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将合适的关联词填到句子中的括号里。

(1)它们嘲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 )你真的会开花,(   )没有人来欣赏你。

(2)(   )有没有人欣赏,(    )你们怎么看我,我(    )要开花。

(3)(     )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     )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

(2)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

(3)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     ( )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并按要求答题。

( )的草原       ( )的枪口   ( )的小屋     

( )的菜园     ( )的喜悦   ( )的海浪

上面的短语中属于环境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选词填空。

欢畅   欢呼 欢聚 欢跃   欢快

(1)喜讯传来,人们立刻(  )起来。

(2)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全国人民无不鼓掌(  )。

虽然……但是…… 既然…………

只要…………   不但……而且……

(1)你(  )知道错了,(  )应当改正。

(2)这篇短文(  )多读几遍,(  )能理解它的意思。

 

5、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汉字书写正确美观。

mù dǔ   páo xiào   jiǎn yuè   wàng hū suǒ yǐ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

A. 对比 B. 排比 C. 比喻 D. 拟人

2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两种人对人民不同的态度。

3诗句热情歌颂了________,批判了_________

7、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用“/”划分朗读停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解释下词语的意思。 

莺啼:___________

四百八十:__________

楼台: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D.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5】为了突出江南春*,诗人选取了哪些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两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作者)写的。

【2】从上面两首诗中各找出一处对偶句,用“ ”画出来。

【3】在建德江,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心是_______________的;

在故人庄,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心是______________的。

【4】在古诗中,作者往往会借助一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江清月近人”中的“月”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还来就菊花”中的“菊花”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又到秋天

初秋的早晨已变得沉静,太阳也姗姗来迟了。天空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青灰,略显着忧郁的神情。秋天收敛起张扬,进入了沉思。

我们每每会被季节里异彩纷呈的景致感染,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而我,似乎对秋天情有独钟;到了秋天,心中会自然涌动起一股缠绵的情谊。并且,只有到秋天,才会产生浓浓的醉意。我在秋天里徜徉,在秋天里沉醉,又在秋天沧桑的目光中,去感受她的静谧与安详。

秋天深情的回眸,是否会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岁月?我们曾经蒙昧无知,我们曾经天真无邪;我们曾经在无忧无虑中沐浴灿烂的阳光,呼吸洁净的空气;我们又曾经在童年的梦里编织绚丽的彩虹。(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1)姗姗来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忧无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在短文中画出来。

3喜欢秋天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短文最后一段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主要写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

B. 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

10、现代文。

我怕把你弄丢了

①母亲七十岁了,患了老年痴呆,很多人都不认识,很多事都不记得。趁着她身体还好,还有一些记忆,我打算带她到上海旅游,那是她一直向往的城市。买了两张卧铺票,带上相机和一些生活用品,我和母亲上路了。

②一路上,母亲都很开心,像一个跟着父母出远门的小孩,看着窗外疾驶而过的风景,不停地发出惊叹声。夜幕降临,其他乘客都躺下来休息了,母亲依然趴在车窗边,孜孜不倦地看万家灯火的夜景。

③直到凌晨一两点,母亲才似乎是真的累了,疲倦地躺到床上,很快,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④列车到达杭州南站时,天刚刚泛亮,再过一两个小时,就到上海了。我打算叫母亲起来洗把脸,吃点早餐,可是看她睡得那么香,不忍心叫醒她,就蹑手蹑脚地下床,独自到了洗漱间。

⑤洗脸,刷牙,再补补妆,这一切做好时,列车正好启动,载着一车的人赶往下一站。我走到卧铺旁,往床上一看,上面空空如也,旁边的座位上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⑥旁边的乘客问:“你是在找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吗?刚才在杭州南站时,她已经下车了。”

⑦怎么会这样?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找到乘务员说明情况时,我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

⑧但是列车不能停,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离杭州越来越远,离母亲越来越远。那一两个小时,我坐立不安,脑子里不停地闪现母亲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她会不会迷路?她会不会被坏人骗?她会不会饿着渴着?

在一寸寸的煎熬中,列车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我拿上行李,跳下车,拦了辆出租,直奔杭州而去。一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快一点。

⑩幸运的是,通过乘务员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已经找到母亲,此时,母亲正站在进站口等待我的到来

看到母亲白花花的头发和佝偻的身影,我终于如释重负,火烧火燎般的焦急化作了一句埋怨:“妈,你怎么一声不吭就下车了呀?你知道我有多着急吗?”

母亲忽然往前一步,紧紧抱住我,哽咽着说:“我怕把你弄丢了。”

原来,母亲醒来后看不到我,就赶紧随着人流下车寻找,她怕晚一分钟,就把我弄丢了。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我在车上心急如焚,她在车站一定比我急十倍百倍,在拥挤的人群里,怎么也找不到女儿熟悉的身影,母亲的心,该经受了怎样的煎熬啊!

这简单的一句话,如刀子般割着我的心,我的眼泪瞬间就汹涌而下。

记得我六岁那年,母亲挑着担子到车站卖水果,我跟着去了。她给人称完苹果,一回头,怎么也找不着我。

母亲顾不上一挑新鲜的水果,疯了一样到处寻找。在车站找了一圈后,泪眼婆娑地看到了站在担子前等她的我。其实,我只是去了趟厕所。

我放学后晚一分钟到家,她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我和同学出去玩,不到半小时,母亲一定会出去找;和朋友聚会,无论多晚回家,母亲总会坐在门口等着;在外地求学,电话不准时打回家,母亲就会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结婚后长时间不回家看看,母亲就会寝食难安……

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因为太在乎,才时时刻刻害怕把你弄丢了。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让她随时可以看见我,听见我说话,不然,母亲会一直生活在害怕弄丢我的恐惧中。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你认为题目中的“我怕把你弄丢了”至少包括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9自然段里,波浪线划出的环境描写语句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1自然段写道:“母亲七十岁了,患了老年痴呆,很多人都不认识,很多事都不记得。”结合文章后面的情节发展,你从中感受到了人物的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语段练习。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弯着身子,突然伸出两手。啊!这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咧着嘴叫。随后,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左右开弓,啪!啪!打了两巴掌,又用手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打。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打了一拳。雨来站立不稳,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1上面这段话选自我国作家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通过抓住扁鼻子军官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敌人的凶恶可怕,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2、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

【2】选文各段各介绍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对龙的描写有十次之多?

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

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

【6】在《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中,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詹天佑在美国(节选)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了。归途中,他满怀着希望,准备为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陷入了沉思……

  在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上,黑板上挂着白色屏幕,上面放着幻灯片,詹天佑正在听课。

  幻灯片上出现了铁路,一辆火车满载着货物飞驰而来。老师讲道:这是19世纪70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接着幻灯片上又出现了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拉着破车缓慢地行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又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以后,詹天佑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他说:那老牛拉破车的是哪个国家?詹先生,你能回答吗?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冷笑着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在一阵哄笑声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英帝国曾经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是中国的皇帝却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汽笛声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们亲切的笑容。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1从记叙的顺序角度看,詹天佑在美国求学的情节属于________

2画线句中詹天佑痛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詹天佑惭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两个词语中,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詹天佑要离开富裕的美国而回到贫穷的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老师

①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②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一般的人有了这样的家庭出身就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人家王老师却始终谦虚谨慎,一点都不张狂。他的个子不高,但体质很好。他跑得快,跳得也高。我记得他曾经跳过了一米七的横杆,这在一个农村的小学里是不容易的。

③因为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我。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自家的活儿不干,帮着老贫农家挑水。但我的努力收效甚微,学校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

④一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儿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儿小的睡在凳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子。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吵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⑤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赶着牛羊在学校前的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红着脸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匆匆而过。后来王老师调到县里去了,我也走后门到棉花加工厂里去做临时工。

⑥有一次,在从县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骑车回家的王老师,他的自行车后胎已经很瘪,驮他自己都很吃力,但他还是让我坐到后座上,载我行进了十几里路。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财产,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

⑦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一米七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选自《读者》2013年第1期)

【1】请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件主要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①但他在我最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作者是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他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的主题为“讲故事的人”,本文即属于他讲的故事,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这位王老师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连起来。

1.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他是邻居。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改为字句)

我珍藏着这个秘密。(改为反问句)

 

20、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妙笔生花。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请你选取生活中战胜困难的事例,以我战胜了困难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题目自拟,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