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近字组词。(6分)
2、写出下面加点词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______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______
3.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______
3、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860年qīn lüè(____________)者们闯进圆明园,把奇珍异宝一扫而空。为了xiāo huǐ(____________)zuì zhènɡ(________),就把金碧huī huánɡ(____________)的diàn tánɡ(____________)、línɡ lónɡ(____________)剔透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全部用大火化为灰烬。
4、按所学内容填空。
1.“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写出了两场战斗红军的不同感受。
2.“ ____________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的这两句诗运用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云涌雨急的情景。
3.“ 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诗词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突出了夜晚的宁静。
4.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课文回顾与积累填空。
(1)在《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把乌蒙山比作___________,在最后翻越岷山时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长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带点词语的意思。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_____________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商山①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④驿墙⑤。因思杜陵⑥梦,凫雁⑦满回塘⑧。
(注释)①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②征铎(duó):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③槲(hú):一种落叶乔木。④明:使……明亮。⑤驿墙:驿站的墙壁。⑥杜陵:这里指长安。⑦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⑧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1】下面哪句诗最能表现出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 ( )
A.鸡声茅店月 B.人迹板桥霜 C.槲叶落山路 D.凫雁满回塘
【2】全诗紧扣“__”二字,选取了鸡声、___、__、人迹、___、槲叶、枳花等典型景物,将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3】诗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
7、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从诗的前两句看出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后两句在结构上有两两相对的特点,写出你积累的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练习。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吾曹:我等,我辈,我们。③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1】下列对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B.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C.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D.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A.指人民的困难和痛苦。 B.因为疾病引起的痛苦。
C.对敌人的憎恶厌恨。 D.指心中的悲伤之情。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A.稍微 B.微小 C.少许 D.一些
【3】你觉得牵动作者心情的是什么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从这首题画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1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在线
甲 到刚劲(jìng)端庄的方块字里,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 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女娲(wā)、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g)绕耳畔;
丁 在爷爷的臂弯下蹒(pán)跚(shān)学步,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丁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 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 敖(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 手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1) “蹒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五月端阳”是指什么节日?“敖包会”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一定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一个英雄和有关他的一个故事。
“水浒”中的英雄人物________,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中的英雄人物________,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完成填空。
①这两节诗中提到的神话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②现代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5) “枫桥的钟声”是指________写的古诗《__________》;“大漠的孤烟”是指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古诗《__________》。
(6)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民俗丰富有趣!生活中你对其中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写一写你对它的了解或者它给你的感受。
10、课内阅读。
1.阅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1)给这段话起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反映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阅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话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刚”“一”“同时”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说说这位江湖郎中究竟错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下。
古时候,有个人突然犯腹痛,只得请一个江湖郎中看病。郎中翻开医书,只见上面写着:“腹痛,巴豆不可轻用。”于是,他给病人开出了大剂巴豆治病。结果,病人吃了巴豆,不久就死了,家属将郎中告到了县衙,见官时他竟振振有词:“巴豆不可轻用,不就是要重用吗?” 一时,令审案的县官哭笑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①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②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表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③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④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⑤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来的书,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⑥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2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给上面的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
【2】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
鲁迅(______)想得到《山海经》,谓之盼书:抄写令他(______);他读过的书(______);他收藏书时,将其捆扎得(______)。
【3】“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读过的书可以将大海填满。
B.她特别喜欢读关于大海的书籍。
C.他读过的书非常多。
【4】用“_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5】读着文中画横线的两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么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交通员
我们在汉阳的龟山脚下安了家。地下党的县委机关就设在我们家里。孩子们都没有上学。立安在家里,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我。他老是委屈地说:“妈妈,爸爸怎么不给我任务呢?”
交通员老赵被敌人抓走以后,孩子的爸爸派立安把两封要紧的信送到(指定 安定)的地点去。他机警地完成了任务。以后,立安就成了我们的小交通员。
腊月里,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立安冒着风雪,把报纸和文件送到工人住宅区,一天得跑十几里路。孩子对那一带非常(熟识 熟悉),几乎每所房子都进去过,跟每个工人都打过交道,成了那里最受欢迎的客人。每次回来,立安总要带回一些好吃的东西:糖果啦,麻花啦……都是工人们送给他的。他舍不得吃,带回来分给弟弟妹妹。只有一件礼物,他自己留下了,那是王叔叔送的一对褐色嘴巴、黄色眼睛的斑鸠。他把斑鸠装进竹笼里,挂在屋檐下。
可是,下次再去,王叔叔已经不在了。推开虚掩的房门,就听见有人吆喝:
“站住,干什么的?”
墙角里冲出一个人,用枪逼着他。孩子一下愣住了。不过他马上镇静下来。
“把豆腐钱给我吧!”
“出去! ”特务推搡着孩子,“谁欠你豆腐钱! ”
孩子哭着嚷开了 你不讲理K我爹病了 叫我来收18号的豆腐钱 你不给 还推人
你看清楚了 这是17号 再不出去 崩了你 孩子趁势退了出来
他怕再遇见敌人,忙跑到僻静的地方,把文件烧了。随后,悄悄回到17号门前,在墙壁上画了个记号。
立安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爸爸。爸爸称赞道:“做得好!遇见敌人就得随机应变。万一落在敌人手里,就是死也不能说出实话!交通员就应该这样!”
孩子全神贯注地听着父亲的教导,一字一句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舍不得(shè shě) 教导 (jiào jiāo)
【2】用斜线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立安是一名______(合格 不合格)的交通员,从______可以看出来。(多选)
A.他装成是收豆腐钱走错门的孩子,巧妙地骗过了敌人。 B.他悄悄地在17号门前的墙壁上画了个记号。
C.他到僻静的地方去,把文件烧了。 D.他跟敌人作斗争,宁死不屈。
【5】你从立安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五位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语境,填写与“说”有关的词语但不要出现“说”字。
伯牙内心想着高山时弹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啊,我仿佛看到了巍峨高耸的大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17、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为反问句。
(1)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看到欧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我们非常惊异。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寒假阅读高尔基的《在人间》、《我的大学》,与同伴、家长交流。
任选一题:
(1)《 之歌》
(2)《写给未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