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草原》一文按________的顺序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幅图,表现了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_____________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______以及对田园生活的________

(3)《丁香结》一课作者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原因有二:①________。②_______

2、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词语。

______的柳树  

______的命运

______的柳树  

______的命运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________

4、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简直:

(2)你发现的确实是迄今为止人类从未见过的小行星。

迄今为止:

(3)张钰哲情不自禁的呼叫着:中华星!中华星!

情不自禁:  

 

5、积累与运用。

1.鲁迅原名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新编》、散文诗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以及大量的杂文。他是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闰土》选自《__________》。

2.柳公权是________代著名的________。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之“________”,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他的楷书代表作是《__________》。

3.鲁迅笔下的好的故事是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烈火烧若等闲(   )

A. fén   B. lín

2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粉骨碎身不怕(   )

A. 全身   B.

3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要留清白在人间(   )

A. 高尚的节操   B. 青色和白色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古诗内容及你的积累填空。

(1)“粉骨碎身浑不怕这一句借石灰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精神。

(2)“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追求,由此我想到了王冕《墨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石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了诗人不怕“________”,不怕“________”的意志和节操。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__________,其中“西江月”是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写了“蝉鸣、鹊啼、蛙叫”等夏夜特有的声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浪淘沙》。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错。

①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

③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待别好。

③教空里的课来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来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④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⑤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来长大的。

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来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成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⑦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⑧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⑩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熔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成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旧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1】如果要学习制作竹节人,你会重点阅读哪部分内容?__________(自然段序号),根据阅读填写制作竹节人的流程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锯八截短的→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加点的“总是”一词为什么不可以删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⑩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齐天小圣”“金钩大王”这些名号很有意思,请发挥想象,为自己的竹节人取个名号,并模仿第⑨或⑩自然段写出得名的原因。(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中的近义词:( )——( )       反义词:( )——( )

【4】贝多芬为什么能即兴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呢?请你以贝多芬的口气写一写他的心理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自我检测。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一一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钟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骋(chí chĭ) 马pĭ

2在文中“口”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一根虚拟的马鞭在舞台上可以有哪些表演?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临刑前的较量

①地窖深处,一个人侧身靠着墙角一动不动。徐鹏飞上前两步,不慌不忙地用十分平和的声音招呼道:“许先生!”侧坐的人,没有回答。徐鹏飞又上前一步,殷切地喊道:“许云峰许先生!”侧坐的人,这才回转瘦弱无力的身体,用炯炯的目光,打量着面前的特务。

②从离开渣滓洞到这潮湿黑暗、与世隔绝的地窖,将近一年。他的身体被折磨得衰弱不堪。脸色苍白,隆起的颧骨显得十分突出。可是,他的两只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带着永不熄灭的威力,直视着任何危险与威胁,毫无畏缩。

③“我特地来告诉许先生一个好消息。”徐鹏飞笑了笑,“我可以把真实情况全部奉告:共军分两路入川,国军全线溃退,重庆已经危在旦夕……我想,许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吧?”“当然高兴。”许云峰毫不掩饰,由衷地笑了。

④“事实完全如许先生预料的那样……”徐鹏飞又说道,“当局准备了炸药、雷管、定时炸弹。一旦共军进入市郊,重庆这座有名的山城,也许就不存在了……”许云峰忽然朗声地笑了。笑声使徐鹏飞心头一惊,更使他不安,他再也不能控制刚才那狠毒而故作镇定的心境了。“将在黎明前消失,许先生听了,恐怕很难高兴吧?”“我丝毫不担心。”许云峰朗声说道,“我确信,在黎明前消失的不是山城,而是见不得阳光的鬼魅!雨过天晴,山城必将完整地归还人民。”

⑤“还有一点小消息,我也不想隐瞒。”徐鹏飞再次露出奸笑,“共产党的胜利就在眼前,可是看不见自己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我不知道此时此地,许先生到了末日,又是何心情?”许云峰无所谓地笑了笑:“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我选择了革命道路,变成使反动派害怕的人,我感到自豪。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我感到无穷的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许云峰直视对方,嘴角微微一动,露出笑意:“你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听到这意外的问话,徐鹏飞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⑥许云峰不想再讲下去。死亡,对于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头,对跟随在后的特务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选文有删改)

【1】“鬼魅”在文中指_________。“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可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示:________。题目中的“较量”表面指___________,实际是指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借助导图梳理许云峰听到三个消息和发出得三次笑声,并探究其原因。

(1)

(2)许云峰“朗声地笑”是因为

【3】第5自然段作者同时用“瘦弱无力”“衰弱不堪”与“炯炯的目光”“炯炯有神”来描写许云峰,是否矛盾?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的人物对话非常精彩,你从许云峰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的内容和“阅读链接”,结合第四单元“理想和信念”主题,你是不是有更多的阅读感受,写下来和同伴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鸦  阵

  故乡失去的景观很多,鸦阵是其中之一。

  鸦是指乌鸦,我们这地方土语叫“老鸹”。五六十年代,这种鸟儿很多。几乎每个村庄,那高高的树梢间都有乌鸦筑的巢。未进村,远远地就可以看见。那乌鸦巢也是乡村的景观之一吧。它使我们感到,鸟儿和我们人类住在同一个村庄。

  出沛县城向西北,三里一堡,二十四里路共八个村庄。我们住的村庄叫四堡。我们村的地半沙半淤,称不上沙土窝,再朝西北,到六堡、七堡、八堡,就是沙土窝了,那是“微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土质瘠薄,多碱,比较适宜种的庄稼有花生、红芋。我们称那个地方叫沙土窝,也称花生窝。每年秋天到刨花生的时候,便常常会形成这样的景观:成千上万只的乌鸦从西北飞来,像一片黑压压的乌云,遮天盖地,带起一阵狂风,这便是鸦阵。这鸦阵很惊心动魄,显示出鸟类的一种气势和威风。当鸦阵过来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便挥着手臂朝那天上的乌鸦呼叫:老鸹老鸹使风来,给我削个花生来。这鸦阵竟使我们的童年变得欢乐无比。

  鸦阵的形成,自然和那沙土窝的花生收获有关。刨花生总是刨不尽的。那收获过的花生地,正是乌鸦觅食的好地方。于是,这季节聚集了成千上万只乌鸦也就不足为奇。

  后来,这鸦阵便消失了;再后来,在故乡的天空或树丛,连乌鸦也很难见到了,因为这地方已容不得乌鸦的生存,它们或被农药药死,或为逃避猎枪的追捕,而迁徙到山区去了。

  自然界不仅有鸦阵,还有其他动物的阵容。如某天某个时辰,突然有人发现大批的燕子飞过,或是麻雀飞过,喜鹊飞过,甚至看见有成群结队的黄鼠狼穿过大路。至于在水中,成群的鲤鱼,或是成群的黑鱼、鳊鱼、鲢鱼……可称之为鱼阵。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世界同样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神奇、充满梦幻的世界。

  而现在,这种景观是越来越少了。多么希望故乡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动物们留一片生存的环境。这地球,毕竟不只属于我们人类。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鸦阵   (   )的庄稼   (   )的地球

  (   )的世界   (   )的花生   (   )的环境

(2)作者为什么无比怀念家乡的鸦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你读到“微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你的眼前展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么希望故乡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动物们留一片生存的环境。这地球,毕竟不只属于我们人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与自然界的万物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请你具体发表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和感情

 张星中华星一同闪烁在夜空,它们是张钰哲献身祖国天文事业的丰碑

(1)丰碑的意思是  

(2)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3)这句话写出了张钰哲的   表达了 的情感。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并说说它们的不同。

1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吗?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尔纳的科幻故事能预见未来科学的发展。

凡尔纳的科幻故事情节曲折,妙趣横生。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转述句.

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18、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你知道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时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个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2)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