她quán( ) 着腿,冷风不停地guàn jìn()她单薄的衣衫里。我想她是快要dòng jiāng()了,此时,她是多么渴望有一个nuǎn hōng hōng()的火炉啊!
2.我们是光荣的yán huáng zǐsūn ()。万里长城是我们的骄傲,它wēi rán sǒng lì()在 lián mián qǐ fú()的群山峻岭之间。
3.站在海边,看那广阔wúyín(),bìbōwàn qǐng()的大海,你是否心潮澎湃?
4.战士们身穿kuījiǎ (),hàn wèi( )着祖国的边疆。
5.呼啸怒号不绝于耳,狂风与险浪、惊雷.hún rán yìtǐ()难分难辨。
6、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吕氏春秋》:“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③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1】补齐注释。
【2】这首诗写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并没有写弹奏的技巧和琴声,而是重点写了____________,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将这个峨眉山上下来的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如听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余响入霜钟”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D.“不觉碧山暮”是说音乐听着听着就到了早晨,与前一句中的“霜钟”呼应。
【4】“客心洗流水”中的“客”是诗人自谓,由此联想到孟浩然的“日暮客愁新”,我猜李白的这首诗在赞美琴声美妙、感慨知音的同时,也寓有_________________之情。
7、古诗文阅读。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你在诗中“____”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
【3】这首诗表面在写“竹子”,其实不然。想想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方法)?
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下列词语。
山郭:_______________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江南春*,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不少于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最糟糕的发明
不久前,英国《卫报》评出了“人类最精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塑料袋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把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理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食料或废留在野外的塑料,会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处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东西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如今,这事在中国也发生了。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这些动物误食了游人乱丢的塑料袋而命丧黄泉。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园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塑料袋的发明虽然只有100多年,但是它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它所堵塞的也不仅仅是动物的消化道了。重庆市1998年8月就由于嘉陵江、长江上漂浮的塑料袋堵塞了取水口,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流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据态,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集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关分的税。这个方法极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虽然提供塑料袋,但需付费。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没见多少人用环保布袋购物。关键在于塑料袋是白给的,用不用与人们的经济利益无关。看来,要抵制“白色垃圾”,除了宣传、号召之外,还需要采用经济手段。
塑料袋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都不能做往自家水井里吐痰的傻事。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
【1】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和____的说明方法。
【2】为什么说塑料袋的发明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______
【3】概括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
【4】请你给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______
10、课外阅读。
32个未接电话
①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
②我和同班同学小华留在学校补课,直到下午3点半才离开学校。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车站,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公共汽车开走了。还好,没多久,又来了一辆, 我们想都没想就跳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这时,天色渐暗了,街道两旁亮起了路灯。令人惊喜的是,下雪了!我们住的城市几乎从不下雪……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在柔和的灯光下,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 得格外宁静、祥和。如果雪一直下到明天,这个城市将会变得一片银白,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大约该下车了。定睛一看,糟了!怎么这么陌生?原来我们搭错车了!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找手机,想联系妈妈。可是翻遍了书包也没有找到,一定是早上落在家里了。更令人沮丧的是,我还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四下张望,尽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了 。我和小华决定不下车,跟着车返回到上车的地方。大约两个小时后 ,我们又回到了上车时的车站。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们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 停运了!小华忙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晚了,我还没到家,爸爸妈妈一定很着急!我自己也急得想哭。我们俩孤零零地站在车站,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害怕,我们不停地哆嗦……
③我是一个15岁的女孩,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是那种看见客人来了就想往房间里躲的孩子。从小我就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也很疼爱我。爸爸妈妈在塔沃拉地区开了一家服装公司,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要到半夜才回家。因为不放心我和弟弟,所以放学后让我们直接 去公司,在那里吃饭、做作业。
④去年,我上了当地一所著名的高中。学校功课很多,考试也很难。不过,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学校离公司很远,还好,学校附近就是车站,开往各地的公共汽车很多。平常我总是中午1点钟放学,两点钟就可以乘公共汽车到达公司……
⑤大雪还在下,这时我们已丝毫没有了欣赏雪景的心情,只是呆呆地站着。终于,小华的手机响了,是她的一个朋友打来的,问小华是否和我在一起,还说我妈妈很担 心我,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家。挂断电话后不久,弟弟打来了电话,他一个劲儿地责怪我:怎么在外面呆了这么 久,妈妈急得都哭了,说再不回来就要报警了。我告诉他,我们搭错了车。晚上7点左右,终于盼来了叔叔,他先把小华送回家,然后带我回家。
⑥一到家,我马上去拿手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让我震惊:32个未接电话! 20条信息!在我没有回来的这几个小时里,妈妈居然给我打了32个电话,发了20条信息!顿时,强烈的自责让我无地自容。我哭了,我无法想象这几个小时妈妈是怎么度过的!
⑦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对不起妈妈。第 二天一大早,我见到了一脸疲惫的妈妈,我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妈妈慈爱地说:“你长大了,以后出门一定要记得带手机。”
⑧通过这件事,我想了很多。是的,我已经长大了。也许,我要改掉的不是忘带手机的毛病,也不是记 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而是要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妈妈,请您放心吧 !以后,我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
(原文荣获第十三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一等奖,作者为余义君,有删改)
【1】选文为什么用“32个未接电话”为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1)从叙述顺序来说,选文的第③④语段属于什么顺序?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文中有关“我”和小华被叔叔送回家这一情节只用了一句话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运用选文的相关内容,在文中的“我”和妈妈两个人物中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②⑤语段都写到雪,心情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和生活体验,说说选文对你的启示(至少说3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大兵
①天快要黑了。
②暴风雪呼啸着,道路被雪埋住。一条山中公路上,一辆客车已经被困了六七个小时。车厢里的温度,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③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孩子还不到两周岁;还有一个兵,那张脸看上去有些(幼稚 稚气),让人觉得他似乎还是个少年呢。
④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厚厚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实的羊皮军大衣。但,此刻,他却是车厢中最觉得寒冷的一个人。他的厚厚的军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里去(救援 求援),可他不肯去,怕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他见一个老汉冻得不停地淌鼻涕,挂了一胡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帽子,给老汉戴上。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忠厚 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⑤后来,他又将自己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年戴。少年接受时对他说:“谢谢。”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⑥再后来,那位年轻的母亲哭了,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紫,尽管她一直紧紧地抱着孩子。于是,兵又默默地脱了自己的棉袄……
⑦天黑了,风雪更加狂怒。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一个男人想用200元钱换走兵的大头鞋。兵沉默了片刻,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⑧兵从车厢的这一端,(搜索 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⑨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雪一片片扫向悬崖下的峡谷。车开始悄悄地倒滑向另一侧的悬崖。车内的乘客大多昏昏欲睡,没有一个人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的兆头。但兵敏锐地觉察到了,他下了车……
⑩拂晓,司机引来了铲雪车和消防营救队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欢呼,就是兵,就是一直默默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的兵。
⑪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尾,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雪更大了,漫天飞舞着一簇簇白色的雪团,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冻成了冰,像一座冰雕,在天和地已经溶成一体,形成的巨大的幕布下,渐渐清晰……
⑫事后人们才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还不满19岁。
【1】用“√”画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环境推动情节发展。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图表,理清故事情节。
【3】随着情节的推进,兵的形象渐渐清晰。从“最后”“只有几滴酒”等词语,读出他______;从“依次推醒”“所有的人”“敏锐地感觉到”等词语,读出他______;从“他下了车”“用肩顶着车尾,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等语句,读出他______。
【4】文中的兵看上去还是少年,不满19岁,为什么题目却是“大兵”?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这四段话接照( )顺序,写了不同情况下的见面,表现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之间由( )到( )到( ),已经从不熟悉到熟悉,越来越亲密。
13、寒假里,六(1)班的同学们将继续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大家打算到颐和园登佛香阁。请依据下面颐和园的游览时间和票务信息,选择正确选项。
【1】同学们能开始登佛香阁的最早时间是( )
A.6:30
B.7:00
C.8:30
D.9:00
【2】每名同学至少要准备多少元钱购买门票?( )
A.15元
B.20元
C.25元
D.30元
14、阅读短文,做练习。
一碗水的愤怒
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暑假时,久居都市的我与朋友结伴西北行。七月天气如火,车子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村子因树而得名,叫“五棵树村”。村头有个苗圃,绿绿的一片,让长途跋涉的我们略感一丝凉意。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小姑娘,能不能给点儿水?”我不停地用毛巾擦着好像永远也擦不干的汗,渴望能洗一把被汗水渍疼的脸。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转身走向苗圃后面的小屋子,屋子里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老妇人的脸上带着世事洞明的安详。小姑娘轻轻对老妇人说了些什么,老妇人点点头,从腰间“哗啦”一声摸出一串钥匙。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木桶小心地汲出一点儿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把?快喝吧!”我看了一眼,那水里竟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
本来我是想洗把脸凉爽一下,喝的水我们自带了许多瓶纯净水。等小姑娘转过身去继续“滴”她的水后,我让同伴把那碗水倒出来,开始洗脸。
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地投来愤怒的目光。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作孽呀!”突然摔倒了。小姑娘却不去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着冲到我身边,一把抢过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后竟跪在地上,伸出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儿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妇人跑去,慢慢地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口中知道,这村周围和黄河大堤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妇人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妇人挖的。前年大旱,水窖也难以存住水了,为了让刚栽上的小树苗能够成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
老妇人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们不知道缺水的苦,这样糟蹋水,我心疼呀!”
【1】形成解释,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都看得透彻明白。(____)
②比喻勉强维持生存。(____)
③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____)
④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____)
【2】获取信息,题目“一碗水的愤怒”中的“愤怒”指的是______和______的愤怒,她们愤怒的原因是______。
【3】鉴赏评价,读文中的画线句子,结合描写小姑娘动作的词语,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获取信息,《一碗水的愤怒》和《只有一个地球》这两篇文章都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__________。
【5】创意运用,为了呼吁更多的人节约用水,请你设计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改为反问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缩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6、 改成比喻句。
晨雾飘浮在黄海滩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②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19、按要求做。(8分)
(1)我们班将近40人左右。(修改病句)
(2)小狐狸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着他的手。(缩句)
(3)我们欣赏了一幅草原风景画册。(修改病句)
(4)树叶飘落在地上。(改为拟人句)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编故事
要求:下面提供了四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车站 人物:我 哥哥
环境:楼道 卧室 人物:爸爸 我
环境:热热闹闹的街道 人物:街边要饭的“大侠” 东林
环境:厨房 人物: 妈妈 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