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名著,按要求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救下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___________。
(2)《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充满了__________之情;《汤姆·索亚历险记》流露出对_________的向往和对___________的讽刺之情。
2、按要求填空。
1.“给无边的绿毯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具体、恰当地描绘出了__________的情景。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人云际。”这句话是把绿色草原上的小丘,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分明的界线。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并回答问题。
(1)小精灵总是( )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2)“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 )的声音问我。
(3)她( )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苏珊是个( )的人。
4、用形近字组词。
排( ) 徊( ) 挪( ) 岭( )
俳( ) 洄( ) 娜( ) 铃( )
徘( ) 蛔( ) 哪( ) 伶( )
5、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注意分号的使用
探测器在火星着陆___得到两个重要结果___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___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___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___
6、阅读。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
【2】诗中点明标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诗人“愁”是因为:时间上此刻已“__________”,空间上“__________”。诗人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涌上心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大地之上,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此刻还有一轮孤月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些许慰藉。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本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
(2)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靠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
7、古诗阅读
回乡偶书
贺知章
______________,
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_,
笑问客从何处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_(a.回到家乡 b.路过家乡)时写的。
【3】本诗通过诗人的变“_________________”和不变“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
8、古诗阅读。
【甲】 【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天街小雨润如酥,
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色遥看近却无。
杨花榆荚无才思, 最是一年春好处,
惟解漫天作雪飞。 绝胜烟柳满皇( )。
【注释】 ①杨花:柳絮。 ②才思:才华和能力。 ③天街:京城街道。 ④酥:酥油 ⑤绝胜:远远胜过。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对比
B.夸张
C.比喻
D.拟人
【2】从 可以看出 可以作为甲诗的题目( )
A.不久归 晚春
B.斗芳菲 新春
C.无才思 早春
D.作雪飞 立春
【3】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末尾括号里的字和读音应选( )
A.宫 ɡōnɡ
B.都 dū
C.城 chénɡ
D.京 jīn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草树”本属无情物,竟能“知”,能“斗”,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中早春淡淡的草色与晚春的满城烟柳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少“才思”,但仍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非常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春*,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想象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晚春景色,肯定比细雨蒙蒙的早春可爱。
【5】写出“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思,可适当添加自己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哑巴渡
①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千干瘦瘦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②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皱皱巴巴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稳稳当当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dān ge)行程。
③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平平淡淡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④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⑤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⑥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⑦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耽搁: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哑巴老人的船___________,他摆得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哑巴老人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中“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哑巴老人生病住院,人们怀念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哪几件事?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长江之歌(节选)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长江的发源地是 ,最终汇入 。(用选段中的词语回答)
【2】“你从雪山走来”中的“雪山”指的是( )
A. 巴颜喀拉山 B. 唐古拉山
【3】“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写出了长江的( )
A. 源远流长 B. 宏伟壮丽
C. 多姿多彩
11、阅读理解。
【材料一】
在高龄老人聚集的A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不仅解决了辖区老人“一键紧急呼叫”的需求,更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养老顾问服务,承包了老人们的生活圈。从家政服务、预约挂号、陪医配药到清洗空调,老人们的种种个性化需求都被细致地考虑到。多家政府采购供应商、市场服务供应商,从生活服务到健康服务一一覆盖,及时响应老人们的精细化需求。
以生活数字化转型为契机,A区民政局还成为全市首批“为老服务一键通”试点区域,探索试点一键挂号、一键助餐等操作简易、直达需求的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均衡普惠、便捷可及。
【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但老年人却成为数字鸿沟中的“信息贫困者”,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未普及。一方面,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有差距,部分老年群体受经济收入制约而无力负担接入互联网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费用;另一方面,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部分老年群体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所必需的基础文化素养。
二是_____。信息基础设施是老年人获取信息的物质基础,而当前我国社会数字化建设中存在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情况,客观上加大了老人认知新信息、使用新技术的难度,致使老年人更难以融入信息社会。
三是生理衰老和心理认知老化。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老导致老年人心理认知力不断衰减,语言认知能力不断退化,因而更难以运用语言查找并利用所需的信息,导致语言信息素养缺失。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A区民政局是全市首批“为老服务一键通”试点区域。
B.“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目前满足了我国高龄老人的个性化需求。
C.A区民政局探索试点的各种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均衡普惠、便捷可及。
D.在高龄老人聚集的A区,多家政府采购供应商、市场服务供应商,及时响应老人们的精细化需求。
【2】材料二中的漫画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信息补全材料三横线处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数字化时代老人面临诸多困难,针对此现象,请你提出三点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1】选文第一段中“杀”“醒”“完”上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第二段中的俗语、诗句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
【2】找出描写观众看精彩的京剧对打场面时的神态、心理的语句,用“____”画出来。
【3】京剧表演激烈地对打时,为什么锣鼓声和人物的动作要突然停止下来?
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写的是京剧表演中的(____),而歌词“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讲的是京剧艺术中的(____)。
A.唱腔 B.脸谱 C.亮相 D.行头
13、阅读文章。
一面(节选)
①走进内山书店①,我的眼光聚焦在一本中文的《毁灭》。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②“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③“是的。”我低低地说。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我手里的《毁灭》②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③。“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④ 我一进门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⑤我一翻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 我买不起 我的钱不够 我的话低得自己都听不见了 我不知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听见他在问我:“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⑥“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竹枝似的手指,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⑦“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把它蹦出来。
⑧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的就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⑨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被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⑩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⑪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⑫这事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这四年,我历尽了艰苦,受尽了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注释:①内山书店: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处所。②《毁灭》:作者法捷耶夫,由鲁迅翻译并自费印刷出版,是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③《铁流》:作者绥拉菲莫维奇,曹靖华翻译,反映了苏联国内革命战争。
【1】给第⑤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2】用简练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他”指的是 ;用直线画出写“他”外貌的句子,读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 ”(用一个字回答),在“我”看来这是因为 。
【4】第④段开头描写了作者的心理活动,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补充在文中横线上。
【5】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读读上下文,哪句话能帮助你理解?请用波浪线画出来。结合文后的注释资料,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文中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毁灭》是鲁迅翻译的作品,我还知道鲁迅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认识了鲁迅笔下_______________的少年闰土。
14、课文在线
这天半夜,秋田狗汪汪地叫着,正太郎被惊醒了。爸爸、妈妈都睡得十分香甜。正太郎悄悄地爬起来,睁大眼睛看着仓房那边。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秋田狗向黑暗中追去。不大工夫,狗叫声就远了。
这时,另一只老狐狸悄悄地出现了。小狐狸一见老狐狸,就不停地哼叫着,用鼻子蹭着老狐狸的身子。它想跟老狐狸走,但是,刚迈出两三步就被铁链拽住了。这样反复了两次,老狐狸才发现了铁链。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不知什么时候,把狗引出去的狐狸爸爸又回来了。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它们放哨。过了一会儿,狐狸爸爸发出了警惕的叫声。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林里。
(2) 狐狸爸爸是怎样引开秋田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哪里可以看出老狐狸很爱小狐狸?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并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许多故事里,狐狸都被描绘成是十分狡猾的。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狐狸是什么样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噪子很干。(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照样子,用拟人的手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根据所给语境写几句话,使情境更丰满,心情好时,看到盛开的月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牛对牛郎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缩句)
(3)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修改病句)
(4)阳光洒满校园。(扩句)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用关联词联句)
(6)我们不能够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开展体育活动。(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7、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18、按要求完成练习。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训练。
⑴只有讲卫生,大家的健康和残疾才有保障。(修改病句)
⑵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⑶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田野。(改为“被”字句)
⑷在这知识竞争的年代,我怎能不努力学习呢?(改写成陈述句)
20、姐姐对我说:“我昨天太急了,你不要怪我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卢梭曾说: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是的,没有想象的世界是灰色的,想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奇妙,更有趣。请你以《假如地球失去了引力》为题,大胆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想象丰富且合情合理;2.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注: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